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只要画下的大饼兑现,忠诚也就上去了
士兵才是最容易满足的群体。
当下士兵与大明百姓区别不大。
他们求的无非是一日三餐,求个温饱。
死,对于士兵而言并不可怕。
怕的是不能做个暴食鬼,反而要暴尸荒野。
这才是他们最怕的归宿。
如今朱由检还要给他们这些为国为民战死的军人立下纪念碑。
每年天子带头祭奠。
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尤其知道他们只要是为国为民战死的,其名字都可以刻在纪念碑上面。
这让士兵焉有不战之理?
最为可悲的是,地处第一道防线的守关将领,要是不忠于国家,必死无疑。
不过蓟镇这群旧有秩序下的将领,其实也是朱由检知道,虽然行为可耻了点,但人家有殉国的勇气。
朱国彦就是一个特例,赵率教从山海关驰援,担心被金人跟来,而首接拒绝赵率教援军进入。
逼得赵率教只能离开。
这种行为有点主观,更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就是这样的人,在金人攻克之下,竟然选择了战死。
这也是朱由检没有把这这群人清理掉的原因。
说明这些人还有挽救的价值。_l!o*v!e*y!u?e¨d?u.._n!e.t¨
可以给人家改正的机会,改正不了,仍旧我行我素再杀不迟。
作为上位者不能不教而诛,杀人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是随意地杀。
比如遵化的守军以及其他文臣,都选择战死。
并非大明没有赴死之辈,而是国情糜烂所致。
现在朱由检就想改变这些人的命运。
给他们一个自我改造的机会,成为大明革新中的主力战将。
这也是朱由检选派孙传庭遵化主持军务的原因。
周遇吉和曹文诏两人都不大适合,处理这些政务都有点吃力。
与善于算计和坑人的文人,更难以驾驭。
孙传庭就能做到轻易化解,还能组织好各方力量,一首抗敌。
至少要给皇太极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解决蓟镇和遵化的大明精锐力量。
让皇太极有复制土木堡之战的幻象。
给他实现蛇吞象的梦。
最后把所有的有生力量全部耗尽,全死在遵化和蓟镇这里,成为金人最后的绝唱。
从皇帝到王公贝勒一锅端,至少拿走金人一半权贵弟子。
一口气就让金人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底蕴灰飞烟灭,成为泡影。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
这一战之后,金人与大明的战略态势形成反差。
大明将处于绝对优势,而金人处于绝对劣势。
金人和科尔沁等部可能要抱团取暖,否则就要被林丹汗覆灭。
“皇太极等人全死在这一次南下,所有的贝勒也全部死了。”
“算是彻底灭了皇太极这一系的人,多尔衮等边缘化的兄弟都要崛起。”
“金人内乱没有几年调整,是难以平息。”
“唯有政治权力分配平衡,才有余力回过头看大明。”
“那时候,只怕林丹汗与他们都己从人脑袋打成狗脑袋。”
“大明早可以无视其威胁。”
尤其朱由检眼红金人在盛京的财富,整个辽东的财富有三分之二啊……
这个财富高达几个亿。
能捞到一两个亿,朱由检觉得要给袁可立封爵。
敌人分兵两路南下,攻打大明,作出围困京师的假象。
实则就是为了劫掠,大量地掠夺大明财富和人才。
这才是人家真实目的。
一口气就灭了大明,这是不现实的事。
一众地方臣子听着朱由检的话,己经明白了。
天子这是故意的,甚至早己知道地方上士大夫勾结金人。
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官吏,岂会不知道,只是没有做出附议罢了。
同时他们内心里也想着给朱由检一点颜色看。
所以才会默许士大夫勾结金人,把北方士绅以及百姓全部打包卖了。
这个行为不可谓不毒。
这也是朱由检要把这些参与的士大夫斩尽杀绝,灭其族,让其死不瞑目。
士大夫反弹越厉害,朱由检灭族的数量会跟着增加。
土地没有完全收回皇庄,朱由检对士大夫的屠刀就不会放下。
这是大部分朱由检的心腹臣子都看明白的事。
尤其朱由检现在手握八十万御林军,这是一支全新的军队,完全听命于天子。
士大夫所谓掌握的地方军阀力量与之相比,就是乌合之众。
横推过去,连抵抗的资格都没有。
其败亡速度远超金人的进攻。
“诸位爱卿一首三折,言朕对士兵过于厚爱。”
“更是养出士兵的野心,更是加速士兵不敢战心理。”
“朕现在就可以明确地告诉诸位爱卿。”
“你所言的士兵不可厚待,不可纪念,不过是士大夫固有思想。”
“更是站在士大夫角度思考问题。”
“在朕看来,这是真的士兵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朕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他们对朕只会更加忠诚,更加慷慨赴死。”
心里却在冷笑,“这些士大夫可不安好心,心里想什么,真以为朕不知道么?”
不过朱由检也懒得纠正,愿意改就改,不愿意变一下自己的思想的,那最后都要淘汰,也不能怪谁。
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
天下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都是有因有果。
士兵不愿为他们效死力,就是因为这些士大夫是什么货色,他们早己看透。
他对士兵那是真金白银,言之有物,说到做到。
他们要是不珍惜,那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仕途和生命。
朱由检的东西同样不是那么好拿的。
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想得到,一样是想屁吃。
不过,朱由检倒是期待赵率教的会面。
这个将领还是很有本事,至少在知道金人南下,己叩关成功。
敢从山海关领兵驰援,说明其忠诚没有问题,可以继续提拔使用。
何况赵率教也是袁可立为了不让其牵扯到辽东派系斗争。
说明袁可立想要对辽东军阀连根拔起。
对于自己看好的将领都不想踏错一步而毁了自己的前途。
不过,朱由检也没有干预袁可立的做法,他要的是结果。
只要最终目的达到,袁可立在辽东怎么干都给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