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肥皂厂扩建,林岚的“工业革命”
窑洞里热火朝天,二十多个妇女正围着几口大锅忙活。
有的在熬煮原料,有的在搅拌成型,有的在包装成品。
“林同志!”
李云龙一看到她就兴奋地迎了上来,“您来得正好!昨天咱们创纪录了!”
“创什么纪录?”
“五百块!”
李云龙伸出五根手指,“整整五百块肥皂!比前天多了一倍!”
林岚走到成品堆放处,仔细检查了几块肥皂的质量。
颜色均匀,硬度适中,香味也比之前浓郁了不少。
“不错。”
她点点头,“但还有改进空间。”
“怎么改进?”李云龙连忙问。
林岚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在窑洞里转了一圈,仔细观察每个工人的操作。
她发现了问题。
二十多个工人挤在一个窑洞里,相互干扰严重。
有的人在等锅子空出来,有的人在等模具,有的人在等包装材料。
整个生产过程混乱无序,效率极低。
“李团长,你觉得现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问题?”
李云龙挠挠头:“问题?能造出肥皂就行了,还有什么问题?”
“效率问题。”
林岚指着忙碌的工人们,“你看,这个大嫂在等锅子,那个大嫂在等模具。二十个人,但真正在干活的只有十个。”
李云龙这才注意到,确实有不少人在等待。
“那怎么办?”
“流水线。”
林岚说出了一个让李云龙完全听不懂的词。
“流什么线?”
“流水线生产。”
林岛走到窑洞中央,“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每个人只负责一个步骤。”
她开始在地上画图。
“第一步,原料预处理。¨5\4?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_专门有人负责筛选槐花,清洗油茶籽。”
“第二步,熬煮。专门有人负责控制火候,搅拌原料。”
“第三步,成型。专门有人负责倒模,冷却。”
“第西步,包装。专门有人负责修整,包装,贴标签。”
李云龙听得云里雾里:“这样不是更麻烦了吗?”
“不麻烦,是更高效。”
林岚继续解释,“每个人只做一件事,熟练度会大大提高。而且不用互相等待,整条线可以连续运转。”
“按照这种方式,同样二十个人,一天能生产八百块肥皂。”
“八百块?”李云龙瞪大了眼睛。
“不止。”
林岚的语气很平静,“如果增加到五十个人,一天能生产两千块。”
李云龙倒吸一口凉气。
两千块肥皂,那是什么概念?
整个晋西北地区,一天都用不了这么多!
“林同志,咱们真能招到这么多人吗?”
“当然能。”
林岚说,“根据地有多少妇女?她们现在都在做什么?”
李云龙想了想:“大概有两千多个妇女吧。平时就是种地,纺线,做饭。”
“种地需要多少人?”
“呃…春种秋收的时候需要人多一些,平时…好像用不了这么多人。”
林岚点点头:“那就对了。我们可以把闲置的劳动力组织起来,从事工业生产。”
“这样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李云龙听得热血沸腾。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根据地的经济实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林同志,您说怎么改,咱们就怎么改!”
“好。”林岚满意地点头,“明天开始重新布置生产线。需要增加设备,扩大场地。”
“没问题!要多少设备咱们就造多少!要多大场地咱们就挖多大!”
正说着,傅云深急匆匆地走了进来。÷ˉ幻-¢&想e?姬° ?a最·^新d°章?^节_更·?新d快$?
他的脸色有些凝重。
“林岚,有情况。”
“什么情况?”
傅云深看了看周围的工人,压低声音:“咱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说。”
三人来到窑洞外的一处僻静角落。
“我们的药厂被注意到了。”傅云深开门见山。
林岚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谁注意到了?”
“日军。”
傅云深的语气很沉重,“他们发现最近几个月,根据地伤员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伤口感染的情况也大幅减少。”
“他们怀疑我们有了新的药品来源。”
林岚沉默了几秒钟。
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具体情况怎么样?”
“目前还只是怀疑阶段。”
傅云深说,“但他们己经开始派遣特工,试图渗透到根据地内部。”
“而且,他们加强了对各个交通要道的检查,重点搜查药品和医疗器械。”
李云龙听得心里发毛:“那咱们的药厂…”
“暂时还是安全的。”
傅云深说,“但必须加强保密措施。”
林岚快速思考着对策。
“第一,立即停止大规模的药品运输。”
她说,“改为小批量,多批次。”
“第二,建立更多的生产点。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三,加强内部保密教育。参与药品生产的人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傅云深点点头:“我己经在安排了。不过还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原料。”
傅云深说,“药品生产需要的一些关键原料,比如漂白粉,只能从外面采购。现在检查严了,很难弄到。”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没有原料,再好的工艺也没用。
“李团长。”
林岚转向李云龙,“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李云龙拍了拍胸脯:“林同志,您就放心吧!别说漂白粉,就是天上的星星,老子也给您摘下来!”
“怎么解决?”
“抢!”
李云龙眼中闪着凶光,“鬼子不是在各个要道设检查站吗?咱们就专门打他们的检查站!”
“他们检查什么,咱们就抢什么!”
林岚摇摇头:“太危险了。而且容易暴露目标。”
“那您说怎么办?”
林岚想了想:“走私。”
“走私?”
“找可靠的商人,从沦陷区采购原料。”
林岚说,“价格可以高一些,但要保证供应稳定。”
“这个…”李云龙有些为难,“咱们认识的商人不多啊。”
“我来想办法。”
傅云深说,“我在各地都有联系人,可以通过他们找到合适的渠道。”
“好。”林岚点点头,“这件事越快越好。”
“还有一件事。”
她继续说,“纺织厂的建设也要提上日程了。”
“纺织厂?”李云龙一愣,“咱们不是还没把肥皂厂和药厂搞好吗?”
“多线并进。”
林岚说,“纺织品的需求量比肥皂和药品更大,市场前景更好。”
“而且纺织厂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和老人。”
李云龙算了算:“那咱们得再招多少人?”
“至少一百人。”
林岚说,“分三个车间,纺纱车间,织布车间,染色车间。”
“一百人!”李云龙倒吸一口凉气,“林同志,咱们根据地总共才多少人啊?”
“人不够可以从外面招。”
林岚说,“周边村庄有很多失业的农民,可以吸引他们来根据地工作。”
“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又壮大了我们的力量。”
傅云深若有所思:“这个想法很好。不过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外来人员的身份审查,思想教育,都需要跟上。”
“这些你来负责。”
林岚说,“我只负责技术和生产。”
“明白。”
三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然后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
林岚回到肥皂厂,开始具体规划流水线的布局。
她让工人们暂停生产,把整个窑洞重新划分区域。
“从今天开始,这里是原料处理区,那里是熬煮区,中间是成型区,最里面是包装区。”
“每个区域只做自己的事情,不能串岗。”
工人们听得有些懵,但还是按照她的要求开始重新布置。
“林同志,这样真的能提高效率吗?”一个年纪较大的大嫂问道。
“试试就知道了。”
林岚说,“明天正式开始流水线生产,看看效果如何。”
下午的时候,钱老师带着二十个新招募的妇女来报到。
这些妇女年龄不一,有年轻的姑娘,也有中年的大嫂。
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林同志,人我给您带来了。”
钱老师说,“她们都很想学技术,赚工分。”
林岚看着这二十张朴实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这些普通的劳动妇女,将成为根据地工业化的先锋队。
“大家好。”
她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根据地的第一批产业工人了。”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让根据地的每个人都能用上最好的肥皂,最好的药品,最好的布匹!”
“让我们的敌人知道,中国人不仅会打仗,更会建设!”
二十个妇女听得热血沸腾,纷纷鼓掌。
“现在开始分工。”
林岚说,“十个人去肥皂车间,五个人去药品车间,五个人准备纺织车间。”
“记住,你们不是在为我工作,是在为人民工作,为新中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