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搞新闻的脑洞和作死能力都很强

徐霞客就是这样的人,偏好八卦文。′m¨z!j+g?y¢n′y,.?c*o′m`

他的才情毋庸置疑,能得天子认可,其他臣子也没有出来批。

说明徐霞客的确文采斐然。

看看人家写的游记就很有文学高度。

徐霞客与李若琏早己混熟了,好多纪实题材都需要李若琏提供和帮助。

两人的关系极好。

“小李子,哥哥替你出气。”

“老毕绝对是个老狐狸。”

“哥哥一定让他在戏剧上出个名。”

“以前没有人敢这么弄,但是现在天子好像开了口子,默许他们调侃一下朝臣。”

其实朱由检也非常喜欢看臣子间的八卦。

尤其互相坑的乐趣。

比如李若琏被毕自严坑了,破口大骂,却又咬不动人家。

锦衣卫在圣君手中,己经不是随意扣帽子的时代。

干任何事都需要证据,不能平白无故的冤枉人,后果很严重。

李若琏不知道的是,毕自严是被整了,其实李若琏也成了配角啊……

徐霞客不怕锦衣卫,毕自严也不怕。

东西二厂和锦衣卫都不敢乱搞毕自严,这老小子是出了名的硬,从不妥协,尤其在财务方面更是如此。

你就是刀架在脖子上,可能他都不会眨一下眼睛。

魏忠贤为何佩服毕自严,乃至对毕自严在天启时不搞人家。*e*z.k,a!n?s`h/u-._n¨e·t\

那时魏忠贤就干过这事,刀架在毕自严脖子上就是不给钱。

主要是魏忠贤的理由无法说服他。

这事在大臣之间不是什么秘密。

不过大家都是在私底下乐一下,从不在外乱说。

如同疯狗一样西处狂吠。

大家都是高素质的人,可不是市井中的街溜子。

李若琏沉默不语,他就知道眼前这个狗日子的又要作死。

心道:“还想打我的名号干!”

“徐大炮,你个狗日子的行。”

“别怪我也透露一点儿关于徐家的事了。”

李若琏对徐霞客同样是有题材的,只是以前没有用。

这一次徐霞客竟然拿做题材,给毕自严做个陪衬。

这个龟儿子的,要是不搞一下,真以为他这让指挥使是吃干饭的呢?

徐霞客家也有一大堆狗屁倒灶的事。

锦衣卫嘛,这些事儿都是有记载的。

尤其在徐霞客做官之后,锦衣卫就纳入调查体系。

收集材料,他有的的是,并且这些题材还会给天子过目,顺手就交给社长兼任主编的冯梦龙。

这个老阴逼同样喜欢搞点这些民间传闻的艺术戏剧。-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

毕自严都己经上台了,成为戏剧里面的人物。

那徐霞客登堂也就顺其自然的事。

别只顾他人的乐趣,自己的乐趣出来后,也挺好的。

徐霞客从未想过,自己搞别人的同时,自己可能也会栽进去。

这是搞着搞着就把自己搞进去了。

朱由检对臣子间的恩恩怨怨,同样很有兴趣。

现在就是红娘子都掺和进来。

红娘子道:“陛下,帝国的臣子都是这样的么?”

“互相拆台,互相坑!”

“这不是扰乱了官场秩序了嘛!”

朱由检不由笑了起来,“你可不要小觑这些老家伙,便是朕的锦衣卫指挥使,现在都成了狐狸。”

“被一众大臣生生地带坏,逼着他们搜集信息。”

“一则是给报社提供素材,二则也是拉近官吏与百姓的距离。”

这是他主推的,所以不可能反对。

更深层次的就是这些臣子在配合,只是各自提供的素材都在标新立异,不想输给其他人。

红娘子恍然道:“难怪李若琏指挥使大人这般愤怒,乃至咆哮。”

“他竟然被毕自严坑成了配角。”

朱由检道:“为何这次跟随朕南下的人会是徐霞客而不是冯梦龙么?”

“为何?”

红娘子同样好奇得很,对大明的官场竟有点民间百姓间的八卦的味道。

至少这些八卦新闻与百姓的距离不再遥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而是脱了官服就是百姓。

“冯梦龙要死板一点,并且说话非常讽刺。”

“是个梗着脖子就敢干的主,玩不来徐霞客的八卦幽默。”

“要玩出与百姓的欣赏水平同步,这种雅俗共赏的模式,尚待开发中。”

红娘子倒是明白了,既然铲除了士大夫,那就要有另外一种文化进入大明文化体系。

无疑雅俗共赏,乃至民间百艺都要纳入大明文化体系。

这是为大明扩展做准备的,要有一个百花齐放,海纳百川的包容度,才能把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吸纳进自身文化体系。

成为大明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只要有了文化认同,那以后这些新纳的疆土以及民族都认可大一统,认可大明文化。

这是个浩大工程,只是目前朱由检没有拿出来,但也有不少臣子己经意识到这点。

所以现在只是一个尝试。

红娘子现在对眼前这个少年天子打心里认可,并且更庆幸自己选择对了。

这个男人与历代帝王都不一样,非常特别的一个。

一点不歧视女人,也没有觉得女人不如男人。

男女一视同仁。

心里下定决心,这一次作为先锋,一定要出差,要干脆利落地横扫南方这群乌合之众。

打出第二个花木兰出来。

她也要证明自己,绝对不是花瓶,也能为天子分忧的贵妃。

如今只要生活在北方,都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勃勃生机,没有南方那般面黄肌瘦的百姓,眼神更是充满了绝望。

尤其现在,听到天子御驾亲征,南方百姓竟然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期待的神情重现了。

他们希望南方这些士大夫全死光了,也就没有人欺负他们了。

渴望签下土地承包协议,从此再也没有官老爷和土豪劣绅骑在头上欺负人。

这是宣传上说的,也得到北方亲戚证实。

所以朱由检没有充满地就去攻打南方那群叛逆,其实就是一个矛盾以及宣传上的问题。

唯有把宣传到位,接着清算这些士大夫的时候,百姓才会配合,乃至把士大夫所有财富都集中到朝廷和天子手中。

毕自严觍着脸南下,那绝不是两个亿的银子事情。

他想要抄更多的银子进国库。

手中有银子子,他这个户部尚书心才不会慌。

何况这是最后一波最大的福利降临。

以后只能越来越程序化和正规化。

搞这种来钱快的银子,只怕百年都难得发生一次。

除非大明向外扩张,那银子也需要先满足部队的花销,其次才会轮到户部。

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