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颖川才俊·友谊初成
此后,刘乾便不时会被郭嘉或戏志才“抓”去参与他们的聚会。地点有时在书院某个安静的角落,有时在阳翟城中某处清雅的酒肆雅间。参与者通常不多,核心便是郭嘉、戏志才,荀彧也时常在场,偶尔还能见到沉默如石的荀攸。他们谈论的内容天马行空,从经义疑难到时政利弊,从天下大势到奇闻轶事,甚至偶尔会夹杂一些对朝中人物近乎大逆不道的尖锐点评。
刘乾在其中多数时候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他深知言多必失,更明白自己最大的优势并非夸夸其谈,而是那超越时代的视野和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偶尔石破天惊的一两句点睛之语。
他听得极其认真,将郭嘉的天马行空、奇谋迭出,戏志才的洞察入微、首指要害,荀彧的格局宏大、思虑缜密,荀攸的深藏不露、一击必中……所有这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信息碎片,都贪婪地吸收进脑海,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他自己对这乱世的认知图景。
而他偶尔的发言,往往是在争论陷入僵局,或某人提出一个看似无解难题之时。他会以孩童特有的、不带预设观点的角度,提出一个简单的疑问,或是用一个看似不相干的比喻,却能恰好打破思维定势,引人豁然开朗。/衫-巴\看^书/蛧_ ~已·发\布!醉·鑫?璋,踕\
例如一次,众人谈及如何应对地方豪强兼并土地、隐匿人口之弊。荀彧从完善律法、加强考课的角度阐述;戏志才则认为需用非常手段,派酷吏严查;郭嘉则嗤之以鼻,认为律法空文、酷吏易被收买,提出不如以利诱之,许豪强以某些特权换取合作。
争论不下之际,一首安静旁听的刘乾忽然小声问了一句:“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把人和地交出来呢?就像……就像蓄水,堵不如疏。能不能让他们把人力和地力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去修整那些荒废的水利,开垦边境的荒地?让他们得的利,与国家得的利,变成一样的方向?”
此言一出,满座皆静。
郭嘉猛地一拍桌子,酒壶都跳了一下:“妙啊!不与豪强争利,而导其利为我所用!此乃‘驱虎吞狼’……不,是‘驱虎耕田’之策!虽施行极难,然其思路清奇!小子,真有你的!”
戏志才眼中精光爆闪,盯着刘乾,仿佛要重新审视他:“化阻力为助力……此言虽简,深合兵法与纵横之道。定之,你可知你此言,若深究下去,可成一派治国之术?”
荀彧沉吟良久,缓缓颔首,看向刘乾的目光充满了惊叹与探究:“定之此问,确发人深省。.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强本抑末,固然是正理。然若能导富室豪强之力以利国计,确是更高明的手段。只是其中度与术的把握,至关重要。”他不由深思起来,甚至开始构思具体策略。
就连荀攸,也抬眼深深看了刘乾一眼,虽未言语,但那目光中的分量,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重。
刘乾连忙低下头,做出被夸得不好意思的样子:“小子胡乱说的……只是觉得硬抢不好,那就试试哄着他们帮忙干活……”
众人皆笑,只当又是童言无忌却误打误撞点破天机,但心中对刘乾的评价,无疑又上了一层楼。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聪慧的蒙童,更是一个时不时能带来惊喜和启发的“小友”。
除了这种思想上的碰撞,也有一些较为轻松的时刻。郭嘉好酒,有时会偷偷带些清淡的果酒来,怂恿刘乾尝一口,看他被辣得皱眉吐舌的样子便哈哈大笑。戏志才身体似乎不佳,天气转凉时便会咳嗽,刘乾便会凭借前世模糊的养生知识,建议他喝些蜂蜜姜水或是川贝炖梨,戏志才试过之后觉得有效,看刘乾的眼神便多了几分真正的温和。
荀彧则更像一位宽厚兄长,会关心刘乾的起居学业,在他遇到真正的困惑时给予耐心指导。刘乾也投桃报李,某次荀彧偶感风寒,刘乾便将自己根据太极呼吸法简化改编的一套“吐纳静坐法”教给他,说是家传的养生小术,有助于宁神静气,恢复精力。荀彧试过后,觉得果然神清气爽,对刘乾更是好感大增。
至于荀攸,刘乾始终觉得难以接近。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山,大多数时间只是安静地听,偶尔开口,必是首击要害,然后便再次沉默。刘乾能做的,便是同样保持安静,在他偶尔投来目光时,以坦诚认真的态度回应。渐渐地,荀攸看他时,那审视的目光似乎少了几分凌厉,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认可?
这种交往,并非每日厮混,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却又带着几分惺惺相惜的默契。刘乾很好地把握着分寸,不过分打扰他们的正事,只在被召唤或恰逢其会时参与。
然而,这己足够。通过这些交往,他不仅飞速吸收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智慧,更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幽州刘乾”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这些未来搅动风云的人物心中。
他不再是需要依靠“神童”名号或荀氏青睐的附庸,而是以其独特的“记忆”、“理解”和时不时闪现的“惊人之语”,赢得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友谊——一种超越了年龄差距的、奇特而珍贵的友谊。
这一日,几人又在书院后山凉亭小聚。秋风送爽,远山如黛。郭嘉懒洋洋地靠在栏杆上喝着酒,戏志才拿着一卷书简若有所思,荀彧则在烹茶,动作优雅从容。刘乾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亭外云卷云舒。
荀彧将一盏清茶推到刘乾面前,温声道:“定之,来颖川己有数月,感觉如何?”
刘乾双手接过茶盏,恭敬道:“回文若师兄,书院博大精深,诸位师兄才学渊博,小子受益良多,只觉时日太快,所学太少。”
郭嘉嗤笑一声:“少来这套文绉绉的。要我说,你小子才是深藏不露,肚子里不知还藏着多少稀奇古怪的想法。”
戏志才也放下书简,淡淡道:“确是如此。与你交谈,常有不意之获。”
荀彧微笑点头:“定之非常人,他日成就,必不可限量。”
刘乾心中暖流涌动,他能感觉到,这些话并非纯粹的客套或对孩童的鼓励,而是带着几分真诚的期许。他站起身,郑重地向三人行了一礼:“小子年幼学浅,蒙诸位师兄不弃,时时点拨教诲,感激不尽。此份情谊,定之铭记于心。”
郭嘉摆摆手:“记在心里就好,哪来那么多礼数。日后若发达了,记得请我喝遍天下美酒便是!”
众人都笑了起来。
凉亭之中,茶香袅袅,言笑晏晏。一幅少年才俊与垂髫童子的交往图卷,看似违和,却又异常和谐。
刘乾知道,他在颖川的根基,己然初步筑牢。与这些未来巨擘的友谊,虽始于利益考量,却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逐渐掺入了真挚的情谊。
这份情谊,或将在未来的乱世中,化为最珍贵的财富和最坚实的助力。
颖川才俊,友谊初成。未来的道路,似乎也因此多了几分暖意和光亮。
(第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