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岭南,骗税案
在海边散着步的素素,看着远处那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感叹道:“短短四十多年,这里会从一个小城镇发展到现在人均收入长期位居全国前十的超大城市,真是一个奇迹。”
李源硕笑道:“这里可是当年国家设立的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资源都倾斜到这四个地方,有这么大的变化也实属正常。”
扶苏说道:“那这么说,以前住在这里的人还真是幸运,能够赶上这么好的时机。”
素素说道:“以前谁能想到这里以后会发展的这么好,要知道在古代这里可是蛮荒之地,而且在历史上,这里也是重要的流放地,许多文人墨客和官员都被流放至此。”
三人停下脚步,李源硕靠在一边的横栏上,看着海面说道:“说起来,这个省份还有很多古代文人相关的景点,可惜这次时间有点紧,不然正好可以趁这次过来去逛逛。”
素素想起一生都在不停被贬贬贬的一对文人,说道:“当年刘禹锡和苏轼也有被贬到岭南过,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苏轼和刘禹锡这对被贬状元和榜眼被贬的地方。”
李源硕听到这话,想起了自己从小背书的经历,嘴角不由的抽搐了起来:“那些皇帝倒是贬的开心了,害的我们要长篇背诵他们的诗词。”
真是没事贬什么人,把他们都贬为平民不就行了,害的他们到了被贬之地,抒发这么多的感想作诗词文章。
扶苏也不由的想起了苏轼和刘禹锡那两个犟种,虽然他们的政治和文学才能确实了的,但也不得不说,有这样的同僚,真的是一件很气人的事,他都在想,这两人被贬了这么多次,都不会觉得累吗。
尤其是刘禹锡,他至今都记得自己从诗词书上看到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的震惊。
尤其是在知道这首诗的来历后,他都觉得这刘禹锡太作死了,好不容易回来,干嘛要嘴欠怼人,结果回到长安屁股还没坐热,又被一纸贬令,发配到更远的连州。
素素倒是对背诵课本没多大反感,可能是因为对她来说,背诵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不过看着眼前这种城市,素素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想到那件事,素素转头看向身旁的李源硕问道:“李叔叔,当年国家设立了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其他三个都发展的不错,甚至有一个还发展成了超一线城市,为什么单单鮀城发展的这么慢,是不是真的因为那件事情的原因?”
“是有一部分的原因,不过也不是只有那件事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原因,地理条件,政策执行,产业结构,文化惯性,这些都是鮀城发展滞后的原因。”李源硕一听到素素说起影响鮀城经济的事件,就明白她说的是哪件事了,毕竟这件事当年可是闹得全国皆知,素素有听说过也是属正常。
“什么事件?”扶苏被俩人的对话给说糊涂了,这两人打什么哑谜。
素素说道:“2000年的骗税案。”
扶苏疑惑道:“这骗税案能严重到这个地步?”
在古代一个地方税收有问题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一般也都睁一只眼闭,毕竟水清则无鱼。
至于现代,他觉得现代这方面应该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即使比古代清廉些,但也一定不可能做到清澈见底。
素素解释道:“如果是单单的骗税案,是不会严重到影响一个城市的经济的,它之所以影响这么大,是因为当年这座城市发生了一场大火,而大火中有5名干部被烧死,后来又牵连出了一系列的后续,也因此把鮀城这座特区,从云端一把拽进了泥潭。”
“这5名干部的身份特殊?”
素素点头道:“是蛮特殊的,这5人是首都派出去的督查干部。”
李源硕看素素一脸思考该怎么继续说的样子,说道:“还是我来解释吧。”
“那会儿的鮀城,表面看着是特区风光,实则早被蛀空了,98的时候,沿海城市一起巨大的走私案被警方侦破,而这场走私案也引起了高层对沿海城市经济犯罪的重视,从而开始派人调查整个省份的情况,而鮀城在这次调查报告中表现的非常完美,完美到可以说当地几乎没有什么违法行为。”
扶苏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问题,有人作假。
李源硕看扶苏表情,也明白对方猜到了,无奈道:“连现在都不能保证有完美无缺没有违法行为的城市,更何况是当年,当年随着督查组的深入调查,发现当地制假、走私、骗税,黑恶势力和官员勾肩搭背,当地简直是一个犯罪天堂,当地的违法操作玩得比大厂流水线还溜。”
“更离谱的是,当地的整个产业都烂透了,正经做生意的,要么被拉下水,要么被逼着卷铺盖走人,违法反倒成了当时的“全民致富经”。”李源硕说到这里不由的摇头,连小说都不敢写的离谱事情,居然在现实中出现。
“那那场大火就是他们有人故意放的了。”扶苏说道。
“嗯,不过当时证据并没有被烧毁,之后国家就派出了几千武警进行抓捕,当时官兵全从外地调,手机全没收,连要抓谁都保密,最后,这场风暴下来可以说是上到官员下到犯罪分子,全被一锅端了,150个犯罪团伙被端,30多人判无期,19人被枪毙,18个省市断了合作,1200多家企业连夜搬走,至此之后直接从特区跌成了三线小城。”
素素说道:“不过至此之后,再狂的人也不敢再动“钦差”的主意了,毕竟,这种代价,谁扛得住?”
“厉害,处理的这么极速又干净利索。“扶苏佩服的道,这要是放古代,中途不知道要拉扯多久才能有结果,甚至最后还可能会不了了之。
秦朝
“后世的处理速度还真迅速,这么短时间内就一锅端了。”嬴政满脸的赞叹,要是大秦有这速度,他早就可以处理掉各地问题了。
李斯听到后世那些被判刑的人,脸上浮现了一抹满意的笑容,这样才对,惩治罪犯就应该要严厉,不过只有19人被枪毙还是太谨慎了,应该判决更多的人才对,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汉朝
“还真是大手笔啊,竟直接拦腰砍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刘彻对后世这惩治满意极了,就应该这样做,居然敢胆大妄为到这个地步,要是不果断处理,最后一定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群臣们也是大为震惊,这教训力度之大简直闻所未闻,居然直接摁死了一个经济特区的城市发展,想想素素他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发展的这么好,要是那所城市发展起来,想来也一定不差,这后世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一个有潜力的城市说放弃就放弃。
唐朝
刘禹锡听到李源硕对自己的抱怨,笑咪咪道:“原来后世人不喜欢背我写诗词文章啊。”
柳宗元看到刘禹锡这副表情,想到好友那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作死性格,一言难尽道:“你不会是想大写特写吧。”
“你不觉得后世人背书的时候背不出来那抓挠耳塞的样子很有趣嘛,我最喜欢那种看我不顺眼,却拿我没有任何办法的人了。”他一定要多留些作品给后世人,让他们好好享受下他们老祖宗对他们的疼爱。
宋朝
“哥!你这次一定要给我安分些,知道了没!”苏辙在听到自家哥哥将来会被贬到岭南时,已经快被自家老哥给气死了,这嘴都说了什么啊,居然都被贬到岭南去了。
岭南是什么地方,瘴疠肆虐,人烟稀少,荒芜贫瘠,不管后世发展的多么好,但在现在那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一般人生存。
苏洵对苏辙的话也是一脸的赞同,子瞻确实要安分些了,这被贬的地方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苏轼胡乱的点着头,一脸知道了的表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糊弄人。
苏辙和苏洵看到苏轼这模样,面面相觑,最后叹了口气,这倔脾气到底像谁啊。
清朝
嘉庆听到后世的案件,不由的联想到了钦差大臣李毓昌被杀害的事件,也是因为官场贪污腐败的原因被人杀害。
这些人当真是无法无天,不仅买通李毓昌的仆人,在其茶中下毒,还伪造自缢现场,真是什么事情都敢做,要不是自己下令严查,说不定还真被他们糊弄过去了。
特殊年代
先辈们听完这重大案子的前因后果,叹了口气道:“看来后世也有许多问题啊。”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他们吧,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英俊的男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