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现代练兵·打磨根基

凤凰山的修行日复一日,单调却充实。¨兰`兰·蚊\血¢ ¨醉.芯!漳\洁?埂-新*筷*刘乾如同海绵般吸收着童渊传授的武学精要,并在赵云一丝不苟的指导下,刻苦打磨着每一个基础动作。他的进步肉眼可见,混元桩己能稳站半个时辰,基础步法扎实稳健,对内息的引导也愈发纯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乾敏锐地察觉到师兄赵云在指导他之余,自身修炼似乎陷入了一种瓶颈。并非停滞不前,而是进展变得异常缓慢,仿佛每一分提升都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童渊偶尔看向赵云的眼神中,也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这日晚间,师徒三人在月下石桌旁用餐。饭食简单,却是赵云亲手烹制,别有一番山野风味。刘乾扒拉着碗里的粟米饭,看似无意地问道:“师兄,我观你练枪之时,气势凌厉,招式精妙,己远超于我。但为何有时会觉得,后续发力似乎……略有凝滞?仿佛力量积蓄至极点,却未能完全畅达而出?”

赵云夹菜的手微微一顿,眼中掠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苦笑,坦然道:“师弟观察入微。不瞒你说,近来的确如此。师傅所传‘百鸟朝凤枪’愈到后期,对全身劲力整合、瞬间爆发的要求越高。我自觉气血运转、肌肉发力己至当前极限,却总觉隔了一层,难以达到师傅所说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圆融之境。或许……是资质有限,还需更多水磨工夫吧。”他语气平静,并无气馁,只是陈述事实。·小/税_C*m¢s/ ·追+罪~新!彰-踕_

童渊放下筷子,淡淡道:“非你资质不足。子龙你之天赋,己是万中无一。然人力有时而穷。你所遇,乃凡体肉身之极限壁垒。欲要突破,非仅苦练可成,需大机缘,或另辟蹊径,从根本强健体魄、挖掘潜能入手。”他话虽如此,但眉宇间也有一丝无奈。这“壁垒”乃天下习武之人共同难题,即便他身为宗师,也无法轻易帮弟子打破。

刘乾闻言,心中一动。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脑海中那些来自现代的、关于人体运动科学、体能训练、肌肉强化、神经募集效率乃至营养恢复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或许是打破这所谓“凡体极限”的“另辟蹊径”!

他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看向童渊,谨慎开口道:“师傅,师兄。小子在颖川时,除读书外,亦胡乱翻过些杂书,其中有些关于西域乃至极西之地的奇谈怪论,涉及强身健体之法,其思路与我中土颇不相同,多是些挖掘自身潜能、打破常态的法子。不知……可否一说?”

童渊挑眉,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西域奇术?但说无妨。”他本就思想开明,不然也不会因刘乾“自悟”内息而收徒。

赵云也好奇地看向师弟。

刘乾清了清嗓子,开始将他所知的一些现代基础体能训练和运动理念,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包装阐述出来:

“其一,关于力量。.删¨芭?墈′书!网+ *芜_错+内`容\其法认为,并非每日重复同样次数的练习便能一首增长力气。需不断挑战更重之物(渐进超负荷),但每次不宜力竭,需留有余力,如此身体方能在休息时变得更强。比如……”他指了指院角的石锁,“师兄可尝试将石锁分组练习,每组次数减少,但尝试举起更重的石块,或增加组数,间以休息,而非一首挥舞固定重量的石锁首至脱力。”

“其二,关于耐力与爆发。其法认为,长短结合,快慢交替,方能更有效锤炼心肺与肌肉。或可尝试全速奔跑一段短程,慢走恢复,再全速奔跑,如此反复(间歇训练)。亦可身负些许重物,进行长距离行走或慢跑(负重越野),以模拟实战艰辛。”

“其三,关于协调与反应。其法认为,可与人对练时,蒙住双眼,仅凭听风辨位、皮肤触感来格挡躲避( sensory deprivation training ),以此锤炼本能反应。或于不平之地、摇晃之木上练习平衡与发力(不稳定平面训练)。”

“其西,关于恢复。其法极重休息与饮食。认为锤炼之后,身体需充分休憩、睡眠,方能修复变强。饮食亦需充足,尤其需多食肉脯、蛋类、豆类(补充蛋白质),而非仅饱腹即可。”

他并未说得太高深,只挑选了一些最基本、最符合当前条件且听起来不那么惊世骇俗的理念,并尽量用举例的方式说明。

童渊起初只是听着,渐渐地面露沉思之色,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叩。赵云更是听得目光发亮,这些闻所未闻的训练思路,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不断挑战更重,却不久耗……长短快慢交替……蒙眼听风……重休憩饮食……”童渊喃喃自语,眼中精光越来越盛,“妙啊!此言虽奇,却暗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过度锤炼,易伤根本,反而不美。而挑战极限,刺激身体潜能,予其恢复之机,方能破而后立!此法……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更合天道自然!乾儿,你所言这些‘西域奇术’,大有道理!”

他猛地看向赵云:“子龙!从明日起,你之训练,便按乾儿所说之法,略作调整尝试!减轻日常重复耗力之练习,增加负重、速度、反应之挑战性训练,并确保足量休息与肉食!为师要看看,此法是否真能助你打破壁垒!”

赵云激动起身,抱拳道:“是!师傅!”他看向刘乾,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兴奋:“多谢师弟!”

刘乾连忙摆手:“师兄言重了,只是些道听途说,能否见效还未可知。”

第二日开始,赵云的训练模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减少了单纯挥舞石锁的次数,转而尝试举起更重的石块;在山林间进行变速奔跑与负重穿越;甚至真的找来布条蒙眼,与师傅或刘进行反应练习。饮食上,刘乾也建议师兄多食肉蛋,并利用山中草药,简单搭配了些药膳辅助。

效果是惊人的。初始几日,赵云倍感疲惫不适,但坚持下来后,便觉身体仿佛被重新激活,气血奔涌更加旺盛,肌肉力量、耐力以及反应速度,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那层困扰他许久的“壁垒”,似乎真的开始松动了!

童渊密切关注着赵云的变化,越是观察,越是心惊,对刘乾那套“西域奇术”的评价也越高。他索性让刘乾将这些方法也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基础训练中。

于是,凤凰山的练功场上,出现了奇特的景象:童渊宗师依旧传授着精妙的枪法心诀与运劲法门,这是“武”的魂;而两位弟子,却在训练体魄根基时,采用了许多看似古怪却极有效率的“现代”方法,这是“武”的根。

刘乾自己也受益匪浅。这些科学的方法,与他自身的太极内炼之法、童渊的系统训练相结合,使得他的根基被打磨得异常牢固,身体素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着,远非单纯苦练可比。

赵云对这位小师弟更是刮目相看,感情愈发深厚。他深知,师弟带来的这些“奇术”,对他而言是何等宝贵的机缘。

童渊看着两位徒弟在新型训练下飞速进步,尤其是赵云瓶颈渐松,心中老怀大慰,看着刘乾的目光,愈发像是看着一块绝世瑰宝。

这小子,不仅能自悟内功,竟还身怀此等“练兵秘术”?文武兼修,竟至于斯?

凤凰山中,传统的武学传承与超越时代的训练理念,正在完美地融合,共同打磨着两位未来英雄的根基。

(第二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