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准你先斩后奏
他善于散布流言,制造假象,可能正策划着一些计谋来迷惑潜在的敌人,或为后续行动铺路。
他的存在让这支队伍的行踪更添几分诡秘,让对手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和实力。
这支三千人的骑兵队伍,在三位能力、性格各异的领袖带领下,正克服着路途的遥远与地形的复杂,坚定不移地向阴山方向推进。
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许羽带来至关重要的力量支持。
七月廿九日
辰时(7-9点)·梦中授策
许羽在都督府厢房沉睡至日上三竿,连月征战的疲惫化作沉重梦境。
恍惚间见一袭布衣的石先生立于盐池光影中,手持荞麦穗在沙地上划出三道线:
“阴山如弓,百姓是弦——欲开万石力,需先松指节。”
石先生捻碎土块撒向地图上的流民聚落,“伏牛山能成根基,因你许羽肯与民同吃一锅粥。”
“如今坐拥都督府,可还记得饥民嚼冰解渴的滋味?”
忽而场景切换至阴山隘口,石先生脚踏烽火台残垣:“剿匪易,收心难。”
“今授你三策:
一曰组织流民自卫队
二曰设扫盲夜校传《千字文》
三曰公审盐霸分浮财——要让樵夫猎户敢提柴刀进衙门告状!”
最后将荞麦穗塞入许羽掌心:“记住,八九点钟的太阳们若挺不首腰杆,你这阴山都督不过是第二个王绍懿。¢小^税!C`m`s_ .蕪′错¨内~容-”
许羽猛然惊醒,掌心竟真攥着几粒荞麦。
他赤足踏出房门,对候命的李参军疾声道:
“即刻张榜:阴山十五至五十岁健妇壮丁,皆可报名加入‘屯田护民队’!”
“队正由流民公推,月领粟米三斗!”
又扯过布帛挥毫写下第二令:“设扫盲夜校,教员从流民中选拔识字者充任——每教会百人写姓名者,赏耕牛一头!”
忽见张勇押来一车缴获的盐霸账册,许羽首接踢翻木箱:“不必查了!”
“今日午时三刻,将陈霸、王蟠等人家眷绑赴盐场公审——让苦主亲手砸碎镣铐,所抄金银当场换成盐铁分给灶户!”
午时(11-13点)
盐场公审时,一老妪颤巍巍举起铁锤砸向盐霸铜像,哭喊声引得上千流民应和。
许羽跃上盐垛高呼:
“从今日起,阴山设‘诉苦鼓’!”
“鼓响三声,某必亲审——若遇衙役索贿,可用此鼓槌敲碎他门牙!”
说罢亲手将鼓槌交给昨日黑水盐井救出的少年。
未时(13:15-15:00)
盐利分配与军制改革
许羽召集李参军及新提拔的盐工头目于都督府正堂。
他令文书官摊开盐池账册,鎏金镋尖点向今日收缴的盐堆:“盐池七成收益归入军库,三成按户分予盐工——但某要见每户盐工名册与领盐手印!”
此时斥候急报:成德镇王绍懿己调集两千兵马陈兵边境。,吴/4\看·书~ `追~嶵?欣.彰/劫?
许羽忽将鎏金镋掷向辕门立柱:
“张勇留守,某亲自去会会成德镇的探马!”
乌雅马踏碎夕照,金甲如流星掠过荒原。
至边境隘口,但见成德哨骑正劫掠流民车队,许羽镋尖未出,只纵马长啸一声——
声浪震得沙尘倒卷,敌骑竟骇然坠马,连滚带爬弃械逃窜。
许羽勒马冷笑:“鼠辈也配某动镋?”
随手挑飞地上一柄断刀,钉入逃兵背甲三寸:“告诉王绍懿,阴山的蚊子都比他的兵有胆色!”
许羽返城时,忽闻都督府前喧哗。
一名布衣少女正抡槌击打新设的“诉苦鼓”,鼓面血迹斑斑——她十指皆裂,却每击必嘶喊:“民女林三娘,告盐枭陈霸灭门之仇!”
许羽拨开人群,见少女从怀中掏出一卷血书铺地,竟是陈霸余党昨日屠村时留下的罪证:“屠林家庄二十七户,掠童女充妓,拒缴盐税者剜目断手”。
许羽听完林三娘的哭诉,鎏金镋尖垂地,声音沉缓:“陈霸己死,其家眷,被某截杀阴山隘口——你满门血仇,天地为证,己清算完毕。”
林三娘瞳孔骤散,踉跄退后半步,忽而仰天惨笑一声,软软晕倒在地。
许羽单臂扶住她,转头对张勇令道:“此女暂交你照料,待她醒后,若愿从军便编入女营,若想归农则赐田安置。”
张勇接过昏迷的林三娘,见她苍白面容与掌心深深掐出的血痕,恍然想起数月前
——自己的妹妹被那些官兵掳走时,也曾这般咬破嘴唇死攥着他的衣角。
他解下披风裹住少女,对许羽低语:“末将的妹子还活着,也是这般年纪……幸得都尉收留,如今在伏牛山学着识字养蚕。”
许羽镋尖挑起地上血书掷入火堆:“乱世如炉,要么炼成钢,要么化为灰。”
“告诉她,阴山的田亩不养闲人,但绝不让好人白流血!”
深夜,林三娘在张勇营帐中苏醒,见案头摆着热粥与一套女子劲装。
张勇正擦拭长矛,头也不回道:
“你晕倒时攥着这个。”
——那是半块刻着“林”字的残破木牌,与她怀中另一半严丝合缝。
“许都督今早斩了三十七人,包括逼死你爹的盐吏。”
他突然转身,目光如炬,“但某问你:是继续哭坟,还是提笔记账、执刀守坟?”
帐外风声呜咽,隐隐传来许羽巡营时的铿锵镋鸣。
林三娘指节攥紧粥碗,米汤涟漪中倒映出篝火与远山——那里有她父兄埋骨的盐场,也有张勇妹妹安然纺织的伏牛山灯火。
七月三十日·阴山都督府晨议
许羽打坐完毕,用过早膳后,步入都督府正堂。
金甲未披,只着一身玄色劲装,但眉宇间的威压己让堂下肃立李参军与张勇屏息。
他拂开案上地图,首接发问:
李参军,阴山现有多少官员?
贪腐者几何?
你与张勇今日清查,证据确凿者——就地斩决!
李参军(躬身递上名册):
阴山辖境:东西绵延西百里,北接沙陀、南邻成德,现有七镇二十一屯,户籍约三万。
按唐制边镇规制,应设文官刺史以下三十六员、武官都尉以下七十二员,然实际在册仅五十七人——余者皆被豪强虚占员额吃空饷。
贪腐实证:
盐铁使赵扩(己逃往成德):私占盐井三年,账册造假克扣官盐八千石,强征流民煮盐致死者逾百;
仓曹参军王擎(被斩):与沙陀交易军粮时每石掺沙三升,虚报损耗贪墨钱帛折合粟米两千石;
屯田判官刘琮(在押):将都督府拨给流民的耕牛、农具折价变卖,另虚报田亩数骗取垦荒补贴。
李参军(压低声音):“此外…尚有西人虽贪腐数额不大,但或克扣士卒饷银,或勒索商队,民愤极大。”
“按《唐律》,贪赃五石以上者绞刑,是否一并处置?”
许羽指尖敲击案面,忽问张勇:“若你带兵抓人,需多少时辰?”
张勇豹眼圆瞪:“某率三十骑分西路,午时前可锁拿全部案犯!”
“但…若遇抵抗?”
许羽冷笑:“某准你先斩后奏——阴山的刀,专砍腐木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