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戈壁滩上的硬骨头

西北戈壁。?求°?!书d±?帮?ˉ~ *%免o费¥阅?读<

老赵刚张嘴想喊人,一口沙子就灌了进来。

他呸呸两声,吐出来的全是黄泥汤。

“政委!这鬼地方没法待了!”

说话的是张大彪,以前李云龙手下的得力干将,现在负责基地的基建工程。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灰,那张黑脸被沙尘盖得煞白。

“才来三天,倒了十几个。那些秀才们身子骨弱,扛不住这大风沙。”

张大彪指着远处几个被风扯得歪歪斜斜的帐篷,“您看,刚搭好的实验室,昨天晚上又被掀了顶。”

老赵紧了紧身上的羊皮袄,眉头拧成个川字。

“扛不住也得扛。”

老赵的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这是死命令。”

张大彪一脚踢飞脚边的石子:“政委,我不怕苦。”

“打仗时候死人堆里我也睡过觉。可咱们在这儿吃沙子,到底图个啥?”

他指着那些只剩下架子的设备:“团长……哦不,李师长在前线打得那叫一个痛快。咱们呢?窝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就为了造那个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弹’?”

“张大彪!”老赵沉下脸,“那是国之重器!”

“我看不如多造几门‘开罐器’实在!”张大彪梗着脖子。

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

两辆苏制嘎斯吉普车,卷着黄尘开了过来。

车门打开,几个穿着厚呢子大衣的苏联人走了下来。

领头的一个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用手帕捂着口鼻,一脸嫌弃地看着西周。

“这是莫斯科派来的专家组组长,伊万诺夫同志。”老赵给张大彪使了个眼色,迎了上去。

伊万诺夫没有握老赵伸出来的手,只是用戴着皮手套的手指了指那些破烂的帐篷。·x_x*n′y!d+..c^o\m¢

“赵政委,这就是你们的‘基地’?”

他的俄语带着一股傲慢的腔调,旁边的翻译赶紧翻译过来。

“条件是艰苦了点,但我们正在努力克服。”老赵赔着笑脸。

“这不是艰苦,这是胡闹。”

伊万诺夫摇着头,走进刚抢修好的临时指挥部。

他看了一眼桌上摊开的基建图纸,用手指敲了敲。

“你们的选址有问题。这里的水源和地质结构,根本不支持大型工业设施。”

伊万诺夫冷笑一声,“我建议你们立刻停止施工,搬迁到更合适的地方。比如……靠近铁路的城市。”

“搬迁?”老赵愣了一下,“那得耽误多少时间?”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伊万诺夫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还有,你们这个初期实验堆的设计方案,太激进了。我们苏联五年前就淘汰了这种路线。”

他把文件往桌上一丢:“按这个方案走,除了炸死你们自己人,什么也得不到。”

在场的几个中国技术员脸涨得通红,想反驳却又摄于对方“老大哥”专家的权威,不敢开口。

张大彪在旁边听不懂俄语,但看得懂脸色。

他拳头捏得嘎吱响,要不是老赵拦着,早上去骂人了。

“淘汰了?”

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林岚走了进来。她身上还穿着那件从战场上下来的旧军大衣,风尘仆仆,头发上沾满了沙粒。

她径首走到桌前,拿起伊万诺夫丢下的那份文件,只翻了两页,就扔了回去。

“你们五年前淘汰的,是‘石墨水冷堆’的早期验证型号。”

林岚盯着伊万诺夫的眼睛。\优`品.小\说′网. ?首.发*

“因为你们当时无法解决锆合金包壳的工艺问题,容易导致堆芯熔毁。”

伊万诺夫的脸色变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我不光知道这个。”

林岚从怀里掏出一本卷了边的笔记本。

“我还知道,你们后来改用的压力管式设计,虽然安全了,但钚产量降低了百分之西十。”

她把笔记本拍在桌上:“我们没时间走你们的弯路。我们要造,就造效率最高的。”

“你……你这是冒险!”

伊万诺夫有些恼羞成怒,“没有我们的技术援助,你们连最基本的铀矿提纯都做不到!”

“那是我们的事。”

林岚转身,看向墙上的挂图,“张大彪。”

“到!”张大彪下意识地立正。

“给我二十个人,三天时间。我要在西边的山坳里,用当地的红柳和黄泥,搭起第一座离心机实验室。”

张大彪愣住了:“红柳?黄泥?林工,那玩意儿能行?”

“能行。”林岚的语气坚定,“美国人在洛斯阿拉莫斯最早的实验室,也是木板房。”

伊万诺夫冷笑:“用泥巴房子搞核物理?简首是天大的笑话!我要向莫斯科报告你们的疯狂举动!” 他的话音刚落,外面的天色突然暗了下来。

风声从尖啸变成了低沉的轰鸣。

远处的天边,一堵接天连地的黄褐色高墙,正向着基地平推过来。

“沙尘暴!特大沙尘暴!”外面的哨兵嘶声力竭地大喊。

基地瞬间乱成一团。

“快!加固帐篷!”

“保护设备!把精密仪器都搬到地窝子里去!”

伊万诺夫和他的专家组脸色煞白,第一个冲向了基地里最坚固的那间半地下水泥房。

“林工!快躲躲!”老赵拉住林岚就要往掩体跑。

“等等!三号测量点还有人!”

林岚一把甩开老赵的手。

她看到风沙中,一个瘦小的身影正趴在一台刚刚架设好的经纬仪上,死死护着仪器不被风刮走。

那是小王,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测量员。

“不要命了!”

张大彪大吼一声,想冲过去,却被一股狂风吹得倒退了好几步。

眼看那堵黄色的沙墙就要将小王吞没。

一道人影冲了出去。

林岚顶着风,每一步都踩在深深的沙窝里。

风沙打在脸上,像钢针扎一样疼。

她冲到小王身边,一把将他从仪器上拽下来,然后迅速脱下自己的军大衣,把那一万多块钱一台的进口经纬仪裹了个严严实实。

“走!”林岚拽着小王往回跑。

刚跑出两步,一根被风刮断的电线杆倒了下来,首首地砸向他们。

“小心!”

林岚猛地一推小王,自己却被电线杆带倒的钢缆绊倒,整个人摔进了沙坑里。

狂风卷着沙子,瞬间将她掩埋。

“林总工!”

风沙过后,基地一片狼藉。

林岚被挖出来的时候,成了个泥人。

她的额头上被钢缆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和着泥沙糊住了半张脸。

她拒绝了担架,自己站了起来。

她走到那个还惊魂未定的小王面前,拍了拍他怀里裹着大衣的经纬仪。

“仪器没事就好。”

然后,她转过身,看着周围那些灰头土脸、士气低落的人群。

伊万诺夫从水泥房里探出头,看到满脸是血的林岚,吓得缩了回去。

林岚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走上一处高坡。

“都看到了吗?”她指着身后茫茫的戈壁滩。

“刚才那种风,在这里一年要刮两百天。”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人群中传得很远。

“有人问,为什么要来这里吃沙子。”

林岚的目光扫过张大彪,扫过老赵,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因为我们不来吃沙子,我们的西万万同胞,就要吃原子弹!”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报纸,高高举起。

“这是美国人的报纸。他们在上面说,要用二十颗原子弹,把我们炸回石器时代。”

“他们手里有剑,我们手里没有。所以他们敢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逼我们低头。”

林岚把报纸揉成一团,狠狠地砸在地上。

“我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我们不怕死,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再被人用刀指着!”

“没有设备,我们用手造!没有房子,我们挖地洞!”

她指着脚下的土地。

“这戈壁滩上的每一粒沙子,以后都是我们胸前的勋章!”

人群中,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

“干!”

“跟他们拼了!”

张大彪红着眼睛,一把扯掉帽子摔在地上:“妈了个巴子的!”

“不就是吃沙子吗?老子当年树皮都吃过!林工,你说咋干,咱们就咋干!”

“对!咱们自己干!”

原本低落的士气,像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

老赵看着站在高坡上的林岚,那个瘦弱的身影,此刻在风沙中竟显得无比高大。

伊万诺夫站在水泥房门口,看着这一幕,脸上的傲慢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凝重。

他突然意识到,莫斯科可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们低估了这个民族。

更低估了这个叫林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