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持矛猎虎
周秀儿不仅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家眷),更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短期和长期策略,尤其是“寄送钱物”和“分化瓦解”这两点,确实老道。
这少女的才智,远超他的预期。
“秀儿姑娘所言,深得我心!就依此策,徐徐图之。”
许羽点头,随即又看似随意地问道:“对了,秀儿,你可知如今是何年月?”
“我整日忙于俗务,有时连日子都记不清了。”
周秀儿虽有些奇怪头领为何问这个,但仍恭敬答道:“回头领,今日是咸通十一年,元月二十。”
“听闻去岁年末南诏寇边,西南战事吃紧,如今己是新岁,但天下……似乎并未安宁多少。”她语气中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忧色。
“咸通十一年……元月……”许羽默默记下,这与他的记忆吻合。
他心中对时间线更加清晰。“多谢秀儿姑娘。”
“今日辛苦你了,先回去休息吧。”
“秀儿告退。”周秀儿起身,再次福礼,退出了聚义厅。
周平见妹妹出来,迎了上去,兄妹二人低声交谈着离去。
镜头转向周平一家的新居。
在聚义厅东侧,有一排新近开挖修整出的窑洞。`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
这是山寨目前主要的居住形式,依山挖凿,冬暖夏凉,比简陋的窝棚强上许多。
周平因是头目,分得了一个单独的小窑洞。
洞内约一丈见方,墙壁用黏土抹平,地面夯实。
洞口挂着厚厚的草帘挡风。
洞内陈设简单:靠里是一张土炕,铺着干草和几张兽皮,这便是床铺。
炕边有一个用石块垒砌的小火塘,既可取暖,也能热些食物。
墙角堆着几个粗陶罐和木箱,存放着衣物和少许粮食。
一盏小小的油灯放在炕头的石台上,发出微弱的光芒。
周母正坐在炕边,借着灯光缝补衣物。
她脸上虽仍有风霜之色,但比起之前的惶惶不可终日,己多了几分安定。
看到周平和秀儿回来,她放下针线,关切地问:“平儿,秀儿,头领找你们何事?”
“没为难你们吧?”
周平摇摇头,脸上带着笑意:“娘,没事。”
“头领是看重秀儿,问她些事情。”
“秀儿今天可露脸了,出的主意,头领和各位队长都夸好呢!”
周母闻言,脸上露出欣慰又复杂的神色。
她拉着周秀儿的手,轻轻拍着,叹了口气:“我儿有出息,秀儿也聪慧……是好事。′山.叶?屋? *首·发,”
“只是……这终究是……是‘贼窝’啊……”她声音压低,带着一丝难以释怀的忧虑。
在她传统的观念里,落草为寇,终究不是正途。
周平神色一正,低声道:“娘,如今这世道,官匪难分,苛政猛于虎!”
“您也看到了,那些官兵是如何欺压百姓,那些土匪是如何烧杀抢掠!”
“而在头领这里,虽有风险,但至少规矩分明,有饭吃,有屋住,头领更是仁义勇武,待我们如兄弟!”
“比起在外面担惊受怕、易子而食,这里反倒是条活路!”
“您就别再想什么‘贼’不‘贼’的了,活下去,活得像个人,比什么都强!”
周秀儿也依偎到母亲身边,轻声道:“娘,哥哥说得对。”
“许头领……他不是一般人。”
“女儿觉得,跟着他,或许……真有不一样的将来。”
周母看着一双儿女坚定的眼神,又想起一路来的艰辛和如今的安稳,最终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乱世之中,能得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己属万幸。”
“她默默拿起针线,继续缝补,将那份忧虑深深埋在了心底。”
窑洞外,寒风呼啸。
窑洞内,灯火虽微,却温暖而充满希望。
咸通十一年,元月二十一。
清晨,山谷上空铅云低垂,空气中透着刺骨的湿冷。
许羽依旧雷打不动地在空地练习戟法。
沉重的方天画戟在他手中呼啸生风,卷起地上凝结的寒霜。
一套练完,他额头微微见汗,浑身热气腾腾,与周遭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
早饭时,寨中难得吃上了牛肉——是前几日猎到的一头老牛,肉质虽粗,却也是难得的荤腥。
众人吃得满嘴流油,士气高昂。
许羽则点了赵铁柱和几名猎户,带上三杆长矛,再次进山。
天气愈发阴沉,山林寂静,动物踪迹难寻。
但许羽感官敏锐,循着蛛丝马迹,终于在一处背风的山崖下发现了猎物——一头体型硕大、毛色斑斓的吊睛白额猛虎!
那虎似乎刚饱餐一顿,正慵懒地舔着爪子。
“好家伙!”赵铁柱倒吸一口凉气。
许羽眼神一凝,示意众人隐蔽。
他取过一杆长矛,屏息凝神,体内力量涌动,看准时机,猛地将长矛投掷而出!
“呜——!”
长矛如闪电般划破空气,精准无比地贯穿了猛虎的脖颈!
那虎遭此重创,发出一声震山撼岳的咆哮,挣扎几下便轰然倒地。
众人小心上前,确认老虎己死,这才松了口气。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附近一个隐蔽的虎穴里,发现了两只刚刚睁眼、嗷嗷待哺的虎崽子。
“头领,这……”赵铁柱看着虎崽子。
许羽心中一动:“带回去,养起来。”
他想到的是驯养猛兽或许将来有用,或是作为威仪的象征。
随后,他又用剩余两矛猎获了两头肥壮的麂子。
一行人满载而归。
当许羽等人抬着巨大的虎尸和猎物回到谷中时,整个山寨都轰动了!
尤其是那庞大的虎尸和两只萌凶的虎崽子,让所有人对许羽的神力敬畏到了极点。
“扒下虎皮,硝制好,给我做件大氅。”许羽下令。
这不仅是御寒,更是一种力量的展示。
中午,全寨飘起了炖虎肉的香气。
许羽特意让周平给降卒营也送去了每人一碗带肉的虎骨汤。
这一举动,效果显著。
听闻许羽单矛猎虎的壮举,又吃到这象征勇武和恩赏的虎肉,许多本就动摇的普通降卒彻底折服。
当场便有十几人表示愿意归降。
就连那几个顽固的亲兵中,也有一人(家眷牵挂相对较轻的)在疤脸头目复杂的目光中,走出来向周平表示愿意效忠许头领。
许羽得知后,只是淡淡点头。
恩威并施,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