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戈壁里的暗战
王淦昌在黑板上画着精密的图示。
有了足够的铀和重水,没有这把火,一切都只是死物。
会议室里,气氛沉重。
墙上挂着的手绘图纸,标明了铍和钋的存放位置。
这两种放射性元素,即将在这里被制成中子源。
“根据林工的方案,我们初期选用铍-钋源。”
王淦昌扶了扶眼镜。他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
“它的制备相对简单,效率也高。”
“但钋的放射性极强。”
老赵沉声说。他紧盯着图纸。他的目光落在防护措施上。
“是的,政委。”
王淦昌点头。“我们所有的操作,都将在简易的铅玻璃罩后进行。”
“安全第一。”老赵强调。
林岚坐在角落里,听着他们的讨论。
她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
技术,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它的背后,是鲜活的生命。
第一次尝试开始了。实验室里,空气凝固。
防护服下的技术员们,额头渗出汗珠。
王淦昌亲自上阵。他用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夹取钋。
然后,将其与铍粉混合,压制成型。
“滴——滴——滴——”盖革计数器发出规律的响声。那是钋的天然放射性。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手抖了一下。
他撞到了铅玻璃罩的边缘。细微的裂缝,在瞬间扩展开来。
“不好!”王淦昌猛地喊道。
警报声,刺耳地拉响。.5/2¢0-s,s¢w..¢c`o/m·红色灯光,在实验室里疯狂闪烁。
“快!撤离!”老赵大吼。
人群慌乱地涌出实验室。有人捂着嘴,剧烈咳嗽。
有人脸色发白,开始呕吐。那名撞到玻璃罩的技术员,首接软倒在地。
林岚冲进安全屋。她透过厚厚的观察窗,看着混乱的实验室。
那套简易的防护措施,在真正的危险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她看到王淦昌,正带着防护队,将倒地的技术员拉出来。
半小时后,险情被控制。但实验室被封锁。几个技术员被紧急隔离观察。
小范围的放射性泄漏,让整个基地都笼罩在阴影里。
“他娘的!”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他看着被隔离的技术员,眼睛通红。
“这他妈是造了个什么玩意儿!比战场上挨枪子还憋屈!”
“这是放射性污染。”
老赵脸色铁青。他看着沮丧的科研人员。“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要人命。”
“我们不能再冒险了。”
一个老教授声音颤抖。他看着林岚。
林岚没有说话。她只是静静地听着。
她看着窗外。戈壁的风,像刀子一样刮过。
傅云深走进指挥部。他脸色比平时更冷。
“林工,政委。”傅云深递给林岚一份加密报告。“瓦西里,那个莫斯科的弃子。”
“他不是回国了吗?”老赵问。
“他没有。”
傅云深摇头。“他潜伏在离我们基地不到一百公里的一个小镇。最近活动异常频繁。-白+马¢书,院. \更!新~最′快!”
林岚接过报告。她只看了一眼,眼神便锐利起来。“他不是在为莫斯科工作。”
“是的。”傅云深点头。他的声音压得很低。
“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与西方某国情报机构有秘密联系。”
“他被莫斯科‘开除’,只是个幌子。”傅云深说。
老赵脸色一沉。“狗日的!原来是扮猪吃老虎!”
林岚把报告放下。她走到那张核反应堆的结构图前。
她目光落在中子源的位置。
“放射性泄漏,是技术问题。但瓦西里的存在,是战略问题。”林岚说。
王淦昌听到这里,也走了过来。他看着林岚。
“林工,您有什么想法?”王淦昌问。
林岚转过身。她看着傅云深。“瓦西里在找什么?”
“中子源的制备细节。”
傅云深回答。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很好。”林岚笑了。她的笑容很淡。
林岚再次回到实验室。
她站在被封锁的铅玻璃罩前。她仔细检查着每一处裂缝。每一个操作步骤。
“王老,我们目前的设备,无法保证人员安全。”林岚说。
王淦昌叹了口气。
“是啊,林工。防护服太简陋。机械臂也不够灵活。”
“那我们就换个思路。”林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
“远程操控。我们把操作台搬到一百米外。”
“远程操控?”王淦昌一愣。“那精度怎么保证?”
“用光学系统和机械反馈。”
林岚画出复杂的线路图。“我们需要更精密的机械臂。但现有条件……”
“德文手稿。”林岚突然说。
她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那本黑色的皮革文件夹。“这上面,有关于一种高温合金的记载。”
王淦昌的眼睛亮了。
“您是说,那能够承受高强度辐射和应力的新型合金?”
“是的。”林岚点头。“我们需要它来制造新的机械臂关节,以及更坚固的封装材料。”
接下来的几天,林岚和王淦昌带着团队,昼夜不休。
他们拆卸基地里所有能找到的精密机械。
从废弃的雷达站,到损坏的坦克。
他们提取出高强度的钢材。
然后,根据林岚的设计,用简陋的设备,锻造出新型合金。
远程操控系统,也开始搭建。
他们用望远镜镜头,加上简易的齿轮传动,勉强做出了光学反馈系统。
“林工,远程操作台建好了!”张大彪跑过来报告。他满脸灰尘。
“好!”林岚点头。
同时,傅云深的“钓鱼”行动也展开了。
几天后,傅云深找到林岚。
“鱼儿上钩了。”傅云深说。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瓦西里己经发出了情报。内容是,我们的中子源项目,因为放射性污染,暂时停滞。”
“他报告说,中国科学家对放射性材料束手无策。项目受阻。”傅云深的声音带着冷意。
“做得好。”林岚说。
在一个风沙弥漫的下午。新的实验开始了。
林岚在一百米外的远程操作台前。她戴着厚厚的防护手套。
通过光学系统,她的眼睛紧盯着铅玻璃罩内的机械臂。
机械臂的动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准。
王淦昌和老赵,站在林岚身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机械臂将钋和铍粉,准确地混合。
然后,用高压将其压制成一个微小的圆柱体。
最后,将其封装在新型合金制成的外壳里。
“叮。”轻微的声响。封装完成。
“拿出来。”林岚说。
机械臂将那个指甲盖大小的圆柱体,小心翼翼地取出。
然后,放在一台全新的中子探测器前。
探测器上,一个绿色的指示灯,开始规律地闪烁。
“滴……滴滴……滴滴滴滴——!”
探测器发出了悦耳的蜂鸣。它的频率,比以往任何一次实验都稳定。
“成功了!”王淦昌猛地扑上前。他盯着探测器上的读数。他声音颤抖。
“稳定!纯净!这是我们制备出的第一个,实验级中子源!”
老赵看着那个小小的圆柱体。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神剑’的火把。”老赵说。
傅云深此时,拿着一份最新加密的电报,走进了实验室。他走到林岚身边。
“林工。”傅云深的声音很低。
林岚转过头。她的眼神平静。
“根据瓦西里传送的虚假情报。以及国际市场上铀矿和重水交易的异常波动。”傅云深说。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
“一股针对中国‘核能力’的全球性舆论攻势和技术封锁,己经开始酝酿。”傅云深说。
林岚拿起桌上的那个中子源。它在她的掌心,微微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