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技术绑定国家命运
他没有坐,只是安静地站在窗边,身影被夕阳的余晖拉得很长。
桌上那份刚刚下发的任命文件,红色的印章还没干透,散发着油墨的气味。
“总工程师。”
傅云深转过身,叫了她一声,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
他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放在桌上,推到林岚面前。
“这是目前我们能掌控的所有军工企业、技术员和熟练工人的名单,一共三百一十二家工厂,西千七百名技术员。”
林岚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看着他。
傅云深垂下眼帘,声音压低了些。
“你现在手上握着的,是枪杆子。有人会不适应,也会有人眼红。”
“他们会用各种理由,各种规矩来找你。说到底,他们只是不习惯一个女人,一个这么年轻的女人,站在他们头上。”
林岚拉开纸袋的系绳,抽出里面的文件。
她翻阅的速度很快,手指划过一页页的名字和数据。
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标准不统一,管理混乱,各自为政。”
林岚合上文件,抬起头,目光落在傅云深脸上。
“我需要一个授权,成立‘战时生产快速响应机制’。~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所有纳入委员会的工厂,人事、物资、生产计划,由我首接决定。”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我没有时间浪费在开会和互相扯皮上。”
傅云深点了点头,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
“我会去申请。最高指示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这张虎皮,够你用了。”
林岚从文件堆里抽出三张纸,用笔在上面各自圈出一家工厂。
一张在东北,是刚修复的重型机械厂。
一张在西南,是内迁的化工基地。
还有一张,是京市郊区的一家轻武器维修所。
她把三张纸推给傅云深。
“我们没有时间搞全面技术升级,只能搞局部爆破。”
“这家机械厂,负责改造生产线,制造冲压设备和高精度模具。”
“这家化工厂,负责防寒服的新材料和特种火药。”
“这家维修所,改成我们的53式突击步枪总装厂。”
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将这三个点连成一个三角。
“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把这三个点拉起来,整个军工生产的架子就立住了。”
傅云深看着地图上的三角,看着这个女人用几笔就勾勒出的工业蓝图,眼底的光芒闪动了一下。/1′1.k′a?n¨s,h!u¨.*c¨o′m~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王淦昌推门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刚从实验室赶来的核心技术员,每个人脸上都混杂着疲惫、兴奋和困惑。
“林工!”
王淦昌把几张画满了草图的纸铺在桌上,手指点着那支自动步枪的设计图。
“这个导气结构…太精巧了。它比我们研究过的所有步枪都复杂,可是看原理又那么简单。我们的机床,真的能加工出这种精度的活塞和气室吗?”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也凑上来,指着夜视仪的图纸。
“还有这个光电倍增管,您要求的真空度和阴极材料纯度……我们实验室里都很难做到,要量产的话……”
他们的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刚刚升起的希望上。
会议室里的豪言壮语,在此刻,变成了冰冷的加工公差和材料参数。
林岚拿起那张自动步枪的图纸。
“谁说要追求完美工艺了?”
她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几处关键的结合部,画了几个简化的结构。
“这里的公差可以放大到0.1毫米,用弹簧的冗余行程来弥补闭锁的误差。”
“活塞杆的材料,不用特种合金钢,用最好的轴承钢,增加一道简单的表面渗碳处理就行。”
她看向王淦昌。
“王老,我们的目的不是造一件艺术品,是造一把能塞到战士手里,在泥水里滚过还能打响的武器。”
“用更高的故障冗余度,来换取更低的加工精度。用更简单的材料组合,来换取更快的生产速度。”
“这是我们的取舍,也是我们唯一的活路。”
王淦昌看着被修改过的图纸,整个人愣住了。
他脑子里那些关于精度、公差、完美模型的固有观念,被这几句简单粗暴的话,撞得粉碎。
对啊,能打响,能杀敌,才是最重要的!
“我明白了……”王淦昌的眼睛亮了,那是一种被点醒后的光。
“我马上组织人,按这个新思路,重新设计工艺流程!”
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政委老赵走了进来,他刚去安抚完家属,身上还带着一股烟味和尘土味。
他看到桌上堆满的图纸,看到一群人围着图纸狂热讨论的样子,嘴唇动了动。
“小林。”
他喊了一声。
林岚抬起头。
老赵走到她身边,拿起桌上那份防寒服的设计图,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
“这东西,是好东西。能救命。”
他放下图纸,看着林??的眼睛,声音变得很沉。
“可我刚从工厂过来。为了赶工,有的工人三天三夜没合眼,机器旁边连个像样的护栏都没有。”
“技术是冰冷的,人心是热乎的。”
“机器要转,但人不能当成机器用。工人的安全,工人的情绪,要是出了问题,再好的图纸,也变不成东西。”
办公室里的热烈气氛,瞬间冷却下来。
王淦昌和几个技术员都低下了头,他们只想着攻克技术难关,却忽略了生产线上最基本的人。
林岚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
她拿起桌上的那份任命文件,看了一眼。
然后,她对老赵说:“政委,你说的对。”
她转向王淦昌。
“王老,通知所有参与改造的工厂和技术小组。”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我们的第一道军令,不是提高产量,不是攻克技术。”
“是优化工人操作环境,改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每个工位都有足够的光照和通风。”
“效率的提升,首先要保障操作者的安全和舒适。”
“否则,一次工伤事故让生产线停摆造成的损失,比任何技术瓶颈都大。”
老赵愣住了,他没想到林岚会是这个反应。
傅云深看着她,嘴角微微动了一下。
王淦昌先是愕然,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
林岚说完,没有再看任何人。
她拿起桌上的电话,摇动了手柄。
“接东北,沈阳重型机械厂,厂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