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安排住处

慕青急道:

“陈老爷万不可如此称呼,折煞我等。我等皆是主子麾下护卫,听凭差遣便是本分。”

闻言,陈永福只当是赵岩治军严明、御下有方,心下更添几分敬畏,连连点头称是。

陈景玥见状,安抚父亲道:

“爹,您先去陪客人,这里我自会安排。”

陈永福见女儿心中有数,点头转身去招呼客人。

父亲离去,陈景玥看向一旁石头,指着慕青、慕白问道:

“石头,我来信说回来时有二百人随行,住处可有提前安排?”

石头看着眼前一个个牵马肃立、腰佩长刀的护卫。

他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心里是既羡慕那份男儿的威武,又本能地生出几分畏惧来,得知他们都归大小姐管,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回道:

“大小姐,芸娘早就在前院收拾出房间,只是前院房屋有限,得委屈各位挤一挤。”

陈景玥闻言点头,“无妨,”回头对慕青、慕白吩咐道:

“你们跟石头去前院安置,照应好赵伯。”

“是,主子。” 慕青、慕白抱拳领命,转向石头,客气道:“有劳石头小兄弟带路。”

两人这般正式的礼数,让石头受宠若惊,他忙侧身引路:

“不敢当,诸位请随我来。”

陈景玥将一切安排好,这才看向一直安静等在身旁的弟弟。

见他脸上虽故作平静,眼神里却藏着许多话,她不由莞尔一笑:

“走,师父对我们可是有大恩的,咱不能怠慢了师娘、师兄。”

言罢,她大步入院。陈景衍只得乖乖跟上。

厅堂里,芸娘奉上茶点。

陈家人对赵岩本就感激不尽,在得知赵岩身份后,面对陶氏与赵原时虽满腔热情,却都带着几分无措,不知该如何与这样的贵人打交道。

陈奶奶与杏花作为女眷,也只一个劲地劝陶氏喝茶用点心。

赵原坐下后,好奇地打量着陈家人,只觉得他们与西河县的邻里一般热情淳朴,让他倍感亲切。

陶氏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茶汤清亮,入口甘醇,是今春刚上市的明前龙井。

这般品质的新茶,便是放在京城也是难得的。

陶氏不免暗自思忖:

陈家宅院用度看似不菲,可观他们言行举止,却与寻常乡村人家无异,莫非是诈富之家?这不禁让陶氏心生疑窦。

然而,陈景玥姐弟二人却与家中长辈迥然不同,他们气度沉静,行事不卑不亢,这矛盾的现象让她更为困惑。

她却不知,陈家人诈富是真,但平日用度并不奢靡。

这次是为了招待他们母子,才特意让芸娘去采买这些上等之物。

陈景玥与弟弟来到厅堂时,见到陶氏新买的四个丫鬟与芸娘静立一旁。

陶氏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陈家人说着话,而陈家人则显得有些拘谨,笑容里带着小心翼翼。

她正要迈步入内,陶氏放下茶盏,对陈奶奶笑道:

“这茶真好,是今春的明前茶吧?老夫人真是费心了。”

陈奶奶见陶氏如此说,笑着摆手:

“你能喜欢便好,我们都不懂这些,这还是芸娘安排的。”

“芸娘做事,向来妥帖。”踏入厅堂的陈景玥接口道。

芸娘向陈景玥和陈景衍行礼:

“见过大小姐、少爷。”而后谦虚道:

“老夫人、大小姐过奖,不过是分内之事,能入口是茶的福分。”

随着陈景玥的到来,厅堂里的气氛轻松不少。

她落座后,目光扫过堂内,问道:

“怎么不见叶蓁?”

“叶大夫啊,”陶氏笑着答道:

“她说要先去把药材整理好,担心被搬乱了不好找,忙完再过来。”

陈景玥点头,对陶氏温言道:

“往后师娘和师兄便在家中安心住下,有什么需要尽管让芸娘去办。”

闻言,陶氏颔首:“我们母子就叨扰府上。”

陈老爷子听后,连忙摆手:

“什么叨扰不叨扰的。当年我们与赵将军同村,赵将军不仅收大丫为徒,教她本事,后来还带着我们全家躲避官府的追查,这可是天大的恩情。你们母子只要愿意,一直住下去我们都求之不得。”

陈奶奶也附和道:

“老头子说得对,赵夫人你们只管把这儿当自己家,千万别客气。”

陶氏这一路来少有与陈景玥闲谈时候,此时听陈老爷子一番话,才知丈夫与陈家人之间竟有这般过往。

陈永福见坐在一旁彬彬有礼的赵原,正笑容温和的听着大家谈话,开口道:

“赵公子和赵将军真像,想来日后也会是位响当当的大将军。”

闻言,赵原忙道:

“陈叔过誉,小侄与父亲相差甚远。”

赵原看着壮实的陈永福,心中不禁好奇:

他是否也如陈景玥那般身手不凡?又或是比陈景玥还要厉害?

陈景玥见赵原与陶氏虽笑语应答,眉宇间却满是连日赶路的疲惫:

“爷爷奶奶,爹娘,师娘与师兄一路劳顿,不如先请他们歇息片刻,晚饭时,大家再叙。”

陈家人听后都连连称是。

陶氏也确实感到周身困乏,正想休息,便从善如流地点头。

陈景玥看向芸娘:“住处可都安排妥当?”

芸娘立刻回话:

“回小姐,都已备好。挨着后花园的听风苑清净雅致,一早便打扫出来,请赵夫人安心歇息。”

说着,她转向赵原:

“至于赵公子,安排在靠近书斋的竹韵轩,与钱夫子比邻而居。”

陈景玥满意地点头,与芸娘一同引着陶氏向后园走去。

陶氏随她们,跨过一道月亮门,园内景致映入眼帘。

但见曲径通幽,花木扶疏,一方小巧的荷塘碧波微漾,环境果然清幽非常。

一座白墙黛瓦的小院静立其间,匾额上写着听风苑三字。

这住处比陶氏预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欣喜之余,她心头却浮起一层忧虑:

儿子伤势未愈,需得精心照料,若安置在外院,自己难免看顾不便,万一落下病根可如何是好?

思及此,她便想让赵原搬来与自己同住,也好随时照看。

可转念一想,赵原已年满十三,在陈家人眼中是外男,这般请求实在有些唐突,不禁万分纠结。

陈景玥心思敏锐,见陶氏初时面露满意,转眼却神色凝重,她缓步靠近,询问道:

“师娘,可是这院子有哪里不合心意?您尽管说出来,我让芸娘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