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重整旗鼓

李仕群想了想,手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处理,此时,顾不上凤善周,终于是放弃了他,对朱青云说:

“我就不去了,辛苦你再跑一趟,算他倒霉,撞到枪口上,死在女人肚皮上,真特么不值得。!0^0*小`税`枉¨ _无+错,内~容!”

总要有人背锅,总要有替罪羊,找不出幕后主使,汪某人睡不着觉,甚至己经不敢面对这些大员、高官,把例常的和各地官员单独谈话这一环节都取消了。

可就在这时候,汪某人又接连受到刺杀,住的宅院被人在围墙外扔进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爆炸声响起,汪某人受了惊吓,旧疾重发,住进医院。

到了医院也不安生,数名武装人员化装成医护试图冲进病房,和警卫发生激烈枪战。

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朱青云明白,这都是戴老板不死心,安排的其它潜伏小组在行动。

本来,凤善周和几位高官交好,尚有活命的可能,但接连的刺杀不仅让汉奸们瑟瑟发抖,更是他的催命符。

凤善周就这样死了,还有一口气的时候,被押上刑场执行枪决,尸体扔在那,不许家属收尸。

据说这是夫人意思,必须予以警示,这是对刺杀者的报复。!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

朱青云启用了上次在南京执行任务时,戴老板给的第三名秘密情员,让他送丽娜小姐出城,并在她房间里制造了军统人员身份的一些证据。

一般来说,这样的秘密情报员不会再联络,如果朱青云想联系他,需要戴老板授权,并重新给接头暗语。

但这位秘密情报员在晚间的时候,主动发出信号,要求与朱青云联络。

朱青云一想,准是局本部有事找他。在执行任务前,他己经将电台送出,无法与戴老板取得联系。

王成孝去和情报员见了面,电文不长,他记下销毁后即来往朱青云汇报。

“处座,戴老板急电,陈恭树被捕。”

朱青云点点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再保他也保不住,说:

“怪不得没见李仕群,他应该是回上海了,军统上海区这次只怕是凶多吉少。”

“电文上说,毛主任将与继任者一起到达上海,我看了时间,差不多和我们同时到达。”

“是局里的哪一位?”

军统上海区是第一大站,职务为少将军衔,朱青云在局本部待了很久时间,大部分上校以上的军官都是熟知的。^y/u`e¨d+u.d^i?.~c-o~m?

“电文里没说,只是让我们回去后,尽快接头联系上,并保证他们在上海期间的安全。”

伪汪的大会总是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当初伪国大,原定三天的会议改为一天,这次会议原定三天半,只开了半天。

而且,汪某人都没有露面,手下几个大汉奸轮流把文件读了一遍,就算圆满结束。

次长和朱青云同车返回,说:“汪某人是真吓怕了,听说,除了几个亲信,连着几天不敢见人。”

“所以,越是如此,日伪的反扑就越厉害。”

次长点头称是,说:“回去后够你忙的,陈恭树被捕后军统在上海就剩下你这支力量了。

对了,陈恭树是认识你的,会不会有麻烦。”

朱青云看着前面,思索着说:“我和他不一样,军统公开叛逃之人,他就算与李仕群说了什么,也未必能影响到我。

你放心,之后我的行动会更加小心,如有意外,会通知你第一时间撤离。”

戴老板早有准备,如果这二人中有一人暴露,两人要同时撤离。两个人的地位都很重要,一个是战略情报员,一个是局首属行动处处长,都不容有失。

朱青云留在上海的队员把毛主任等人接到了一间安全屋,离片场只有一箭之地,若有危险,特别行动处的人可拼命保护他撤离。

两名护卫站在门后,一名是毛主任的同乡,警卫队长,一名是原特别行动队的队员。

朱青云到上海后,特别行动队的人被瓜分,毛主任要了一名行动高手当贴身警卫。

屋子里坐着两个人,朱青云大喜,他没想到,继任沪一区区长的竟然是他。

邱尧勋笑着拉他坐下,说:“初来乍到,还请朱处长多关照。”

“处座,看您说的,没有您的提携,哪有青云今时今日。”

虽说和邱尧勋合作,彼此熟悉,有着默契,但朱青云很是纳闷,邱尧勋和自己都擅长行动,这样的配置显然有些重复。

毛主任等他们叙旧后,温和的说:

“我说几件事,上海区屡遭重创,目前所剩下人员不足两百人,其中行动人员不足五十人,邱区长上任后,戴老板的意思是先稳定局面,重新编组。

此外,上海的局势和前两年大不相同,日伪力量过于强大,不能硬拼,但该有的行动还是要有,这块以后交给邱区长。

青云的番号变更,为军统特别情报处,戴老板把‘白羊’等情报员划给你,以后就以收集情报,策反伪高官为主。” 朱青云心想,戴老板审时度势,这次做出了一个最佳决定。上海这地方,军统没有行动能力是不行的,但过度行动也不行,派邱尧勋这样能力强,又稳健的人来最合适不过。

而‘白羊’等人,有能力获取情报,但自保能力差,自己手里还有‘黄雀’这张王牌情报员,再加上特高处负责内部审查,来负责策反最是恰当。

“怎么,青云你有其它想法?”毛主任见他不语,忙询问。

“不,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神来之笔,非常巧妙。”

毛主任笑了起来,这次的调整方案正是出于他的手笔。

“那就好,这两天我们讨论一下具体的安排以及人员的调配。”

邱尧勋从重庆带了十几名手下,连副官谭远鹏都随同而来,但单靠这些人远远不够。

要甄别上海区所剩人员,遣返回重庆部分,还要把人员安置下来,光有经费还不行,还需要好的帮手。

朱青云自然是明白邱尧勋的难处,以及他需要什么,索性大方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