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炮塔!最后的难题

发动机的轰鸣声还在山谷中回荡,但傅云深带来的消息,让这股热浪瞬间冷却了下来。,k-a·n¢s`h¨u`l¢a!o\.*c¨o\m~

“影武者”要动手了。

“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林岚看着电报,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有一丝期待。

“我们的‘诱饵’起作用了。”

傅云深低声说,“根据情报,他们锁定的‘工匠’,是阳泉煤矿的一位姓‘陈’的工程师。我们放出的假情报里,这位‘陈工’是负责为你采购锰矿石的关键人物。”

“他们打算在‘陈工’下一次来我们这边送矿石的路上动手,伪装成土匪劫道,将他活捉,然后逼问出你的下落。”

“行动时间,三天后。”

林岚的目光转向车间里那个初具雏形的坦克底盘。

“三天……”

她喃喃自语。

时间太紧了。

坦克的底盘和动力系统虽然己经完成,但它还只是一个跑得快的“铁盒子”。

它还没有“牙齿”和“头颅”——炮塔和主炮。

“来不及了。”

王师傅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忧心忡忡地说,“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我们也造不出炮塔啊!”

制造炮塔,是整个坦克项目中,仅次于发动机的第二大难题。

原版t-34的炮塔,是采用整体铸造成型的。

那种巨大的铸造模具和几十吨的熔炼能力,根据地连想都不敢想。¨x~x,s/w!k_.¨c¨o·m!

“谁说我们要铸造了?”

林岚拿起粉笔,在地上画了起来。

她画的,是一个由多块不同厚度的倾斜钢板,焊接而成的六角形炮塔。

“这是……焊接炮塔?”

王师傅愣住了。

他听说过这种工艺,但那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太高了。

焊缝必须能够承受住炮弹的首接冲击,一旦焊接质量不过关,炮塔在战场上就可能像纸糊的一样散架。

“我们的高锰钢,韧性足够好。只要焊接工艺到位,强度不会比铸造的差多少。”林岚解释道。

“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好的电焊条,也没有那么大功率的电焊机啊。”

“电焊条,我们可以自己做。”

林岚指向角落里的一堆化学原料,“药皮的配方我己经写好了。”

“至于电焊机……那就更简单了。”

她走到一台刚缴获的发电机旁,用扳手敲了敲。

“把这台发电机的输出端短路,不就是一台超大功率的电焊机了吗?”

在场的所有工人都听傻了。

把发电机短路?

这……这不就烧掉了吗?

“不会烧掉的。”

林岚看出了他们的疑虑,耐心解释,“只要我们控制好短路的时间,并且做好散热,它的瞬间电流,足够我们完成最关键的焊接工作。′?齐`盛@*小?:*说d网1x ???最_新3?÷章?:?节)¢2更°>(新!快¥.”

这个想法,再次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简单,粗暴,但又充满了天才般的想象力。

“那就干吧!”

李云龙一挥手,“不就是焊个铁帽子吗?老子当年也学过两天电焊,我来!”

“你可拉倒吧!”

王师傅一把将他推开,“你那两下子,焊个铁桶都漏水,别来添乱!”

在王师傅的带领下,根据地所有会电焊的工人都被召集了起来。

几十块按照图纸切割好的厚重装甲板,被运到了总装车间。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滋滋滋——”

刺眼的电弧光在车间里不断亮起,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熔化的灼热气息。

工人们戴着简陋的防护面具,在林岚的现场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钢板焊接在一起。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技术和耐心的活。

每一条焊缝的长度、宽度、电流的大小,都必须精确控制。

傅云深没有参与技术工作,但他成了整个后勤系统的大脑。

他组织炊事班,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车间。

他安排医疗队,随时准备处理工人们的烫伤和电弧灼伤。

他还调来了警卫连,在车间周围布下了三道防线,确保任何人都无法打扰这里的工作。

他和林岚之间没有太多交流,但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这种默契,让这个紧张得像要爆炸的车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忙而不乱的秩序。

第二天深夜,焊接工作进行到最关键的一步——炮塔顶盖的合拢。

负责主焊的王师傅,己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眼睛都熬红了。

就在最后一道焊缝即将完成时,意外发生了。

因为过度疲劳,他的手微微一抖,电焊条在钢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了零点几秒。

“咔嚓!” 一声清脆的裂响。

那道刚刚焊接好的、长达一米的焊缝,竟然从中间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虽然很小,但在战场上,这就是致命的缺陷。

“我……我……”

王师傅摘下面具,看着那道裂缝,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自责和懊悔,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车间里,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气氛瞬间凝固了。

失败了?

在最后关头失败了?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没关系。”

林岚的声音打破了死寂。

她走过去,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

“不是您的问题,是钢板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太大了。”

她拿起一把大锤,递给王师傅。

“用这个,对着焊缝的两侧,有节奏地敲击。”

“敲?”王师傅愣住了。

“对,敲。这叫‘焊后热处理’,也叫‘消除应力退火’。”

林岚解释道,“通过敲击产生的震动,可以重新排布钢材内部的晶格,释放掉焊接时产生的内应力。”

这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理论。

王师傅将信将疑地接过大锤。

“咚……当……咚……当……”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在寂静的车间里响起。

林岚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力道再大一点。”

“频率再快一点。”

“好,就是这个节奏,保持住。”

在她的指挥下,王师傅和另外几个年轻力壮的工人,轮流敲击了半个多小时。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那道细微的裂缝,竟然一点一点地……愈合了!

“天哪!合上了!真的合上了!”

人群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

这己经不是技术,这是魔法!

王师傅扔掉锤子,看着自己创造的“奇迹”,激动得老泪纵横。

林岚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疲惫但欣慰的笑容。

炮塔,成了。

最后的难题,是主炮。

他们没有能力制造76毫米的坦克炮。

但李云龙在一次战斗中,完整地缴获了一门日军的“九零式”野战炮。

这门炮的性能极佳,是日军的王牌装备。

林岚的计划,就是把它改装一下,塞进炮塔里。

当巨大的炮塔被手工做的起重机缓缓吊起,准备安放到坦克底盘上时,整个山谷的人都出来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