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杞国,夏朝

“你们回来啦,素素怎么样?医生怎么说?”白奶奶看到回来的三人,从沙发上起身问道。

“素素是有些着凉了,医生说吃几天药就好,不过素素的喉咙比较肿,医生说尽量少说话。”李源硕说道。

“不严重就好,那素素,你先回屋再睡会,这样也好的快些。”白爷爷对素素说道。

素素点点头,打了这么长时间的针,她也有些累了。

素素回到屋换好睡衣躺在床上没多久就睡过去了。

而扶苏这边,白爷爷看着正坐一旁沙发上和小於菟玩耍的扶苏说道:“扶苏,我最近在研究春秋方面的历史,有些事情一直没有弄清楚,想问问你,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是要问哪个国家的历史吗?”扶苏停下逗弄小於菟的逗猫棒,转头看向白爷爷问道。

“杞国。”

“杞国?”扶苏听到这名字一愣,脑海中回想了很久,才想起这个国家。

“杞国只是春秋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你怎么会想到研究杞国的历史?”要知道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140多个,像杞国这样的小国,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已经很不错了,一般不会有人专门去记载这些小国历史。

“不管多小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再怎么样也是华夏的历史,总要弄清它的历史,而且杞国虽小,但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你说的是杞国是夏朝王室后裔这件事。”扶苏对于杞国还是有些了解,毕竟当年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而且杞人忧天这故事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白爷爷点头道:“是的,我想问问你还知不知道杞国更具体的历史信息,因为杞国在史书的记载中是夏朝王室的后裔,说不定有关于夏朝的历史记录,现在考古界考古了这么多年,连夏朝之前的朝代遗迹都挖出来了,但关于夏朝的直接考古证据还是非常稀少。”

“可是我记得我们不是挖出了二里头遗址吗?据说二里头的时间线和夏朝存在的时间差不多吻合。”李源硕诧异道。

“但这遗址缺乏自证性文字如“夏”字铭文,而且二里头文化与后续商文化的关联性较强,这个遗址是否能代表夏朝还存在争议。”白爷爷摇摇头道。

“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夏朝的遗址?”扶苏不解道。

“因为要是没有关于夏朝的直接证据,那夏朝的存在就会一直饱受质疑,西方人也会认为夏朝是一个不存在的朝代,寻找夏朝遗迹关乎到了如何定义华夏文明的起点。”白爷爷解释道。

“不是有历史记载吗?这还不够?”扶苏诧异道,西周至春秋的《尚书》,《诗经》中都有记载夏朝不是吗。

“不够,这些都是后世史官的记载,不能直接当成夏朝存在的证据,而且有些史书记载也不一定是都是真实的,现在史书我们一般都是当做参考文献,不会把他当做直接证据去看。”白爷爷直接了当的说道,先秦时期的历史还好说,但之后的,想想那些被篡改的乱七八糟的史书,要是直接当真实历史记载去看,早就不知道被带歪到哪里去了。

扶苏听到这话,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看来史书的信誉在现代人的眼中没有那么高啊,那自家要是有什么史书记载留存下来,想来他们要是没有找到真实相关证据,也不怎么相信吧。

“那等会我回屋后想想以前读过的书籍内容,到时写下来整理好给你,不过还是要事先和你说下,我看的文献也都是之后文人记载的,知道的不一定就是准确的。”扶苏担心白爷爷会白高兴一场,还是事先给打了预防针。

“放心好了,要是假的也没事,就当了解古人写的文章好了,还能丰富我们的历史文化。”白爷爷不在意的笑呵呵道。

就是可惜上面对扶苏的消息保密的极度严密,因此他写的文献也不能随意拿出来让其他人看,不然他还真希望让自己那些老友也能看看。

周朝

“典册甲骨俱载,这些还不够成为夏朝的证明吗?难道真的只有找到明确是夏朝的东西才可以吗?“姬发看不明白了,他们给后世留下的史书还不够嘛,谁家没事会胡编一个朝代,而且他们大周和商朝很多政治制度和礼仪祭祀文化都是有借鉴夏朝的,要是没有夏朝,他们这些借鉴都是哪来的?

姜子牙叹了口气道:“想来后世人也是有难处,即使后世人自己承认我们留下的文献记载,但那些蛮夷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承认。”

“这些蛮夷当真是可恶,哪哪都有他们。”姬发听到尚父这话,对那些蛮夷越发不满。

春秋

“疑夏?莫非亦疑己之先祖乎?“名家邓析一脸嘲讽的说道,如果连一个历朝都有记载,公认的朝代都要怀疑,那么后世人自己的祖先是否也要逐一挖坟验证。

他对后世过度依赖考古实物而轻视文献传承的态度感到不满,就算文献记载有偏个人感情,但也不能说文献就不能成为一个证明。

杞国君王听到夏朝的存在被质疑,气愤的看着天幕:“杞虽小国,但乃夏之后是不争的事实。若夏为虚,吾等守祀五百载,莫非祭野鬼?”

随即看向自己的臣子们说道:“让人多保存些夏朝的的事迹和物品,本王就不信,这些东西流传到后世还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身为夏朝王室后裔,即使夏朝的很多文献记载在之后战乱中已丢失,但再怎么样身为夏朝王室后裔,他们还是有些夏朝东西和文献的。

秦朝

嬴政听到后世为了向西方证明华夏的起源不断考古,脸上闪过了一丝愤怒:“他们有什么资格质疑华夏的历史。”

对于嬴政来说,夏朝是否真实他并不在意,若夏朝真实存在,那说明“天命更替”政权的合法性;若夏朝被否定存在,那也说明他所建立的大秦有着“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不管如何对他大秦都没什么坏处。

但这一群蛮夷竟然敢质疑他们的历史,这让他如何能不气愤。

汉朝

“看来离的太远也不是什么好事,居然连朝代是否存在都被质疑。”刘邦叹息道。

“时间还真是个恐怖的东西,什么东西都能被抹去痕迹。”张良感慨道,要不是后世重视考古,说不定再过个几千年,汉朝是否存在都有可能被质疑。

唐朝

房玄龄和褚遂良等正修晋朝史书的官员面面相觑,他们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要不要修晋史了,因为他们现在修晋史的资料都是根据魏晋时期的原始资料跟野史和民间传说来编写的。

因此晋史中记载了许多超自然事件,如死而复生、妖怪现形等,这也使得他们修的晋史内容显得格外离奇。

按后世人以实物为证的态度来看,这晋史不仅不会被当成史书,而且很大概率会被当做一本鬼怪小说来看。

“要不我们再找找其他资料来参考。”褚遂良犹豫道。

房玄龄无奈道:“能找到的都已经找来了,想找其他资料,除了世家,想来也没有了。”

褚遂良听到这话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自从民间出现纸张和陛下把宫内的书籍抄录出来给百姓们学习后,世家们就对自己书籍越发珍视,怎么可能会借给朝廷。

房玄龄说道:“先按这些资料修吧,这些资料也不会全都不对,以后如果有其它资料,再修改就是。”

而且,房玄龄想起魏晋时期那些士大夫吃五石散后所做出来的事,觉得这里面有些离奇的事情说不定还是真的有可能。

宋朝

“难怪后世要挖坟,原来他们不相信史书啊。”一位老大娘惊讶道。

“史书也是人写的,写的人总有私心,有时候记录事情的时候修改下也有可能的。”边上的书生说道。

明朝

朱元璋一想到自家老四那修改的乱七八糟的史书就来气,他敢确定,后世这么不信任史书,自家老四绝对出了一份力。

明成祖朱棣一听后世人不把史书当真,不知道为什么一阵心虚,他总觉得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部分原因。

想到自己费了半天劲修改史书,却一点用都没有,还让后世人怀疑明朝史书的真实性,朱棣就郁闷不已,这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