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她还没死
街对面停着一辆黄包车,车夫向他招手。
朱青云上车后,一言不发,任他一路小跑往前走。大半小时后,车夫已经是大汗淋漓。
黄包车停在马路上,车夫示意他上另外一辆车。就这样,连换三辆黄包车,已经接近了郊区。
大道边停着一辆马车,朱青云坐到车上。马车夫在前面驾车,偶尔一阵风吹来,衣襟掀开,露出腰间的枪把。
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转过小树林,是一个小村庄,马车直接往村里走,来到村庄最后的三间屋子前。
这三间屋子建在一个小山包前,呈品字型,屋前的院墙少见的用石块垒成。
如果有敌人进攻,依托这组建筑,是能挡一阵子的。
马车跳下车,对他说:“请进吧。”
进了第一间屋子的院门,有两个年轻人站在门后。
“请把武器交出来。”
朱青云摇了摇头,说:“不好意思,我见到人什么都好说,不然,恕难从命。”
一名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把手轮,正想缴他的枪,屋门打开,一个熟悉的声音说:
“让他进来。”
“荷珍,果然是你,我们找了你很久。”
朱青云微微有些激动,他在办公室见到送给杜荷珍的钢笔手枪时,便知道她一定还活着。
跟随杜荷珍走出来的一位中年男子说:“都别站在这里了,进来说话。”
进屋坐下,一名警卫员模样的人用大粗瓷碗倒了热水来。
朱青云已经猜出对方的身份,但仍说:“荷珍,你的脸色很不好,伤应该还未全愈,就简单说说经过吧。”
“那天,我是被游击第二支队所救,一直在他们这里养伤,二支队也属国党序列,只是总被人诬蔑为红党,所以待遇补给和国党部队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和日伪连续作战,消耗很大,副支队长和参谋长受了重伤,还有几十名伤员,如果再没有药品,这些人都撑不下去。所以,我们不得已找你帮忙。”
“那你怎么办?以后是如何打算的?”
杜荷珍淡然说:“杨云英死了,孩子送回父母身边,我并无牵挂,打算留在这里,反正都是国党的队伍。”
朱青云一直注视着她,她前面说的话都没有问题,但这句话却是在撒谎。
至少她在说反正都是国党的队伍时,眉梢、嘴角和面部肌肉突然出细小的变化,说明她心里很明白,这支队伍完完全全是红党的,只是挂了国党的番号而已。
朱青云猜测杜荷珍已经加入了红党,他一时无法做出决定,如军统知道她还活着,又加入了红党,对特别情报处以及她在昆明的家人、都未必是好事。
但朱青云和他们是两条线的,第二支队是上海郊工委领导的,他是直属总部的情报科科长。
那名中年人正是支队长,叫刘复国,看着他一直在思索着,笑着说:
“怎么,你这个军统的大处长也有门户之见?看不起我们游击队?是不是还要向你们戴老板汇报啊。”
朱青云下了决心,说:“两天之内,我把药品送来,我先去看看伤员们,也知道该送些什么来。”
刘复国和杜荷珍对视一眼,点头同意。
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另一个村庄,村子里有个祠堂,暂时作为医院。
“这里都还只是重伤员,每天都有人撑不过去,你要尽快送药品来,还有,我们没有款子,如果有可以的话,请支援一些,军统不会厚此薄彼吧。”
杜荷珍的语气有些强势,刘复国怕恼了朱青云,正准备缓和一下,朱青云却说:“好,都听杜小姐的。”
“我现在叫杨觉慧,以后叫我杨小姐吧。”
她是在纪念杨云英,如果真要留在红党的部队,的确是要改一个名字。
当看到副支队长和参谋长的伤势后,朱青云大吃一惊,忙说:“不行,这两个人必须送医院,而且要尽快动手术,不然撑不过几天。”
杜荷珍焦急着说:“那怎么办?”
“天亮后,跟我一起进城,有电台吗?”
支队是有一部电台的,但交给朱青云用,刘复国还是很犹豫。
“刘支队长,人命关天,我在你们这里,你怕什么?杜,杨觉慧在这里看着我发报,现在时间刚刚好,可以联系上,再晚就要等明天了。”
刘复国看向杜荷珍,她点了点头,于是,说:“好,你们跟我来。”
其实,王成孝一直守在电台前,处座突然失联,他比任何人都紧张,正准备给局本部去电汇报。
收到朱青云的来电,终于是长舒一口气。
朱青云要求他马上开两辆小轿车,带着吴忠武赶到近郊某处,他会在那里等他。
接近天亮时,朱青云把两辆车引到游击队的驻地。
吴忠武先给副支队长和参谋长处理伤口,给他们各打了一针百浪多息。
接着,又去给其他重伤员治疗。
“处座,走的急,我没带多少药。”吴忠武看着这么多伤员,有些愧疚的说。
“没关系,回去后,我马上想办法,你把药盒留下给他们。”
吴忠武的药盒可谓是个百宝箱,从手术刀到药品样样齐备,对游击队来说,算是一个宝贝。
“支队长,救伤员要紧,我们就先走了,两天后,我把药品送到前面的村庄,你们准备好接应。”
百浪多息的效果立竿见影,副支队长和参谋长都开始退烧了。朱青云从车上取下两套警服,让人给他们换上。
接着,众人小心的把他们分别抬到小车的后座上平躺下。
两辆车一前一后,驶远了。
杜荷珍这才从一间屋子走出来。
“觉慧同志,来的几个人都认识你?”
“是的,工郊委的领导希望我回上海潜伏,认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时不宜和他们见面。”
“可我觉得他们几个都是可以争取的,包括朱青云,这个人很有正义感,而且他身上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有机会,你可以做做他们的工作。”
刘复国对军统特别情报处的几个人印象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