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一场为敌人量身定制的骗局

情报科的办公室里,空气比窗外的冬天还要冷。_k!a!n`s,h_u+a?p.p?.¨n`e?t?

傅云深将三份电文副本推到林岚面前。

纸张很薄,上面的铅字却很重。

“中情局成立了特别行动组,代号‘普罗米修斯’。”

傅云深的声音听不出温度。

“目标是查清我们真正的军工潜力,锁定你的位置。”

他用指尖点了点其中一份电文。

“他们不相信李云龙的战果,是靠改装拖拉机打出来的。他们认为在长津湖,一定有苏联的重型坦克部队秘密参战。”

林岚的目光扫过电文,上面有几个被圈出来的地名,都是她最近去过的兵工厂。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

傅云深继续说,“能打赢美国陆军王牌师的,只可能是更强的重型装甲。所以,他们要找的,是我们的坦克生产基地。”

林岚抬起头,看着傅云深:“所以,我们应该隐藏所有工厂,加强防备?”

傅云深摇了摇头。

他走到墙边的地图前,那上面用红蓝铅笔标记着密密麻麻的符号。

“不,躲是躲不掉的。他们的侦察机每天都在天上飞,地面上的特务也像老鼠一样到处钻。”

傅云深转过身,看着林岚。

“他们想看,我们就给他们看。”

他的嘴角动了动,但那不是笑。

“我们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他们最想看到的‘真相’。”

林岚的眼神亮了一下。

“战略欺诈?”

“没错。”傅云深走到她面前,压低了声音。

“美国人傲慢,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尤其是符合他们预期的东西。-d^a¢n!g`k_a′n~s-h\u^.`c¢o?m`”

“他们认为我们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在秘密生产重型坦克。那我们就建一条‘重型坦克生产线’给他们看。”

林岚立刻明白了。

她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铺开一张空白的图纸。

“京郊有一座抗战时期废弃的纺织厂,厂房巨大,有铁路专线,位置也符合他们的猜测。”

傅云深补充道:“我己经让外围人员故意泄露了那个地址。”

林岚没有说话,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飞快地移动着。

她画的不是什么精密的武器,而是一个个粗犷的轮廓。

“要骗过高空侦察机,不需要真正的坦克。”

林岚一边画,一边解释。

“我们用李云龙那批‘钢铁运输骡’剩下的底盘,履带和负重轮的间距,从天上看起来和t-34的底盘非常相似。”

“炮塔和炮管,用木头和帆布扎起来。关键部位,比如炮塔的连接处和炮管的制退器,用钢板做旧,做出金属质感。”

“流水线用木头搭架子,上面挂一些废旧的齿轮和链条,再用油污和烟尘熏黑。从空中俯拍,就是一条正在运作的重工业生产线。”

傅云深看着图纸上那个栩栩如生的“视觉陷阱”,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赞许。

“他们会派人到地面进行核实。”

“那就更简单了。”林岚在图纸旁边写下几行字。

“厂房外围,堆满报废的钢材和木料,伪装成原材料。安排一些工人在外围进行焊接作业,火花越大越好。再找几台大功率鼓风机,把烟囱里的烟尘吹得浓一些。”

她放下铅笔,看着傅-云深。.5?d/s,c*w¢.?c?o′m?

“一个谎言的威力,取决于细节。我们给他们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傅云深点了点头。

“我再安排几份‘失窃’的技术文件,里面包含一些真假参半的‘虎式坦克’设计参数。让他们相信,我们得到的是德国人的技术,而不是苏联人的。”

“德国技术?”林岚有些意外。

“对。”傅云深解释道。

“这会让他们的情报出现混乱。德国技术和苏联技术体系完全不同,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论证和争吵,而不会怀疑情报本身的真伪。”

“一个让他们内部产生分歧的谎言,比一个完美无缺的谎言更可信。”

王淦昌接到命令时,整个人都懵了。

“什么?造假坦克?”

他看着手里的图纸,那上面标注的材料是“木料”、“帆布”和“废铁皮”。

这让他这个搞了一辈子精密科学的人,感觉受到了侮辱。

“林总工,这……这不是胡闹吗?我们现在连生产真子弹的时间都不够,哪有功夫搞这些模型?”

几个技术员也围了上来,满脸不解。

林岚从王淦昌手里拿过图纸,走到一个正在加工枪管的机床旁。

“王老,造十辆真坦克,需要多久?”

王淦昌想了想:“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最快也要一年。”

“造一百辆这样的假坦克呢?”

“半个月。”

“如果这半个月的功夫,能为前线争取到三个月的战略主动权,让我们真正的大杀器有时间造出来。你觉得,值不值?”

王淦昌愣住了。

他看着林岚平静的眼睛,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胡闹,这是更高层面的“技术应用”。

“我明白了!”

王淦昌不再犹豫,“我亲自带队,保证造出来的假坦克,连铆钉都跟真的一样!”

几天后,一封加密电报从香港发出,辗转送到了美国远东情报站。

电报内容很短:

“‘普罗米修斯’计划外围有进展,发现疑似重型装甲生产基地,代号‘铁拳工厂’。情报源称,中国人正在仿制德制‘虎式’坦克,项目负责人是一名德国留学归来的女性工程师。”

情报负责人看着这份报告,兴奋地搓了搓手。

“德国技术?女性工程师?全都对上了!”

“马上安排‘黑鸟’高空侦察机,我要亲眼看看这个‘铁拳工厂’!”

两天后的清晨。

一架u-2侦察机,像一把黑色的手术刀,划破了平流层的宁静。

机翼下方的超高分辨率摄像头,对准了京郊那座废弃的纺织厂。

飞行员在屏幕上,看到了让他心跳加速的画面。

巨大的厂房外,一排排酷似坦克底盘的履带车辆整齐地停放着。

厂房的另一侧,一个个巨大的炮塔正在被吊车装配。

浓黑的烟柱从高耸的烟囱里不断冒出,整个厂区都笼罩在一片工业的喧嚣之中。

“拍下来!全部拍下来!”

飞行员激动地按下了拍摄按钮。

华盛顿,五角大楼。

十几名高级情报分析员,围着一张巨大的航拍照片,争论不休。

“看这个负重轮的布局,典型的德国风格,和t-34完全不同!”

“炮塔的倾斜角度很小,正面装甲看起来非常厚重,这符合‘虎式’的设计理念。”

“他们的生产规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照片里至少能看到五十个以上的底盘!”

最终,情报部门负责人一锤定音。

“结论很明确。中国人正在秘密生产一种重型坦克,其规模和技术水平远超我们此前的评估。”

“我们必须立刻调整战略部署。命令空军,将轰炸重点从交通线,转移到所有可疑的重工业目标上。同时,向朝鲜增派重型反坦克武器和部队,应对即将到来的装甲集群冲击。”

这份报告,很快摆在了麦克阿瑟的办公桌上。

同一时间,京市。

林岚和傅云深,也在看同一份报告。

只不过,这份报告的末尾,多了一行傅云深手写的批注。

“敌人己完全接受我方预设情报,战略重心己发生偏移。”

林岚看着报告上美军的兵力调动方向,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们成功了。

用一堆木头和废铁,调动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战争机器。

傅云深将报告收好,走到地图前。

他的手指,没有指向那些被标记为“重点轰炸目标”的假工厂,而是指向了朝鲜半岛那些崎岖、黑暗的山区。

“他们以为战争在白天,在平原,在钢铁的碰撞里。”

傅云深回过头,看着林岚。

“他们很快就会明白,这场战争,真正的主角是夜晚。”

他拿起一份新的文件,递给林岚。

“这是王淦昌他们送来的夜视仪原理样机测试报告。体积和重量,还是个大问题。”

林岚接过报告,目光落在上面的一行数据上。

“他们想看坦克,我们给了他们坦克。”

她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幽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