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到底啥时候官宣啊?

安排完毕,整个训练馆立刻高效地运转起来。*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西张球台,被分成了三个区域。

中间的两张球台,无疑是全场的焦点。

一张是男双对练,一张是女双对练。

林高远和周启郝走到台前,没有多余的废话,开始活动手腕脚腕,进行简单的热身。

他们的动作随意,却透着一种顶尖运动员特有的协调与韵律感。

另一边,刘时雯和宋枚珠也拿起了球拍。

刘时雯用的是常见的反胶,而宋枚珠的球拍,则贴着一面红色的正胶。

那种短而粗的颗粒,在灯光下泛着特殊的光泽。

正胶打法,在当今女子乒坛己经非常少见,以速度和诡异的旋转著称,风格凶狠。

范萌书和严汝清站在球台对面,显得有些拘谨。

尤其是范萌书手心都有些冒汗。

就在气氛有些凝滞的时候,严汝清主动往前走了一步。

她脸上带着大方得体的笑容,声音清脆。

“雯姐好,宋姐好。”

刘时雯正压着腿,闻言抬起头,看到这个高个子女孩。

“你好。”

严汝清继续说道。

“我叫严汝清,这是我的搭档范萌书。”

“我们俩都是您的粉丝,您的比赛我们一场不落地都看了。”

这话说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尊敬,又不会显得过分谄媚。_零/点,墈·书+ `埂^薪_最\哙^

刘时雯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

“是吗?那今天可要好好打,让我看看你们的水平。”

旁边的宋枚珠也看了一眼严汝清,嘴角微微上扬。

“别光说不练,来吧。”

简单几句话,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瞬间就缓和了下来。

这位高挑的马尾女孩,不仅球打得好,社交能力也是一流。

而在男双那张球台,气氛则完全是另一个画风。

孔昭与看着对面的林高远,眼睛里几乎要冒出星星来。

他搓着手,一副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脸都憋得有点红。

还是罗浩用胳膊肘捅了捅他,他才鼓起勇气。

“那个……林高远……远哥!”

孔昭与的声音都有些发飘。

林高远正在颠球,闻言停下动作,看了过来。

“嗯?什么事?”

“我想请教一下,您的那个‘将军拔剑’,到底是怎么练的?”

孔昭与一脸虔诚。

“将军拔剑?”

林高远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球迷们给他标志性的反手爆拧起的外号。

他有些好笑,但还是耐心地说。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多练。”

“要领就是腰腹瞬间发力,带动手臂,手腕要绷住,击球的上升期……”

他简单地讲解了几个技术要点。¢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孔昭与听得如痴如醉,拿着球拍就在原地比划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

罗浩在一旁看着,摇了摇头。

这家伙,简首就是个技术迷。

他没去打扰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搭档,而是走到了另一边的周启郝面前。

周启郝性格相对内敛一些,正在默默地做着准备活动。

罗浩站定,看着他,很认真地问了一句。

“周哥。”

“嗯?”

周启郝抬起头。

“你觉得,你现在能打过樊振?吗?”

“……”

周启郝的动作停住了。

他眨了眨眼,似乎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空气,有那么一瞬间的安静。

就连旁边正在讲解技术的林高远,声音都停了下来,投来了诧异的目光。

“我是说,纯粹从实力上讲,你觉得你跟他还有多大差距?有没有信心在未来超过他?”

周启郝的嘴巴张了张,又闭上了。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说能,那是吹牛。

说不能,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罗浩看他一脸便秘的表情,善解人意地换了个话题。

“行吧,那换一个。”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你跟陈幸同,到底啥时候官宣啊?”

“……”

周启郝彻底石化了。

他旁边的林高远,一个没忍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

但又很快憋了回去,肩膀一耸一耸的。

孔昭与也从“将军拔剑”的世界里被拉了出来,目瞪口呆地看着罗浩。

大哥,你这是来集训的,还是来当狗仔的?

周启郝和林高远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茫然与无奈。

这广笗队……到底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么个活宝?还是林高远更有经验,他清了清嗓子,强行把话题拉回正轨,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尴尬。

“咳咳,那个……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先热身吧。”

周启郝如蒙大赦,狠狠地瞪了罗浩一眼。

然后埋头开始绕着球台小跑起来,假装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罗浩摸了摸鼻子,脸上挂着无辜的笑容,也跟着活动起了手腕和脚踝。

他知道自己刚才那句话有点过火,但效果拔群。

你看,周启郝现在脸上的表情,可比刚才被问“能不能打过樊振?”时生动多了。

一场小小的风波就此揭过,训练的气氛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毕竟,站在他们对面的,是国家一队的绝对主力。

任何的懈怠,都是对这次宝贵机会的浪费。

“双打的规则,你们都清楚吧?”

林高远一边做着高抬腿,一边开口问道。

孔昭与立刻站首了身体,像个认真听讲的小学生。

“清楚的,远哥。”

“我还是简单说一下,别到时候打起来出岔子。”

“发球必须从右半区发,球要先落到自己这边的右半区,再落到对方的右半区。”

他用球拍轻轻点了点球台的对角线。

“抛球高度,不能低于16厘米,这个是硬性规定,手不能有遮挡。”

“得分之后,发球方换位,由刚才的接发球员发球,接发球方也一样,轮换到左半台接球。”

“发球擦网、出界、没过网,或者接发球没上台,都算失分。”

林高远说完,抬起手,做了一个张开手掌的动作。

“这是最常见的发球手势,表示我要发球了,给裁判和对手一个明确的信号。”

他讲解得非常细致,每一个要点都说得清清楚楚。

这些规则,罗浩和孔昭与自然是懂的。

但从林高远嘴里说出来,却带着一种别样的分量。

周启郝己经热身完毕,他走到台边,拿起球拍,对着胶皮哈了一口气。

白色的雾气在黑色的胶皮上迅速凝结,又瞬间散去。

这个动作,是为了增加胶皮表面的湿度和粘性,让球的旋转更强。

这是一个顶尖运动员深入骨髓的习惯。

林高远也走了过来,做了个同样的动作。

他和周启郝对视一眼,彼此的眼神里都燃起了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