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兵发武平

待慕青汇报完毕,陈景玥道:

“此次能快速攻入潼谷关,你与惊鸟队员当居首功。¢x_i¨a¢o+s!h~u\o,w`a!n!b_e?n¢..c,o-m′”

随后,她略一思忖,安排道:

“你们原潼谷关境内的所有惊鸟队员,即日起,全部编入我的亲卫营,仍由你统领。”

说到这里,她侧过头,看向侍立一旁的慕白,语气中带着对两人的认可:

“安岭、潼谷关两城,你们兄弟二人所率小队,潜伏、策应、破城,皆功不可没。待北伐大局既定,再一并论功行赏。”

慕白、慕青两兄弟闻言,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激动,连忙齐齐抱拳:

“谢将军,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兄弟二人告退后,陈景玥终于得以歇息。

然而潼谷关内,却并未因主将的疲惫而停止运转。

秦老将军亲自坐镇,牢牢掌控着四门及各处要害城防。

徐成率部穿梭于大街小巷,持续肃清可能藏匿的残敌与抵抗残兵。

而吴勇则负责统管西城俘虏营,并依令在全城抓捕青壮。

此举无疑坐实先前关于“城破屠城,青壮充作肉盾”的传言,使得城中百姓被恐惧所笼罩,人心惶惶。¢精`武_小¢说¢枉¨ +嶵^欣?蟑!节¢庚_芯?快,

翌日清晨,一队燕军士兵敲着锣在冷清的街道上穿梭,并高声呐喊:

“原潼谷关守将孙卓然,冥顽不灵,拒不投诚,罪无可赦,将于午时在城西刑场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午时,城西。

众多被俘的守军和被驱赶来的百姓,亲眼目睹孙卓然披头散发、浑身血污地被押赴刑场,随着刽子手刀光一闪,一颗头颅滚落在地。

自此,陈景玥的身边,便多了一位叫阿满的亲随,他满面疤痕、终日沉默寡言。

而崔焕,已在城破当晚,被一辆马车秘密送往武威。

武威城,议事堂内。

主将吕承泽稳坐上位,面色冷硬地看着被带入堂内的崔焕。

崔焕惊魂未定,急切地劝说道:

“吕将军,那陈景玥用兵诡诈非凡,如妖女临世。我安岭上万精锐,瞬间便灰飞烟灭。雄峻如潼谷关,竟支撑不到一日便陷落。为了满城百姓和麾下将士们的性命着想,还是…还是早日投诚,方为上策。”

他话音未落,吕承泽猛地站起身,手按刀柄,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大步走到崔焕面前,在崔焕尚未反应过来、嘴唇嗫嚅着还想再说什么之际,骤然拔出腰间佩刀。′辛+丸,本`鉮_栈? !已?发?布_最?歆?漳·节′

刀光一闪而过。

只听“噗”的一声,崔焕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惊恐永远定格。

一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喷溅而出。

吕承泽弯腰,一把抓起头发拎起头颅,环视堂内已被这突如其来变故惊得目瞪口呆的众将,扬声道:

“妖言惑众,乱我军心。谁再敢言半句投降之语,这便是下场。”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刹那间鸦雀无声。

而在座的葛天弘更是浑身冰冷,冷汗直流。

他既惊骇于燕军恐怖的战力,更恐惧于吕承泽如此狠辣决绝的手段。

“来人!”吕承泽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一时寂静,

“将此人头颅悬挂于西城门,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这就是动摇军心、怯战投敌的下场。我武威军民,唯有死战,绝不纳降。”

士兵应声而入,从吕承泽手中接过那血淋淋的头颅,快步离去。

议事堂内,只剩下浓重的血腥味和令人窒息的沉默。

南阳城,夜色已深。

刚入睡不久的燕王被门外亲卫急促的声音唤醒:“王爷,有紧急军情。”

燕王立刻惊醒,起身道:“快传。”

一旁值守的侍女连忙上前为他披上外衣。

衣服刚披上肩,信使便已疾步进入室内,单膝跪地,低头高声禀报:

“启禀王爷,蒋将军于酉时末攻克首城。”说罢,双手将战报高高呈上。

燕王闻言,脸上露出喜色,不等亲卫转呈,推开正在为他整理衣襟的侍女,上前亲手取过战报,就着烛火展开细阅。

这虽然只是南征收复的第一座城池,但此意义非同小可,对燕王而言更是难能可贵的开门红,他心中振奋:

江北局势若能一直如此顺利推进,最快明年便可大定。

到那时,即便朝廷主力大军压境,亦有江北两州互为犄角,相互支援,根基已成,何惧之有?如今的当务之急,便是趁势而上,尽快拿下整个奉州。

燕王拿着战报,睡意全无,径直前往书房。

他对着江北舆图反复推演,思虑后续兵力调配、粮草补给,这一琢磨,便直至后半夜方才歇下。 然而,就在燕王刚躺下不久,门外再次传来亲卫禀报声:“王爷,北边陈将军处有战报送到。”

燕王一听是陈景玥那边的消息,精神一振,睡意顿消,急忙扬声道:

“快传进来。”

信使风尘仆仆而入,跪地禀报的声音中带着激动:

“捷报,禀王爷,陈景玥将军已于夜间,攻破安岭。”

燕王正待点头,却听信使紧接着报出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此战,我军伤亡……仅数百人。”

“什么?”燕王脸上满是震惊,一日破城已属难得,竟还能将伤亡控制在如此惊人的数字?这简直匪夷所思。

震惊过后,他畅快大笑:

“好,好一个陈景玥。快!将战报给本王。”

南北两线同时告捷,让燕王已是全无睡意。

眼见丑时已过,他索性起身,命人召赵岩入府,商议大军过冬的棉衣、粮草事宜。此事关乎军心稳定,刻不容缓。

就在三日后的深夜,又一匹快马冲入南阳城,直抵燕王府。

“捷报!潼谷关大捷!”信使的声音嘶哑,“陈将军率大军,一日之内,攻克潼谷关。”

燕王握着战报,在灯下反复看了三遍,心中的震撼远胜三日前。

远在潼谷关的陈景玥,在大军休整一日后,于县衙召集众将。

连日速克两城,胜利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堂下许多将领脸上仍带着一丝恍惚。

陈景玥望向堂下众人,并未多做解释,直接下令,“我军明日一早,于城外集合,开拔,兵发武平。”

众将闻言,神色皆是一肃,纷纷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吴勇。”

“末将在。”吴勇大步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