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开局顺利,文山市进入孙连城时代

两人私下里讨论了很多事情,主要还是胡景霖问,孙连城作答。.5/2¢0-s,s¢w..¢c`o/m·

一来是孙连城的意志为主,他需要好好说服胡景霖这个市长。

二来对方也需要真的理解了孙连城的意图,不然违心地逢迎也可能会影响工作。

所以两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共识。

在深入的交流中,胡景霖逐渐领会了孙连城的深意,两人的对话不仅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景霖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政绩,在孙连城面前确实没有大声说话的底气。

在文山市的整体规划和未来的拆迁改建方面,孙连城原来的那些规划都得到了胡景霖的认可。

孙连城对新城市的规划可谓是综合了前世的很多经验,并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

文山市以前的城市就是五六十年代奠定基础的,显得比较破旧落后。

孙连城结合了很多现代化的设计,添加了一些超前的规划,使得整体的城区规划更加人性化,看起来也更具科学化。

比如很多城市都没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也不够,红绿灯布置不合理,左转和右转的拐弯处也没有设计好,排水系统和水电网络线路的铺设问题等等。

孙连城规划的新方案都是增加了这些,提前做了预留,甚至稍微拓宽了,增加了绿化带隔离。

这些方面可以说是根据平州市的花园城市经验改进,胡景霖可不敢反对裴一泓裴副总当年的超前眼光。

所以孙连城也避免了李达康和高育良当年的问题,和胡景霖的这次私下沟通交流,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有这么一瞬间,孙连城还以为他真的是省里调过来配合自己工作的呢!

可是崔至强并没有提示,孙连城私下里打听到的情况,却发现胡景霖好像是靠拢何新钊这个省委书记的。

这么说来,对方和自己肯定是分属不同的的阵营了。

孙连城没有确定这个事情,但也不需要完全确定。

他只需要知道,这个市长需要防着点就可以了。

来日方长,后面再慢慢看吧!

自己都开了这么大的挂了,难道还怕他能翻天了?

何新钊担任汉江省三年了,也没有听说他会胡来啊?

只要不是闹得太过,很多事情还是可以接受的。-s¨o`s,o/s¢h′u~.+c,o,m\

所以两人讨论过之后,基本算是达成一致了。

这一次的常委会肯定是孙连城主导,胡景霖和新的副书记韩楧不可能有什么影响。

市长胡景霖、市委副书记韩楧、组织部长苏锦辉,三个新来的,哪怕是团结起来,也就三票而己。

纪委书记阮奕纭、政法委书记左亮、常务副市长冉家笙、常委副市长简文东,都和孙连城关系不错。

除非孙连城的提议太离谱,不然他们不可能会反对。

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估计会中立,至少不会那么快就冲出来。

军分区的葛司令更是因为文山市发展起来后,他们也得利不少。

地方军分区的经费有一部分是军方拨付,但地方上财政支持才是最主要的。

特别是前些年的时候,军方的军费可不多,一层层下来,他们哪里还有多少油水?

以前文山市的经济很差,财政收入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他们军分区也不好过。

可是自从孙连城上任文山,一年比一年好,对他们军分区的拨款都是及时且充足的,各项工作都好做多了。

孙连城和葛司令还一起吃过几次饭,双方的关系不错。

市委秘书长调离之后,孙连城推荐一个工作比较出色的女干部楚玥然,担任市委秘书长。

省里也是同意了,任命文件己经下来了。

这个可不是孙连城的秘书,是市委常委,是市委的大管家。

至于孙连城的秘书,接下来需要把小俞派下去历练,所以他己经重新物色了一个。

这是原市政府办的一个年轻人,之前就是个普通科员而己。

孙连城己经调查过了,对方是普通家庭出身,所以工作比较努力认真。

平时寡言少语,好像不怎么起眼的样子。

孙连城自己就是文山市天然的中心,走到哪里都是众人前呼后拥的。

他对于那些忙着凑到自己面前的人还会谨慎一些,但是对于这些甘心奉献、默默承受工作压力的人,还是比较欣赏的。\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况且他自己的事情也比较复杂,一个沉默寡言的秘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这个叫许昭明的年轻人就幸运地被孙连城选中了!

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之后,新一届市委班子也要召开第一次常委会议了。

这一次会议首先是互相认识,欢迎几位调任过来的新同志。

除了三个新来的,宣传部长麦琨、统战部长张家乐都是文山市的干部出身。

麦琨是原来的市委办主任,周志刚推荐他上去的。

张家乐是从市人大副主任那边调过来的,他还是周志刚和孙连城联合推荐的呢!

其实以前石亚楠他们上任的时候,为了加强经济工作,市政府那边除了市长和常务副市长,还有两个分管经济的副市长进入了市委常委班子。

可是后来那七百万吨钢项目爆雷后,省里又觉得文山这个班子太过于胡来了。

他们猜测可能是经济内阁太强势,导致他们有点无法无天了。

基于这个考虑,在孙连城上任文山市长的时候,己经撤下了一个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只有三个人加入市委班子。

好在经过了那些事情后,市委也没有几个人会反对孙连城的工作和提议。

但是新市长上任后,可能就吃点亏了。

第一次常委会,胡景霖和韩楧、苏锦辉等人都当了一回看客和投票机器。

虽然他们都是在关键位置上,奈何根基太浅,说话都未必能够说到点上,只能任由孙连城主导了会议走向。

孙连城就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了一些区县的干部队伍,把一些工作太差的人都换下去了。

所任用的人都是经过了各方调查,确定没有什么问题的,也是年轻肯干事情的。

还有关于文山市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比如民生问题、交通、建设和重大项目等,都是孙连城在主导。

特别是在推进干部下基层的事情上,孙连城主推,其他常委大多都赞同。

连新来的市长胡景霖都没有意见,其他人就更不好说了。

乍一看还有点一言堂的味道,可是这也是暂时的,后面的事情还难说得很呢!

常委会结束之后,文山市终于恢复了正常工作。

市委有市委的工作,市政府也要忙着各种事情去了。

只不过有些项目是孙连城搞起来的,新市长又不熟悉,不好做主,所以很多事情仍然需要请示孙连城的意见。

孙连城就需要兼顾市委的工作,以及市政府那边的一些工作。

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推动干部队伍下基层了!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家乐成了第一个带头的,他将会带一队人马进驻到眀峯县,准备对他们动手了。

这些人将会下到县城和乡镇,甚至是乡村里,了解和指导他们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要看哪些人比较努力,能不能有点才干。

要是想躺平摆烂,只是想下去逛一圈回来,那他也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可惜张家乐注定了和孙连城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工作可能需要持续好一段时间了。

而在市里,孙连城也在推动另一项工作了。

文山市的情况太乱了,他需要重组文山市的政府部门,改善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态度,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所以当初在平州市建设的政务服务中心和司法服务中心就可以拿过来用了。

当初这一套做法是推广到平州市了,但其他城市未必就会学了去。

至少文山市这边到现在都没有学!

以前石亚楠那届班子接手文山的事情,问题太多了,财政也没钱,只能想办法先搞经济。

孙连城上任文山市长后,也是有一堆烂摊子,经济和财政方面都不好。

那个时候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先稳住情况,发展起来了再说。

如今有了条件,自然就要做得更好了。

因为己经有了先例,所以其他人也无法反驳。

这个提议通过之后,文山市的各个区县都开始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市里也要有一个。

所以各个区县的办公地址都要改建,各方面的工作就多了。

孙连城需要协调这些区县,和那些县委书记、县长等人沟通好,让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意图。

甚至为了这个事情,他们还派出了一队考察团,前去平州市考察调研工作。

等他们从平州回来,自然就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虽然平州市那边也可能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好和更坏都有可能。

但是总体来说,对于推动文山学习先进经验是有帮助的。

文山市以前大搞排场,形式主义非常严重。

经过了石亚楠和孙连城两代班子的努力,总算是扭转了一些。

但现在都要进入了新时代了,更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马上就要来了。

政府这边要是不能转变思想,不想着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后怕不是要有不是破事儿被曝光出去了。

孙连城可不想在自己辉煌的政绩之下,还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出来恶心人。

所以趁着现在能够做主的时候,马上就推动了这些政府部门的转型。

市区的几个政务服务中心陆续开始建设,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培训工作也要开始了。

孙连城偶尔还需要去给下面的干部培训和上课,让他们换换思想。

同时,在政法体系和纪检工作方面,也要推动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革新了。

政法专题会议召开了几次,都是为了改进工作的部署。

从财政方面拨款购买了大量的监控摄像头,又建设了一个统管全市的监控中心。

包括公安、交警、检察院、法院和纪委等部门的执法人员,也要配置执法记录仪等设备。

好在文山市的财政方面可以支撑得了,所以就先在市区开始推行了。

就为了这个事情,专门研究和生产这些设备的小弟们又多了不少订单。

这些事情纷繁复杂,孙连城作为一把手,也是要忙活了半年左右,各方面才陆续走上正轨。

文山市就在孙连城的带领下,继续大力搞发展,不断推动各方面的进步。

属于孙连城的时代仍然在快步前进,仿佛一切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省里的人事调整也开始了。

特别是孙连城明面上的靠山、省委专职副书记崔至强,终于明确要调任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