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县大队的选择
昨夜的风将山外的消息带了回来——九纵的联络员要来了。
“本事,人来了。”热闹从山下走来,压低了声音。
李大本事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往热闹身边走去。
洞外百米开外的小树林里,一个穿着普通庄稼汉衣服的汉子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树枝在土地上画着什么。
李大本事认出了他——刘宝,九纵的老熟人。
“刘宝!”
刘宝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人走到更远的地方,在一处大石头边上坐了下来。
“听说你们最近干得不错,连鬼子的骑兵都敢碰一下。”
李大本事看着他,没有立刻接话,那是陈峰和石头运气好,只有两三个鬼子找他俩去了,要是十来个骑兵陈峰和石头就真的交待了。
“上面让我来,是有话要带给你。”
“司令员说了,你们这段时间的表现,九纵都看在眼里。”
“但是鬼子的骑兵是王牌部队,你们县大队刚组建,实力还不行。”
“留下来就是白白送死。”
“这次赶上两伙鬼子撞一起没打起来,可下次就不一定了。”
李大本事靠在石头上,侧身看着刘宝。
“所以呢?”
“所以司令员的意思是,让你们撤回根据地。”刘宝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
“这回回去就不一样了,你们成立一个加强连,重回老三团,成为九纵的主力。”
李大本事眼中闪了一下。
“加强连?”
“对,你当连长,原来跟着你的那些兄弟,全都能进主力。”
刘宝扔掉手中的烟头,用脚踩灭。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别的县大队想要都要不到。”
李大本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远方的山脊。
“我得跟兄弟们商量商量。!萝,拉!晓,税! ¨毋`错*内\容¢”
回到山洞,李大本事将刘宝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丁大算盘放下手中的婉,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账。
“加强连,那得有多少装备?多少人讷?”
孙成海却一声不吭,只是擦拭着手中的砍刀。
孙成海抬起头,眼神坚定。
“不去。”
“为啥?”
“当初把队伍合在一起,是看在你李大本事不在,帮你照顾这帮兄弟。”
孙成海将砍刀插回刀鞘。
“可跟着我的这帮兄弟,大部分是武义县的子弟。”
“他们跟着我,是为了保家。”
“离了乡土,保谁去?”
李大本事看向其他人。
地瓜挠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本事,我听你的。”
热闹也跟着点头:“对,你说咋办就咋办。”
丁大算盘却有些犹豫。
“可是,根据地那边条件好啊,有吃有喝的,还有正规的军医。”
“在这儿,咱们连个感冒都治不了。”
第二天一早,李大本事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石头慌慌张张地跑进洞来。
“本事,不好了!”
李大本事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咋了?”
“人,人都跑了!”
李大本事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冲出了洞口。
营地里一片狼藉,原本应该有三十多人的队伍,现在只剩下了十来个。
地瓜站在一块石头上,双手握着三八大盖。
“本事,昨个晚上跑了十几个。”
“咋没人拦着?”石头的声音有些发颤。
“谁站的岗?”
“站岗的他娘的也跑了。”地瓜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说是不想离开乡里。”
李大本事感觉脑袋嗡了一声。^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
这时,热闹也从另一个方向跑了过来,满头大汗。
“不好了!不好了!九路军,全没了!”
所有人都跟着热闹跑向孙成海他们的营地。
到了地方一看,果然只剩下一地狼藉。
搭建的简易棚子被拆得七零八落,东西散了一地。
“啥时候没的?”
“一大早就没影咧。”热闹喘着粗气。
“那十几把好使的三八大盖,还有子弹,还有咱省的那点病号粮,都给卷跑了。”
石头的脸色变得铁青。
“咱们一首把他们当兄弟看,闹了半天还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他转身对其他人吩咐:“叫上所有人,抄家伙,把他们都撵回来!”
地瓜也跟着喊了起来。
“走!”
“回来!”
李大本事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他。
“他们是去打鬼子,又不是当汉奸去。”
李大本事坐在地上,若有所思。
“我信得过孙成海,那些枪,子弹,都能招呼到鬼子身上。”
“人各有志,咱们不能强求。”
石头的眼睛红了。
“可是——”
“没有可是。”李大本事点燃一支烟。
“当咱八路军大气点,送他们了。”
说完,他转身走向自己的营地,留下一群人站在原地。
石头狠狠地踢了一脚地上的破罐子。
罐子在地上滚了几圈,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夜幕降临,剩下的二十来个人围着一堆篝火,煮着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
丁大算盘放下手中的碗,看着李大本事。
“本事,听我一句,咱回去吧。”
李大本事没有抬头,继续喝着粥。
“好歹打完这一仗。”
“仗哪打得完?”丁大算盘的声音有些急促。
“一仗又一仗,从三七年打到现在,完过吗?”
李大本事愣了一下,手中的勺子停在半空。
“反正不能走。”他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
“走了,人心就散了。”
“人心散了,可是咱现在回去,刚鼓捣起来的这些家当,都能保住。”
丁大算盘指了指周围的武器装备。
“留下来,咱估计把这些东西都得赔光了。”
李大本事将勺子重重地放在碗里。
“赔光拉倒,爱怎么地怎么地。”
“人有的时候就得为这一口气活着。”
“这会儿走了,一辈子心里堵得慌,再没脸在武义过。”
篝火噼啪作响,火光在每个人的脸上跳跃。
陈峰看着李大本事,眼神里有着说不出的复杂。
第二天上午,刘宝在约定的地点等着李大本事的答复。
他看着走过来的李大本事,从对方的表情就猜到了答案。
“想好了?”
李大本事点了点头。
“想好了。”
“不回去了?”
“不回去了。”
刘宝叹了一口气。
“你这是抗命,懂不懂?”
“别乱扣帽子。”李大本事的语气很平静。
“你回去,你就这么跟司令员说。”
“武义县的鬼子活动猖獗,县大队决定放弃当主力的机会,留在鬼子的肚脐眼上,插上一刀。”
刘宝摇了摇头。
“你是不是担心再回老三团,谢狗子那帮人说你?”
“你放心,上面都打好招呼了,再回去没人敢说你。”
“不是为这事。”
“那是为啥事?”刘宝站了起来。
“你出来不就是为了挣个脸吗?现在里子面子都给你了,你还不知足?”
“就你那点人手,给你弄个加强连己经够意思了,怎么着?你还想当营长?”
李大本事也站了起来,看着刘宝的眼睛。
“我们队伍欠着武义县老百姓的人情。”
“这会儿走了,老百姓得在八路这两个字上钉钉子。”
“这么的,受伤的伤员,我派人护送着跟你回根据地休整。”
“身体没毛病的留下。”
“这会儿要是走了,咱八路这辈子都没脸回武义县。”
刘宝盯着李大本事看了很久,李大本事才开口。
“你知道新来的那个鬼子在搞什么吗?”
“怀柔政策。”
“对老百姓又是送东西,又是治病的。”
“如果这时候八路真的撤了,民心就没了。”
“没了老百姓的支持,以后在武义的地界可就寸步难行了。”
刘宝沉默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
“行,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第二天一早,在一个岔路口,两支队伍即将分道扬镳。
李大本事亲自给刘宝身上的包袱扎紧。
“刘宝,带着大伙晚上多走些道,白天就找地方猫着。”
“别图省脚力,安全第一。”
他从怀里掏出一包烟叶,塞给刘宝。
“这烟叶拿着,回到九纵多替俺们担待着。”
刘宝推辞了一下,最后还是收下了。
“倒是你自己,就剩下这点人了,没粮没枪的,恐怕以后的日子会更难。”
另一边,陈峰正在跟小北平说话。
“不是让你走,是队伍里缺个郎中。”
“你去学本事,回来能少死很多人。”
小北平从怀里掏出最后一个蜜饯,递给陈峰。
陈峰接过来,放在嘴里慢慢嚼着。
甜味在口腔里散开,带着一丝苦涩。
“等将来回到了北平,你得带我吃冰糖葫芦。”小北平的眼睛有些红。
陈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没过多久,护送伤员的队伍就开拔了。
李大本事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的转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