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拓岩放行

阿雅却不接话,她目光扫过他身后的人马,轻声反问:

"拓岩哥做了首领,出手果然阔绰。只是,"她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你带的这点人手,怕是吃不下这支商队。我这么说,可是在为你着想。"

拓岩瞥了眼林正南身后的镖师,狐疑地望向商队后方:

"这不就是支普通商队?我今日带了一百多个弟兄,还不够?"

"我阿雅什么时候骗过你?"

见阿雅说得郑重,拓岩将信将疑,打马朝商队后方行去,阿雅与黑石部落众人跟在身后。

他们所经过之处,各家的护卫皆下意识地握紧兵器,却无人敢轻举妄动,主家与管事们都面露紧张之色,出发前谁也没料到,会在途中遭遇瑶族部落拦路。

行至周家商队时,周管事原本挺直的身子突然弯下,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

待黑石部落的人马走过,他才敢直起腰,对着自家护卫厉声呵斥:

"都愣着做什么?看好货物。"

拓岩一路行来,所见皆是商队众人畏惧的神色,正自得意,队伍末尾那两百名整齐列队的护卫映入眼帘时,拓岩猛地勒住缰绳。

他脸色变了变,终于明白阿雅为何如此镇定。

阿雅策马来到陈景玥身边,抬手指向拓岩:

"大丫妹妹,这位是拓岩,黑石部落的新首领。"

陈景玥催马上前,朝拓岩浅浅一笑:

“拓岩首领,我们途经宝地,不如这样,”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袋抛过去,“这些盐巴,就当请诸位兄弟喝酒了。”

拓岩接过布袋,拈了拈分量,又解开看了眼雪白的盐粒,脸色稍缓,却仍摇头道:

“小丫头倒是会做人。可惜这点盐,还不够我们族人塞牙缝。”

陈景玥道:“听闻黑石部落雄踞北疆,最重英雄信义。我们此行不过借道,何必伤了与白鸟部落的和气?若拓岩首领执意为难,”她声音渐冷道:

“我们虽是小本生意,却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拓岩闻言大笑,身后的黑石族人也哄笑起来。

“别以为你们人多些,就能在我们黑石部落的地界上任意往来。”拓岩收起笑容,眼神变得狠厉:

“只要我发出信号,很快你们就会被上千黑石部落的勇士围住。到那时,就算你们有三头六臂,也休想全身而退。”

场中气氛陡然凝滞。

阿雅忙开口道:

“拓岩,给我个面子。来日你到白鸟部落,我请你喝最好的马奶酒。”

拓岩眼神闪烁,掂量着手中的盐袋,又瞥了眼严阵以待的两百护卫,忽然哈哈一笑:

“既然阿雅妹子开口,这个面子我拓岩给了。但至于这个,”拓岩举起手中的盐袋,在陈景玥面前晃了晃:“我要一千斤。”

陈景玥干脆道:“没有。”

拓岩的手按在刀柄上,声音沉了下来:“那就留下所有货物,人离开。”

阿雅急道:“拓岩,你这不是故意刁难吗?如今贩盐的商人都没有盐了。”

拓岩却恍若未闻,双眼紧紧盯着陈景玥。

“八百斤,多一斤都没有。”陈景玥开口道。

拓岩眯起眼睛,手指在刀柄上摩挲。

陈景玥敏锐地注意到,当她说出“八百斤”时,拓岩身后的黑石族人中,有不少人露出兴奋的神色。

陈景玥心中了然。

燕王与朝廷开战以来,边境贸易几乎断绝,连拥有铁矿的黑石部落,恐怕也早已陷入缺盐的困境。

一旁的阿雅碰了碰陈景玥的手臂,低声道:

“大丫妹妹,我们白鸟部落那两百斤盐可以先……”

“不必。”陈景玥打断了阿雅的未尽之言。

她转向拓岩:“八百斤盐,换商队平安过境。拓岩首领意下如何?”

拓岩的目光在陈景玥与阿雅脸上来回打量,突然朗声大笑:

“好!就八百斤,不过我还有个条件。”

他抬手指向阿雅:

“我要白鸟部落作保。若是盐斤短少,或是商队在我地界上出了差池,我就去找扎布老首领讨个说法。”

不待陈景玥开口,阿雅抢先应下:“好,我们白鸟部落作保。”

刚从队伍前方赶来的林镇南恰好听到这番对话,不由得眉头紧锁。

“慕青,把盐车拉出来。”陈景玥吩咐道。

很快,盐车被拉出车队。

车夫掀开油布,露出堆得整齐的盐袋。拓岩策马绕着盐车转了两圈,朝族人挥手:

“都来取盐。”

黑石族人纷纷上前,每人俯身抱起一袋盐放在马背上,直至辆车盐被搬空。

拓岩最后来到阿雅马前,咧嘴笑道:

“阿雅妹子,过些时日我去白鸟部落做客,定要让扎布老首领答应将你嫁给我。”

说罢,不待阿雅回应,便调转马头,带着族人打马离去。

陈景玥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轻声问阿雅:

“他会不会借此为难白鸟部落?”

“放心,”阿雅摇头,“有阿爹在,他不敢。”

这时林镇南上前抱拳道:

“陈姑娘,这些盐,我们一定会补偿给你的。”

“林总镖头不必挂心,”陈景玥淡然一笑,“时辰不早了,我们还是尽快赶路。”

待林镇南离去,阿雅望着黑石族人消失的方向,对陈景玥道:

“幸好你们有盐。从前黑石部落从不为难商队,自拓岩当上首领,便开始肆意抢掠。”

“再这样下去,过往商队都不敢来了,我们各部族换取物资怕是会越来越难。”

阿雅轻叹一声,话音随着微风飘散在草原上,两人一时无言。

不多时,整顿完毕的商队开始缓缓向北而行。

镇西关,关城内的镇西将军府。

户部尚书次子朱锦宸与武昌伯世子徐文韬在花厅内已等候了一日,直至次日傍晚,才被引至正堂。

镇西将军陆平宣年有四旬,面容刚毅,目光沉静。

此时正一身常服,端坐主位,虽并未披甲,却不怒自威。

徐文韬见状,立刻上前两步,满面春风地长揖一礼:

“小侄文韬,拜见世叔。一别经年,世叔风采更胜往昔。”

陆平宣微微一笑,起身上前虚扶着徐文韬:

“贤侄不必多礼。老夫戍守边关,风沙满面,何来风采可言。坐吧。” 陆平宣目光转向朱锦宸,“朱公子也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