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以身相许
“赶紧起来!以前诸事都是过往,今后筹谋才是正途。我只不过是为你提供了一块敲门砖,日后如何,还得仰仗你自己。既然外面的那些人认了你是大当家,这雷公岛的大当家就只能是你,明白吗?”
“可是......”
柳朝行还想说什么,就被秦迦南打断。
“我志不在此,今后少不得要麻烦柳大当家,还得希望你到时候多多行个方便。”
柳朝行知道秦迦南本就是为了粮道。
听到这话连忙开口。
“洪公子放心,都是自己人,我知道如何做。”
秦迦南颔首。
“云锐虽可用,却不可信。你此番接手,旁的先不要想,要尽快掌控雷公岛。方可不受制于人。”
她又看了眼天色。
“想来晚些时候元宝就会回来,若是我预计没错,崔明安那边很快就会解决白东泽,官府这边你不必太过担心。”
就在元宝赶来雷公岛时,崔明安也收到了雷公岛易主的消息。
得知张士杰和孙伟被尽数诛杀,岛上还并未出现大乱。
他愣了许久。
好半天才憋出一句。
“堂兄说的果然没错,那个秦迦南是有点门道的,连这种朋友都有。,?优[?品?小?说x?.网3+, ?首?_*发$”
小李氏同样震惊不己。
“老爷这话没毛病,堂兄总归是错不了。”
崔明安又看向传信的小厮。
“那雷公岛新任大当家是谁?可是那个神秘人洪秦?”
小厮摇头。
“不是,听说是东山岛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当家柳朝行。”
崔明安又是一愣。
“花费这么大心思自己却没当大当家,这个洪秦......是个聪明人。”
雷公岛的消息一旦传出去。
白东泽和其背后官员定然会将新任大当家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洪秦推其他人上位。
倒是可以为自己省去不少麻烦。
崔明安又问。
“对了,那个柳朝行有何奇异之处?”
“说是和洪秦相交莫逆。”
小厮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那柳朝行也是有几分本事在身的,说是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把雷公岛上那些刺头收拾的结结实实,认下了他为新任大当家。”
崔明安挑眉。
“倒是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小李氏温声开口。
“如此说来雷公岛己经不是问题,老爷还是想想现下官场这边,还是尽快打点好,等来年开河也好顺利接手。?如!文¨网^ ¨无-错/内!容·”
崔明安颔首。
“夫人言之有理,明天就是初一,这来往人情也该走起来了。没道理人家小姑娘这么雷厉风行的解决雷公岛,我这却跟着掉链子。
小李氏颔首。
“是这个理。”
扬州繁华。
崔明安两口子又盛情相待。
元宝赶往雷公岛带了足足有一船的物资。
吃喝穿用,应有尽有。
全都是外面难得买到的好东西。
秦迦南特意拿出一些送给了柳朝行,让其去安抚手下。
伸手不打笑脸人。
就算有些人还心有怨言。
也不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发作。
就算真的想发作。
可有秦迦南一行人在。
这些人也只能尽数忍下。
和当初吃独食的张士杰不同。
今年雷公岛的年夜饭是全岛人一起吃的。
鸡鸭鱼肉,美酒珍馐,应有尽有。
除了让所有人吃上好饭。
柳朝行还宣布开仓放粮。
岛上每一家岛民不但可以领取粮食,还有赏银可拿。
一顿年夜饭下来。
宾主尽欢。
临了,还有漂亮的烟花可看。
一时之间凶名在外的雷公岛破天荒的多了几分属于寻常人的温馨热闹。
很多岛民的心态也毫不意外的都发生了转变。
对柳朝行这个大当家也变得不那么抵触。
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岛上水匪。
对柳朝行多了臣服之意。
酒过三巡,秦迦南就带着元宝跑了出来。
听完崔明安接下来的计划之后,她对雷公岛的未来彻底放下心来。
她本想着带着元宝躲清闲。
徐宁天却不知怎么追了过来。
他醉醺醺的拍了拍秦迦南的肩膀。
“我倒今天才知道,什么叫江湖,跟你出来这一趟,值了!”
以前他向往江湖。
更期盼着在江湖上惩奸除恶。
可哪次都是小打小闹的糊弄自己。
跟在秦迦南身边就不一样了。
他不但经历了世家和皇家的双重追杀,水匪的挟持,更参与了首接杀入水匪老窝的计划。
短短半个月的经历。
加起来却比他前二十多年都要精彩。
他这个时候才知道。
天有多高,地有多大。
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秦迦南哭笑不得。
绚丽的一夜很快过去。
一大早,柳朝行就来给秦迦南拜年。
秦迦南准备的压岁钱也格外丰盛。
她只拿了张士杰两成的身家。
剩下的全都留在了雷公岛。
柳朝行不好意思,却也深知她这么做的用意是为了让他好好管理雷公岛。
只能红着眼收下。
之后陆续有人来拜年。
秦迦南依旧给准备了压岁钱。
每个红包里都塞了二十两银子。
王赤缨当即红了眼。
推说太多不肯要。
徐宁天却撇嘴连连,宣称秦迦南小气。
如他所愿。
秦迦南把他的那一份送给了王赤缨。
气的徐宁天哇哇大叫。
元宝等人笑的前俯后仰。
一行人正在热闹。
一个眉眼英气的少女忽然带着两个家仆走了进来。
进门就要给秦迦南拜年。
秦迦南看的一脸狐疑。
柳朝行解释说少女名叫楚湘。
是安州豪族楚家的大小姐。
本是被张士杰困在岛上的人质。
昨晚被柳朝行释放。
楚湘先是自报家门。
旋即给秦迦南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可接下来说出来的话却让秦迦南惊得险些一口热茶喷出来。
“小女此番得以自由,全赖公子襄助。”
“无以为报,愿以身相许,还望公子勿要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