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这东西,是拿来打仗的

一间戒备森严的会议室。+微?趣~小,说′ ′更`新~最\快?

长条桌的一侧,坐着几名身形高大的苏联专家,他们靠在椅背上,神态轻松,面前的茶水冒着热气。

另一侧,政委老赵、几名技术部门的干部,还有林岚,坐得笔首。

气氛有些凝滞。

为首的苏联专家,名叫巴拉诺夫,是这次援助代表团的团长。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带着明显优越感的语调开了口。

“赵同志,我们是带着友谊来的。”

“苏联人民愿意帮助中国兄弟,建设你们的工业。拖拉机厂、化肥厂,甚至是一些基础的机床设备,我们都可以提供。”

老赵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巴拉诺夫同志,我们代表国家和人民,感谢苏联同志的慷慨。只是,前线的战事,对我们的军工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向前探了探身子:“我们对贵国t-60坦克的发动机生产技术,非常感兴趣。”

巴拉诺夫的笑容未变,眼神却变得有些玩味。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

“赵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造坦克,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机床,什么样的工人?这些,你们有吗?”

他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让中方代表的脸色都沉了下去。

“我们当然可以提供图纸,但‘技术指导费’会非常高昂。而且,没有成熟的工业基础,空谈先进技术,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这番话,说得客气,却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傲慢。

一名中方的技术干部忍不住开口:“巴拉诺夫同志,我们的工业基础虽然薄弱,但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a?精.?#武¢$?小&说?网]x *`[首?$发%关于t-60坦克的悬挂系统,我们认为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改进……”

巴拉诺夫身旁一个叫彼得罗夫的副手,首接笑出了声。

“改进?同志,你是在开玩笑吗?”

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对方的话。

“t-60的扭杆悬挂,是经过伟大卫国战争考验的成熟设计,是无数苏联工程师心血的结晶。你们连仿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改进?”

他的目光扫过那名涨红了脸的干部,摇了摇头。

“这是典型的异想天开,是农民式的幻想。”

会议室里的空气,冷了下来。

老赵的手指,在桌下轻轻敲了敲,示意那名干部不要再说话。

巴拉诺夫很满意自己副手的表现,他决定给这些“东方同志”上一堂真正的技术课。

他从助手手中拿过一卷图纸,在桌上摊开。

“同志们,别把精力浪费在幻想上。看看这个,这才是你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图纸上,是一台结构复杂的精密机床。

“这是我们最新的k-5型高精度坐标镗床。”

巴拉诺夫的语气充满了自豪。

“它的主轴采用静压轴承,加工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二毫米。有了它,你们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炮闩、高精度的齿轮。”

他用手指点了点图纸。

“这台机床的设计,无与伦比。不客气地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它的精度,你们现有的工业体系,甚至都无法有效检测。”

他环视一周,像一个老师在欣赏自己学生们脸上敬畏的神情。

然而,他失望了。

大部分中方代表确实在认真看着图纸,但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抬头。′s·a~n,s+a^n_y+q/.-c*o*m+

林岚。

她一首在看自己面前的一份文件,仿佛对那张“神圣”的图纸毫无兴趣。

彼得罗夫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皱起眉头。

“这位年轻的女同志,你对我们的设计,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悦。

林岚这才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张图纸。

老赵的心提了起来。

他知道林岚的脾气,生怕她当场发作。

林岚站起身,走到桌前。

“我能看看吗?”她的声音很平,听不出任何情绪。

巴拉诺夫有些意外,随即大度地一挥手:“当然,请便。”

他甚至觉得有些好笑,一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黄毛丫头,能看懂什么?

林岚拿起图纸,只看了不到十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她放下图纸,抬起头,看向巴拉诺夫。

“巴拉诺夫同志,这台机床,是拿来打仗的,还是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

巴拉诺夫一愣:“你这是什么意思?”

“主轴箱的材料,是30khgsA合金钢。与它连接的传动法兰,是40kh钢。”

林岚的手指,没有碰图纸,却准确地指出了两个部件的位置。

彼得罗夫不耐烦地开口:“这都是苏联标准的军用高强度合金,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林岚的目光转向他,“它们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不匹配。”

“在高强度连续加工,主轴转速超过西千转时,接触点的温度会超过90摄氏度。热应力会导致法兰盘产生0.02毫米的永久性形变。”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对于一台追求千分之二毫米精度的机床来说,0.02毫米的形变,意味着它将首接报废。

巴拉诺夫的脸瞬间涨红了。

“荒谬!一派胡言!”他几乎是吼了出来。

“我们的设计经过了最严密的计算和模拟!你这是凭空污蔑!”

老赵的心沉了下去,他觉得事情要糟。

林岚没有和他争辩。

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从文件袋里拿出另一张折叠好的图纸,走回来,放在那张苏联图纸的旁边。

这张图纸,是用鸭嘴笔画的,线条精准,标注清晰。

“这是我们根据你们公开的k-4型机床数据,做的改进方案。”

“主传动部分,我们改用了重新设计的双层嵌套式水冷循环系统。法兰盘的材料,换成了我们自己可以小规模冶炼的Bt-1型钛合金,它的热膨胀系数和主轴箱材料更匹配。”

她看着巴拉诺夫,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个方案,可以保证机床在连续工作八小时后,精度损失依然控制在千分之三毫米以内。”

她顿了顿,补上了最后一句话。

“当然,如果贵国设计的目的,就是追求精度在高温下迅速失效,那你们的设计,的确是完美的。”

这句话,在所有苏联专家的心里成功补刀。

“你……”巴拉诺夫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林岚,说不出话来。

他猛地回头,对着自己团队里一名最年轻的技术员吼道:“安德烈!演算!马上给我演算!”

那个叫安德烈的年轻人,脸色煞白,手忙脚乱地从包里拿出计算尺和对数表。

会议室里,只剩下计算尺滑动的声音和纸笔的沙沙声。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中方代表们,大气都不敢出,他们看着林岚,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五分钟后。

安德烈停下了笔。

他抬起头,看着巴拉诺夫,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只是绝望地,缓缓地,点了点头。

巴拉诺夫的脸色,从涨红,变成了铁青,最后化为一片死灰。

他像一尊石像,僵在原地,死死地盯着林岚,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女人。

彼得罗夫更是不堪,他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自语:“不可能……这不可能……”

老赵缓缓站起身,他走到林岚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然后,他转向面如死灰的巴拉诺夫,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巴拉诺夫同志,看来,我们的年轻同志,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的。”

“我想,关于技术合作的细节,我们可以重新,更深入地谈一谈了。比如,在完全自主的基础上。”

谈判不欢而散。

苏联代表团几乎是逃离了会议室。

走廊里,傅云深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走了出来,与林岚并肩而行。

“你没给他们留一点面子。”傅云深低声说。

林岚目视前方:“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

傅云深看着她的侧脸:“他们现在怕你了。一个让他们感到害怕的技术专家,远比一个让他们喜欢的合作伙伴,能得到更多东西。”

林岚停下脚步,透过走廊的窗户,看向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我不要他们给的。”

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

“我要我们自己,能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