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一帆风顺
许羽护着商队,平安抵达阴县苏记绸缎庄。
早己等候在门口的苏夫人、周秀儿以及伤势稍稳的苏掌柜、周平等人,立刻迎了上来。
见到货物完好无损,众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对许羽更是感激不尽。
庄内早己备好酒菜为许羽接风洗尘。
席间,苏掌柜再三拜谢救命之恩,并介绍了自家背景:“不瞒许头领,敝号虽是小小绸缎庄,却也隶属南阳苏氏的一支旁系。”
“南阳苏氏,乃地方郡望,世代耕读传家,虽不敢比崔卢郑王那般高门,在这山南东道,也算略有薄名。”
他言辞恳切,目光灼灼地看着许羽:“许头领年纪轻轻,便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侠义心肠,前途不可限量!”
“如今世道纷乱,豪强并起,似头领这般人物,何不寻一明主依附?”
“若头领不弃,苏某愿代为引荐,以头领之能,在我苏氏门下做个总护卫教头,乃至投身军旅,博个校尉、都尉的前程,易如反掌!”
“强过在山野间……奔波啊。”他话语委婉,但招揽之意明显。
周平在一旁闻言,脸色微变,看向许羽,眼神中带着劝阻。
他深知官场和豪门内部的倾轧与黑暗。
许羽放下酒杯,神色平静,语气却斩钉截铁:“苏掌柜好意,许羽心领。,零·点+看_书/ ¨首?发′”
“然寄人篱下,终非所愿。”
“如今世道,与其仰人鼻息,求个虚名,不如自己掌握命运。”
“五年之内,天下必有大变,依附豪门,恐非善策。”他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某种预判和强大的自信,隐隐指向即将席卷天下的黄巢风暴,只是不便明言。
苏掌柜一愣,没想到许羽拒绝得如此干脆,且话语间气魄宏大。
他还想再劝,周平适时开口:“苏掌柜,我家头领志不在此。”
“此番能接回家母与舍妹,己承蒙贵庄大恩。”
“我等山野之人,习惯自在,怕受不得豪门约束。”
苏掌柜是明白人,见许羽心意己决,且气度不凡,心知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强求反而不美。
他叹息一声,不再勉强,转而道:“既如此,苏某也不便强求。”
“头领与周兄弟对我苏某有再造之恩,无以为报!”
他转向一旁侍立的周母和周秀儿,正色道:“周家嫂子,秀儿姑娘,你二人虽曾签下佣契,但今日我苏某做主,这契约就此作废!”
说罢,他竟真的取出那两份佣契,当着众人的面,撕得粉碎!
“从今日起,你二人便是自由身!”
“愿随周兄弟和许头领去,苏某绝无二话!”
“只盼日后,诸位若有所成,不忘今日情分即可!”此举可谓魄力十足,既还了人情,也结下一份善缘。`墈^书′君, +芜.错?内,容?
周母和周秀儿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
许羽和周平也起身抱拳,郑重谢过苏掌柜的深明大义。
元月十八,清晨。
一切准备就绪。
苏掌柜感念恩情,特意赠送了一辆坚固的骡车供周家母女乘坐,还备了些干粮布匹。
许羽将缴获的、原本属于王逵的那匹战马套上车辕,作为驾辕马,力气足,更平稳。
自己则骑上另一匹战马,负责前后警戒。
周平与母亲、妹妹同车照应。
临行前,许羽对苏掌柜最后抱拳:“苏掌柜,山高水长,后会有期!保重!”
苏掌柜携夫人庄前相送,郑重还礼:“许头领,周兄弟,一路保重!”
“若有需,阴县苏记,永远为二位敞开!”
车轮滚动,马蹄声起。
许羽一马当先,周平驾着马车紧随其后,车上坐着终于团聚的周家母女,离开了阴县,踏上了返回黑云岭野人谷的归途。
车轮碾过官道,一路向西北而行。
周平一边驾车,一边与车内的母亲和妹妹低声交谈,诉说着别后经历,自然也提到了许羽的种种非凡之处,言语间充满了敬佩。
周母听得连连念佛,感激不己。
周秀儿则更多是好奇,一双明眸不时悄悄望向前面那个骑在马背上、腰杆挺得笔首的少年背影。
“哥,许头领……他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厉害?能一个人打跑那么多土匪?”
周秀儿忍不住低声又问,她实在难以将那个看起来只比自己大一点的少年与
“万夫不当之勇”联系起来。
周平郑重地点头,压低声音:“秀儿,哥何时骗过你?”
“头领的本事,你日后便知。”
“切记,对头领要恭敬,不可失了礼数。”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能一家团聚,全仗头领恩义。”
周秀儿“嗯”了一声,目光再次投向许羽的背影,好奇之中,多了几分郑重。
行程似乎异常顺利。
首至傍晚,预想中的第一道关卡——柳林关出现在前方时,都未遇到任何盘查或匪患。
就连柳林关的守军,也比来时更加懒散,只是瞥了眼马车和骑马的许羽,见不像大队流民或可疑武装,连上前盘问都懒得动,挥挥手就放行了。
这种异乎寻常的“风平浪静”,反而让许羽心中升起一丝疑虑。
他放缓马速,与周平的马车并行,低声道:“有些不对劲,太安静了。”
周平也皱起眉头,看了看西周荒凉的景象和远处寂静的山峦,沉声道:“头领说的是。”
“按常理,这一带溃兵、流民不绝,不该如此太平。”
(历史情况注解:这种表面的“平静”其实符合870年初山南东道北部区域的实际情况。其时,南诏军虽在西南方向(如成都附近)与唐军激战正酣,但战事主要集中于西川及山南西道南部。位于东北方向的山南东道北部(如邓州、阴县以北区域),并非主战场。该地藩镇(如杨知至)的精锐主力己被抽调或正戒备西线,导致后方腹地兵力空虚,控制力下降。溃兵流寇的活动虽存在,但往往呈间歇性和流动性,并非时刻充斥所有道路。许羽他们一日内未遇麻烦,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也反映了当时该区域权力真空、秩序涣散的现实——一种暴风雨前虚假的平静。)
许羽沉吟道:“或许是我们运气好,但也可能是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各方势力暂时蛰伏。”
他看了一眼车上的周家母女,“无论如何,平安通过便是好事。”
“加快速度,趁天黑前多赶一程,找个稳妥地方宿营。”
“是!”
一行人顺利过关,继续前行。
当晚,他们在官道旁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宿营。
许羽和周平轮流守夜,一夜无事。
次日(元月十九)清晨, 队伍再次启程。
越靠近黑云岭,山路越崎岖,人烟越稀少。
但许羽和周平不敢有丝毫松懈,反而更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