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恪:这里有双季稻
想到这里,李恪和李承乾都低头开始思考起来,毕竟这是他们办的第一件大事儿,可以办的差,但不能出岔子!
就在两人思考的时候,长孙无忌自然是看在眼中的,对于两人的态度非常满意和欣慰。,飕¨搜*小-税?徃_ .罪¢歆.漳-截-庚?芯~快+
尤其是李承乾,要知道他可是完完全全的太子党,见李承乾如此优秀,他怎么会不开心。
至于李恪,长孙无忌心情是复杂的,不过目前看来,李恪不仅得李世民信任,还得李承乾,长孙皇后信任。
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平衡,但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亲儿子,亲兄弟呢!
将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海,知道李恪一首都是太子党,自己好像也没理由对付他!
想通后,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就是这个计划的时间太长,收益太小!”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李世民更是笑着鼓了鼓掌,笑着看向傻掉的两个儿子。
见到两人这副模样还真不容易,所以李世民更开心了,而李恪和李承乾都是一脸懵。
时间长他们认,但是收益小,从何说起?
可能是看出两人的疑惑,房玄龄笑着说道
“其实收益也不能说小,只是时间被拉长,收益被分散,不如快速解决来的收益大!”
有了房玄龄的解释,两人这才明白过来!
“但是...”
明白归明白,这也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了,所以李恪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二/叭.墈?书·旺/ *罪_歆+璋`节.更¨歆¨筷_
“但是,我们也不能上去就把俚僚的首领杀掉啊,这不是引起战争吗?
国库还有打仗的钱吗?”
一旁的李承乾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当李恪说完之后,他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其实不用打仗,也可以做到这个效果,只要在这份计划上稍作修改,甚至能更快的收复崖州!”
这次说话的是李世勣,看到他智珠在握的样子,李恪和李承乾都躬身说道
“还请曹国公赐教!”
李世勣也没藏着掖着,捋着胡子笑呵呵的说道
“只需要收买不服首领者的仆从,带上能够证实身份的东西杀掉首领,或让俚僚首领受伤,自然会有人帮我们把这场叛乱掀起来。
到时候等他们快打完的时候,我们再以某一方求救的名义派兵,毕竟崖州原则上来说还算是大唐的土地。¨我^得¨书_城· /更′歆_最\全?
到时候谁是良民,谁是叛军,还不是我们说的算!
等到将所有“反叛势力”都清理之后,再让耿国公派人送去教书先生,一切顺理成章!”
李世勣的话一说完,就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而李承乾和李恪则是目瞪口呆的看着一群大佬商业互吹。
小小的脑子里面堆满了感叹号!
李世勣刚刚那一段话中,明显用出了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以逸待劳,借刀杀人,无中生有,隔岸观火,顺手牵羊,反客为主,釜底抽薪和连环计!
不愧是贞观名臣啊,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根据两人的奏折想出这个满是计谋的办法。
大唐不强盛谁强盛啊!
此刻两人对满屋子大佬的佩服之情达到了顶峰!
李世民见到两人眼中恢复清明,甚至隐隐带着兴奋,便知道两人从心底认可了这个办法。
于是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笑着说道
“懋公的办法非常好,就按照懋公的办法做,承乾,恪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李承乾和李恪连忙摇头,两人都知道李世勣提出来的办法比他们的好上不知道多少。
时间短,见效快,花的也少,简首完美!
见两人没意见,李世民神情也严肃起来,看向众人说道
“懋公,这件事你亲自跑一趟,朕会给你一份圣旨,冯盎会全力配合你的!”
“喏!”
就在李世民想要让众人离开的时候,李恪突然跳了出来,说道
“父皇,等一下!”
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向李恪说道
“有何事?”
“父皇,儿臣还有件事想要拜托曹国公!”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好奇起来,毕竟没听说李恪跟曹国公或者俚僚有交集啊,怎么突然就有事情了?
李世勣也非常疑惑,拱了拱手说道
“殿下有何事?”
李恪见到李世民对自己点头这才说道
“等到曹国公拿下崖州之后能不能派人去林邑去看看情况,要是能将林邑也握在咱们大唐的手中最好不过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皱起了眉头,无缘无故的要灭掉一国,怕是不妥啊!
其他人跟李世民的想法大致相同,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
“理由!”
李恪并未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理由,而是来到了李世民身后的地图前指着两广地区和林邑的地区说道
“这些地方常年温度都较高,非常适合粮食生长。”
“不够!”
李世民的话语很轻,但异常坚决,适合粮食生产不是攻打别国的必要理由!
李恪也知道这一点,但是重中之重的占城稻他还没说呢!
于是紧接着手指又重重的点在林邑这块土地上,语气严肃的说道
“这有一种稻子,耐旱、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在高仰之田(即地势较高、灌溉条件不太好的田地)种植。
这种稻子可以在三月份育苗,西月插秧,七月收割。
而南方原本的稻子可以在六月育苗,七月插秧,十一月之前收割!
这就能够形成了一种耕种制度,双季稻,意思就是说同一块地,可以播种,收获两次!
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大唐的粮食产量,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最关键的时候,林邑这个地方全年都长稻子,他们根本就不会去向我们一样耕种。
只会任由稻子在田地中野蛮生长,饿了去野地里薅一把就是了,简首就是浪费。
这块地要是真的归了我们大唐,还愁灾年的时候粮食短缺,价格上涨吗?”
李恪的话完全超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们没想到还有双季稻这样的东西。
虽然李恪己经解释的很清楚了但是他们脑海中却只有一个声音:
“增加大唐粮食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