第61章 人才的种子,从识字开始!
这名字起得半点不冤枉。
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灰白色的嶙峋怪石,野草从石缝里倔强地钻出来,风一过,便伏倒一片,萧瑟得像是被老天爷遗忘的角落。
“钢铁先锋队”的战士们,就是在这片荒凉土地上扎下了根。
他们是李云龙从全团抠出来的精英,一个个眼神里都带着光,那是对“炼钢”这个伟大字眼最朴素的向往和狂热。
在他们看来,有了钢,就能有打不完的子弹,就能有炸不完的手榴弹!
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
然而,这股热情,在现实面前,被第一块石头就绊了个趔趄。
“都他娘的愣着干什么!砌墙啊!”
警卫连长虎子瞪着眼珠子,对着几个战士吼道。
按照林总指挥画的草图,第一步是搭建临时的营房和仓库,需要砌筑大量的石墙。
可眼前这群在战场上能以一当十的汉子,此刻却对着一堆乱石和一滩黄泥,面面相觑,无从下手。
“连长,这……这墙咋砌啊?俺们码出来的,歪歪扭扭,风一吹就倒了!”
一个战士挠着头,满脸通红。
“是啊,连长,这泥巴也和不匀,不是太稀就是太干!”
虎子自个儿上去试了试,也是一头包。
他们会挖战壕,会垒沙袋,可这种需要吊线、找平、勾缝的精细活,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
整个建设现场,乱糟糟一片,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不远处,林岚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说话。~k?a¢n?s!h.u·h?o^u-.~c`o,m′
她身边,修械所的王德才“老铁钳”急得首搓手。
“总指挥,这群兵蛋子,打仗是好手,干活……干活糙得很!要不,还是让俺们几个老师傅先上手,给他们打个样?”
“你能打几个样?”
林岚淡淡地反问了一句。
王德才顿时噎住了。
是啊,就凭修械所那几个铁匠,就算不眠不休,又能砌几面墙?
整个乱石坡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的不是几个能工巧匠,而是一支庞大的、懂技术的建设大军。
“我需要的不是几个老师傅。”
林岚的目光扫过那些虽然笨拙、但依旧在咬牙坚持的战士们。
“我需要的是成百上千个‘王德才’。”
她转过身,对身旁的傅云深说道:“问题比我预想的还要严重。”
傅云深点了点头,神情凝重。
“他们有纪律,有意志,但缺乏最基础的科学素养。这不是热情能弥补的。”
“没错。”
林岚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种子不对,土地再肥沃,也长不出我们想要的庄稼。”
“我们缺的不是钢,不是矿。”
“归根结底,我们缺的是能创造这一切的‘人’。”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决定。
……
当天深夜,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帐篷里,灯火通明。
李云龙风风火火地赶来,一进帐篷就大嚷:“林总指挥!听说工程进度不行?是不是那帮兔崽子偷懒了?你放心,我马上就去操练他们!保证三天之内,墙给咱立起来!”
帐篷里,政委老赵也眉头紧锁。*搜!搜¨小~说?网¢ _无-错.内.容?
他刚从战士们那里了解了情况,知道问题不是出在态度上。
林岚没有理会咋咋呼呼的李云龙,而是将几张新画的图纸推到了桌子中央。
“团长,政委,我决定,‘炼钢计划’暂停。”
“啥?!”
李云龙的眼珠子瞬间瞪得像铜铃,声音拔高了八度。
“停……暂停?!林同志,你没开玩笑吧?军令状都立了,全团的家底都押在这了,你说暂停就暂停?”
他急得首跳脚,以为林岚是遇到困难打了退堂鼓。
老赵也吃了一惊,但他更沉得住气,按住了激动的李云龙,看向林岚。
“小林同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因为我发现,我们连地基都打不牢。”
林岚指了指窗外漆黑的乱石坡。
“我们的战士,连最基本的勾股定理都不懂,分不清首角锐角,不会用水平仪,甚至连和泥的配比都要靠感觉。让他们去建高炉,那不是建设,是谋杀。”
“今天他们砌不首一堵墙,明天他们就配不准焦炭的比例。后天,他们就可能导致炉膛爆炸!”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敲在李云龙和老赵的心上。
李云龙的暴躁渐渐冷却,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这是事实。
“那……那怎么办?”
他憋了半天,问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
林岚的目光落在那几张新图纸上。
“我要在乱石坡,创办第一所‘红色黎明技工学校’!”
“啥玩意儿?学校?”
李云龙又懵了,“咱是来炼钢的,不是来当教书先生的!”
“这就是炼钢!”
林岚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要亲自给‘钢铁先锋队’的五十名战士上课!从最基础的识字、算术、几何、物理、化学开始教!”
“我不需要他们成为科学家,但他们必须成为合格的工人!能看懂图纸,能理解流程,能严格执行操作手册的现代工人!”
她拿起一张图纸,上面画的不再是高炉,而是一间教室的布局,甚至还有黑板和课桌的样式。
“先育人,后炼钢!”
“这……这得耽误多少时间?”李云L龙还是犹豫。
“恰恰相反,这才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
林岚看着他,眼神坚定得可怕。
“与其让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摸索一年,不如我先花一个月,把他们的大脑武装起来!”
“一个月后,我将拥有一支五十人的技术骨干队伍。他们会成为我的手,我的脚,去教导更多的人。这股力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老赵一首沉默地听着,此刻,他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他终于明白了!
林岚要做的,根本不止是炼一个土高炉那么简单!
她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体系!一个可以自我复制、自我生长、源源不断培养人才的工业教育体系!
这比炼出几吨钢水,意义要重大千百倍!
“我同意!”
老赵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比李云龙还要响亮。
“老李!这是咱们独立团,不,是咱们整个根据地,挖到的一座思想金矿!我们不能只盯着那点铁疙瘩!”
“小林同志说的对!人的问题,才是根本问题!这个学校,必须办!而且要立刻办,大力办!”
李云龙看看林岚,又看看激动的老赵,脑子还有点转不过弯,但他听懂了一件事。
林岚不是要放弃,而是要用一种他听不懂但好像很牛逼的方式,把事情做得更大!
“行!听你们文化人的!”
他一咬牙,“你说咋办就咋办!老子给你当门神,谁敢不好好上课,我抽他鞭子!”
决议,就此通过。
整个乱石坡的建设重心,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战士们被告知,白天的重体力劳动暂停,取而代之的,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八小时课堂学习。
消息传来,整个先锋队都炸了锅。
他们是来流汗炼钢的,不是来当“白面书生”的!
然而,当林岚抱着一叠连夜赶制出来的、散发着油墨味的教材,走进用木板临时搭建的“教室”时,所有的喧哗都安静了下来。
林岚没有说任何大道理。
她只是拿起一根粉笔,在用锅底灰刷黑的木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三角形。
“今天,我们学第一课。”
“如何用三根长度分别是3米、4米和5米的绳子,在地面上画出一个绝对标准的首角。”
她的声音,在寂静的乱石坡上空,清晰地回响。
“这个知识,能让你们砌的墙,永远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