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狱中显贵·备定罪刑

天色微明,涿郡城内的骚乱己然平息,但空气中仍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气息。\n\i,y/u_e?d`u`.?c′o¨m`街道上狼藉一片,郡兵正在清理战场,收殓尸体,安抚受惊的百姓。

太守府内,刘卫面色铁青,听着下属汇报损失情况。多名军士伤亡,数处民宅被焚,更重要的是,让公孙越逃脱了。这意味着公孙瓒有了更加充足的借口发动攻击。

“父亲,公孙越逃脱,虽是不利,但也坐实了公孙家袭扰郡城、图谋不轨之实。我等可即刻撰写檄文,通报州牧及各郡,揭露公孙瓒纵弟行凶、派兵潜入郡城制造混乱之罪!”刘乾建议道。舆论战必须打响。

刘卫点头:“正当如此!”他立刻吩咐文吏草拟文书。

这时,郡丞王允又阴恻恻地开口:“府君,那刘备……该如何处置?如今公孙瓒大军压境,皆因他而起。若不加以严惩,恐难以平息公孙瓒之怒,亦难以向城中受惊的百姓交代啊。-6/邀¢看/书^惘. ^耕~鑫·蕞`全?”他再次将矛指向了被软禁的刘备。

刘乾眉头一皱,正要反驳。刘卫却抬手制止了他,沉吟道:“王郡丞所言,亦不无道理。刘备之事,确需有个了断。一首软禁在府中,名不正言不顺。”他经历了昨夜惊变,心态也有所变化,觉得或许需要抛出一些筹码来缓和局势。

刘乾急道:“父亲!刘备虽可疑,但罪不至死!岂能将他交给公孙瓒?”

刘卫道:“并非交给公孙瓒。而是……依律审理。若他宗室身份为真,自当释放;若为假,冒充宗室,按律亦当惩处。如此,方能彰显公义,堵住悠悠众口。”他转向王允,“王郡丞,此事便交由你主审,务必查明真相,依律定罪。”

王允心中暗喜,连忙躬身:“下官遵命!必当秉公处理!”他正愁没机会对刘备下手。

刘乾心中暗叫不好,这王允明显偏向公孙家,由他主审,刘备岂有活路?但他见父亲心意己决,且此举在法理上难以指责,只得暂时按下,另思他策。¨我^得¨书_城· /更′歆_最\全?

刘备被从软禁的偏厅转移到了郡府大牢。环境顿时天差地别。阴冷潮湿的牢房,散发着霉味和腐臭,地上只有一堆干草。狱卒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充满了轻蔑与呵斥。

王允的“审理”过程快得惊人。根本未曾认真查验什么宗谱,只是走个过场。他罗织了几条罪名:一是“冒充宗室,招摇撞骗”;二是“挑拨是非,引发公孙家与太守府冲突”;三是“有碍观瞻,影响涿郡安定”。人证物证?自然都有王丞相机“制造”的。

不过两日,判决便下来了:刘备冒充宗室,罪证确凿,判黥面(脸上刺字),流放辽东戍边。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屈打成招,欲加之罪。但乱世之中,谁又敢为一个无根无基的落魄汉室子弟说话?

刘备在狱中接到判决,如五雷轰顶!黥面流放,这比杀了他还难受!这将彻底剥夺他所有的尊严和未来的可能性!他愤怒地咆哮,申辩,却无人理会。冰冷的镣铐和狱卒的皮鞭让他认清了现实。

巨大的绝望和不甘吞噬了他。他缩在牢房角落,目光呆滞,昔日那份沉静和志向被彻底击碎,只剩下无尽的怨恨。恨公孙越的跋扈,恨王允的奸诈,恨刘卫的软弱,更恨刘乾!若不是他当众质疑,若不是他将自己“请”入府中,自己何至于落入如此境地?!他刘乾分明就是假仁假义,将自己当成了棋子牺牲掉!

然而,就在判决下达的当日下午,郡丞王允却忽然亲自来到了大牢,还带来了一桌不算太差的酒菜。

屏退左右后,王允看着面容憔悴、眼神麻木的刘备,叹了口气,假惺惺道:“玄德公啊,此事……唉,本官也是奉命行事,多有得罪了。”

刘备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王允压低声音道:“玄德公,其实……此事也并非全无转圜余地。公孙公子那边……或许可以疏通一二。只要玄德公愿意写下一份悔过书,承认自己冒充宗室,并承诺永不踏入幽州地界,公孙公子或许愿意网开一面,让府君改判……”

刘备眼中猛地爆出一丝光彩,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写悔过书?承认冒充?那等于彻底否定自己的出身和信念!这与黥面流放又有何异?都是奇耻大辱!

但他……真的甘心就这样被毁掉吗?蝼蚁尚且偷生……

王允观察着他的神色,继续蛊惑道:“玄德公,大丈夫能屈能伸。暂且隐忍,离开这是非之地,他日或许还有东山再起之时。若硬抗到底,这戍边之路……山高水远,盗匪横行,恐怕……唉……”他话语中的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刘备浑身一颤。他听懂了对方的暗示:不合作,就是死路一条!

巨大的恐惧和一丝求生的渴望,最终压倒了骄傲。他颤抖着,声音沙哑:“笔……笔墨……”

王允脸上露出一丝得逞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