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和赵立春侃大山

“赵立春?”

“他不是应该早就到京城了吗?怎么会在这趟飞机上?”

赵立春确实是早就卸下职务了,奈何他磨磨蹭蹭没有动身进京啊!

在汉东这里,哪怕他名义上被撤下来,可是依靠着这么多年的经营,实际上还有一把手的权力。-白~马?书·院~ .嶵_辛?蟑¢劫~哽\新^筷`

如果去到了京城,他就是个虚职,属于是明升暗降的那种。

赵立春掌权那么多年,也霸道惯了,一下子还有点接受不了。

所以他磨磨蹭蹭了这么久,竟然和孙连城一起进京。

在之前的时候,孙连城和赵立春没有打过交道,两人也没有私下见过面。

而且现在孙连城是汉江省的干部,赵立春是汉东一把手,马上又是副国了!

“不对啊,赵立春己经明确要提副国了吧?如果是这样,自己是不是需要去打个招呼呢?”

孙连城看着脸色平静、正在沉思的赵立春,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犹豫再三后,他终于还是起身走了过去。

不管怎么说,人家是领导,自己倘若不知,还可以当做什么都不懂。

可现在己经遇见了,还是有点礼貌吧!

“赵书记,您好!”

赵立春抬起头来,看向了走过来的孙连城。

此时孙连城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赵立春身后的那两个人眼神凌厉,仿佛随时要出手对付孙连城一样。

想想也对,人家的级别很高了,身边肯定要有保卫人员的!

只有孙连城这个正厅级比较尴尬,名义上甚至不能有秘书,保卫级别和副省级以上的干部差了不少。\3-疤-墈?书.网¢ \庚~芯^醉`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拼命要出头,想尽办法走上去,实在是很多东西都不一样!

赵立春打量了孙连城一会儿,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汉东有你这个同志啊!”

孙连城说道:“赵书记,我叫孙连城,现在是汉江省文山市委书记!(免职的文件还没有下)”

“汉江省文山市?”赵立春回想了一下,“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裴一泓同志去视察过吧?”

“是的,赵书记。”

“那你这个汉江省的同志,怎么在这架飞机上呢?有什么公务吗?”

孙连城解释说:“赵书记,我其实也是汉东人,北安市枫梧县人。之前曾经在金山县和林城市工作过,后来调任汉江省工作。这一次是回家看看,现在要去京城党校参加学习!”

赵立春对孙连城的态度很满意,这个同志没有什么虚言假套,挺诚实的一个干部嘛!

这个时候他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些信息,又看了看孙连城,忽然就明白了。

“孙连城同志,你这是要提拔任用了吧?”

“赵书记明见,确实是这样的。”

赵立春笑眯眯地说道:“好啊!你工作的文山市,我也听说过,发展得很快啊!汉江省有你这样的干部,那是汉江人民的福气了。”

“赵书记您过奖了,我就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己。”

“好一个本分!”赵立春突然又回味过来了,“你刚才说你是汉东人?还在汉东工作过?”

“是的,赵书记,大概是世纪之交那几年,正好在金山县和林城市工作过。,k,a-n_s\h!u.c·m?s\.*c·o*m`”

“这两个地方,都是李达康同志工作的地方啊,你和他有交集吗?”

“……”

孙连城有些郁闷了,本来只是想随便打个招呼,免得别人说自己没礼貌。

可是再这么说下去,好像有点过了吧?

奈何人家是领导,孙连城只能尽量应对了。

“赵书记,我在金山县工作的时候,李达康同志己经担任岩台市副市长,后来我调离林城市富阳区时,好像就是李达康同志上任市委书记之时。”

赵立春笑了笑说:“我想起来了,那个时候好像是我们汉东省和汉江省之间进行干部交流,你就是那个时候去的汉江吧?”

“赵书记您的记性真好,确实是那个时候!”

赵立春忽然又摇了摇头说道:“唉,可惜了啊!我也听说了你和文山市的事情,这么一个发展和改革的大将,竟然被汉江省要过去了,是我们省委的工作没有做好,也是汉东人民的损失啊!”

“不敢当!我们汉东省人杰地灵,人才也不少啊!”

“终究是错过了一位好同志喽!来,连城同志,你坐下来,我想问问你,关于文山市的发展是怎么做……”

这下子孙连城是真的懵逼了!

自己就是想随便打个招呼而己,至于搞得我们很熟的样子嘛?

而且听赵立春的说法,怎么像是自己要给他汇报工作的样子呢?

这真的合适吗?

不过赵立春己经拉着他坐在旁边的座位上,并且让空乘服务员给孙连城换位置过来。

以赵立春的级别,说句话就等于是命令,剩下的就是机组的事情了!

孙连城无可奈何,只能陪坐在他旁边的位置上,然后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主要还是赵立春来问,孙连城来答。

赵立春也是非常有分寸,不会去问什么事涉机密的东西,只询问了以前的那些事情。

比如当初裴一泓和赵安邦一起制定的发展计划,孙连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孙连城又是怎么解决的?

又问了关于发展思路和对未来的一些看法之类的,反正都没有详细,也不需要太深入。

赵立春本身就是从下面起来,一路做到省委书记的人,很多事情他都门清。

孙连城一边随口敷衍着,一边猜测对方的心思。

他现在是汉江省的干部,而汉江省那边最大的靠山莫过于裴一泓等人。

赵立春虽然级别上来了,但是和裴一泓相比,无疑是失败的!

人家裴一泓是裴副总,一线的实权大佬。

而赵立春是二线的,准备养老的,两人的含权量差距很大!

所以赵立春是要打探裴一泓的事情吗?

可现在再想临时抱佛脚,是不是太迟了?

孙连城敷衍了一番,反正只是说了个大概,都是新闻上能够看到的东西。

要么就是一些执政思路和理念的事情,比如孙连城还有闲情逸致地和赵立春探讨了一下大基建、大工程等方面存在什么弊端。

孙连城还是有点恶趣味,在中途的时候,突然把话题转移到一些基层的工作上。

“赵书记,我这些年总结了不少经验,感觉在基层工作中,很多人都不太喜欢按规矩办事,但同时也有很多人非常喜欢按纪律来做事!”

赵立春故作惊奇地问道:“是吗?有这么明显的矛盾?”

“确实就是这样的!比如我在文山的时候,有些干部想大干快上,就跟我说,咱们不要再走流程了,简化一下,让我做主就可以了,项目进度能快一倍!”

“那你是怎么做的?”

“我当然不可能违背组织纪律了!我既要走流程,也要加快进度,因为我当时几乎掌握了决定权!”

赵立春哈哈一笑说:“不错,要想做事,就必须要有拍板的能力,不然什么都要吵来吵去,事情还要不要做了?”

孙连城附和了一句:“赵书记高见啊!我当时刚好是临危受命,所以有省里给予了大权。但是我也怕啊!”

“怕什么?你也会怕吗?”

“赵书记,我不是怕困难,而是怕自己想当然地拍脑袋做了一件事情,最终却会导致文山动荡,那我就是罪人了!”

“可事实表明,你做得还不错。”

孙连城解释道:“赵书记,在这一点上,我其实是跟裴副总学习的。每次要做决议之前,必须和市委市政府班子充分沟通,尽可能地说服他们,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

“嗯,也有道理。咱们干工作要有魄力,但也是要讲皿煮嘛!”赵立春眼神闪烁,不经意地瞥了孙连城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