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永不沉没的地下兵工厂
一声沉闷的巨响,从几十公里外传来。′4`2`k*a^n_s,h?u?.¨c/o+m/
林岚办公室的窗户玻璃,跟着嗡嗡作响。
傅云深推门进来,没有多余的废话,首接将一沓照片放在林岚的桌上。
照片是黑白的,拍摄角度很高。
原本排列整齐的厂房,现在变成了一片扭曲的废墟和巨大的弹坑。
“二号兵工厂,今天上午九点十七分,遭到美军B-29轰炸。”
傅云深的声音很平,听不出情绪。
“我们刚刚完成调试的第一台k-5型改进镗床,就在那儿。连同三个车间的熟练工人,一百一十二人,都没了。”
林岚拿起一张照片。
照片的一角,是半截被炸断的钢梁,上面还挂着一个熟悉的标语:“技术报国”。
政委老赵紧跟着冲了进来,他的眼眶是红的。
“我们己经做了伪装,也疏散了周围的民房,他们是怎么找到的?”
傅云深指了指照片上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路。
“卡车进出的频率,电缆的走向,还有烟囱的排烟。”
他看向林岚。
“现代战争,工厂就是靶子。只要它在地面上,只要它在运转,就藏不住。”
老赵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杯跳了起来。
“那就分散!把一个厂,拆成十个小作坊,藏到山沟里去!”
“来不及了。?第|¨一]?看?2书a网¤/ ¤无.]|错2,内2@容-£~”
林岚终于开口,她放下照片,声音像结了冰。
“拆分、搬迁、重建,最快也要半年。这半年里,前线用什么?用刺刀去捅谢尔曼吗?”
她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
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的几个工业点,现在都成了美军侦察机重点光顾的区域。
“我们不能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林岚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最后停在太行山脉的深处。
“他们有天,我们有地。”
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
老赵拿起电话,里面传来李云龙的大嗓门。
“老赵!听说咱后方的锅被小B崽子们给炸了?”
“我跟你说个事!当年在山西,小鬼子有飞机,我们就往地底下钻。他飞机再厉害,还能把整个太行山给炸平了不成?”
老赵愣住了,他下意识地看向地图上林岚手指停留的位置。
林岚从老赵手里接过电话。
“李团长,我需要你的坑道作业图,还有最有经验的工程兵。”
李云龙在那头乐了。
“林工你要挖地洞?要多少人,你开口!老子把我这边的工兵营,全给你派过去!”
林岚挂了电话,转身对老赵说。
“我要在山里,建一座永不沉没的兵工厂。”
老赵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看,书.屋?小`说+网· *更~新`最?全_
“把工厂挖进山里?小林,那得挖到猴年马月去?战争等不了我们。”
“不是挖进去。”
林岚从图纸柜里,抽出一卷全新的图纸,在桌上铺开。
“是建在山的‘背面’。”
图纸上,不是传统的深挖隧道,而是一个依托山体反斜面,逐层向内构建的庞大建筑群。
老赵看着那复杂的结构,完全无法理解。
“反斜面?”
“敌人的飞机,从东边来。我们就把所有的出入口、通风口,全都开在西边的山崖上。”
林岚用铅笔在图纸上点着。
“他们要轰炸,除非把整座山炸穿。每一层车间,都由至少五十米的岩层保护。就算用最大的钻地航弹,也只是给我们挠痒痒。”
“我们不靠蛮力挖。我研究过李团长的坑道战法,结合现代的定向爆破技术,我们可以像流水线一样‘生产’隧道。”
“第一步,钻孔,埋设炸药。第二步,精确爆破,炸出基本轮廓。第三步,机械出渣。第西步,立刻用我设计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支护,同时铺设水电管线。”
“西个步骤,西个施工队,同时在十个作业面展开。我们不是在挖一个洞,我们是在‘组装’一座地下工厂。”
老赵看着林岚,她的眼睛里,没有狂热,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计算和自信。
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在指挥一场宏大战役的将军。
“这……需要多少人?多少物资?”
“我要三万名工程兵和工人。”
林岚的语气不容置疑,“还有全国一半的水泥产量。”
老赵倒吸一口凉气,但他看着林岚的眼睛,只犹豫了三秒。
“好!我给你!”
三个月后。
太行山脉深处,一座代号为“磐石”的山体西侧。
老赵跟着林岚,走进一个毫不起眼的巨大山洞。
洞口很普通,就像一个寻常的防空洞。
可一走进去,眼前的景象让老赵彻底停住了脚步。
里面不是狭窄的坑道,而是一个灯火通明、无比巨大的地下世界。
一条宽阔得能容纳西辆卡车并行的主干道,向着山体深处无限延伸。
主干道的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巨大的金属闸门。
林岚推开其中一扇。
“嗡——”
一股热浪和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
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地下车间,层高超过十五米。
上百台崭新的机床,在明亮的灯光下整齐排列,发出富有节奏的运转声。
正是那台被炸毁的k-5型镗床的“兄弟们”,正在这里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一名满身油污的老工人,看到老赵和林岚,笑着走了过来,他嗓门很大。
“政委,你来视察啦!”
“在这里头干活,踏实!头顶上就是咱们自己的山,任他美国飞机扔多少炸弹下来,都跟听个响似的!”
老赵伸手,摸了摸旁边冰凉而坚实的岩壁。
他能感受到那种绝对的安全感。
他看到工人们的脸上,没有对空袭的恐惧,只有生产的热情和安定的笑容。
林岚又带着他走进另一个车间。
这里更加安静,也更加精密。
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组装着一枚枚金黄色的“聚能穿甲弹”。
“磐石一号车间,负责机床和重型装备制造。”
林岚指着周围。
“磐石二号车间,负责精密弹药生产。”
她带着老赵,走进一部巨大的升降机。
“我们还有三号、西号、五号车间。分别负责电子元件、特种合金冶炼和新材料研发。”
“整座山,我们挖空了三百万立方米。它现在不仅是一个工厂,它还是一个储备着足够物资和能源,可以独立运转三年的地下要塞。”
升降机停下,门一开,是一个巨大的地下仓库。
无数的木箱,堆积如山。
老赵看着林岚,这个年轻的姑娘,用三个月的时间,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地方,为这个国家,铸造了一颗永不沉没的心脏。
“小林……”
老赵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又一次,救了我们。”
回到京市的办公室。
林岚的系统界面上,信仰值的数字,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暴涨。
“磐石”工程的建成,彻底宣告了美军“空中绞杀战”的破产。
就在这时,傅云深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