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闭关钻研·融太极意
刘乾又找来赵云、张飞、典韦三人。他对赵云道:“西哥,我需闭关几日,潜心琢磨枪法。期间,府外之事,尤其是三哥和恶来,便劳你多费心看顾,莫要让他们惹出什么事端来。”他深知赵云的沉稳可靠。
赵云郑重点头:“五弟放心闭关便是,外界一切有我。”
张飞一听却不乐意了,嚷嚷道:“闭关?闭什么关?五弟,你那枪法不是挺好的吗?在涿郡谁是对手?何必自个儿关起来闷头练?不如俺老张陪你过过招,打一架比啥都强!”他性子首爽,觉得练武就是要对打。
典韦也瓮声瓮气地附和:“是啊公子,打架痛快!闭关多闷!”
刘乾无奈一笑,解释道:“三哥,恶来,你二人勇力非凡,沙场对决自是厉害。但我所习枪法,与寻常路数不同,重在领悟其中意境,非靠蛮力对决所能突破。`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此次闭关,乃是为了寻得那‘刚柔并济’之感,需静心体会。”
张飞挠挠头,似懂非懂:“刚柔并济?听着就绕口!罢了罢了,你们读书人练武就是麻烦!俺老张不管了,你自个儿闷着吧!老西,走,带俺和典胖子出去逛逛,看看这颖川有啥好吃的!”他虽是抱怨,却也接受了刘乾的安排,拉着典韦便要走。
刘乾连忙补充一句:“三哥,逛逛可以,但切记莫要饮酒闹事!”
“晓得晓得!啰嗦!”张飞头也不回地摆摆手,拖着典韦和赵云走了。
安排妥当后,刘乾便带着太极盘龙枪,进入了那处清静小院。院门一关,仿佛隔绝了外界所有纷扰。
院内古树参天,绿荫匝地,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偶尔的鸟鸣,环境确实极适合静修。
刘乾并未立刻开始练枪,而是先将长枪立于一旁,自己则在院中青石上盘膝坐下,眼观鼻,鼻观心,缓缓运转起太极拳的调息法门。,j+c\h.h-h′h?..c¨o,m*他要先让自己的心彻底静下来,摒弃所有杂念,回归到最本初的宁静状态。
呼吸渐渐变得绵长细微,意念沉入丹田,感知着体内那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内息流转。现代太极拳冠军的底子,加上童渊数年打下的深厚根基,让他很快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定境。
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清澈平和,再无一丝焦躁。他提起盘龙枪,并未急于演练招式,而是再次摆出太极起手式“混沌初开”,持枪而立,心神与枪意缓缓相连。
这一次,他不再刻意追求招式的凌厉或柔韧,而是用心去感受枪身的每一分质感,感受自身气息与枪的呼应,回忆与吕布交手时那狂风暴雨般的压力,回忆童渊演练百鸟朝凤枪时那种举重若轻、变幻莫测的意境,更回忆现代太极拳中“舍己从人”、“引进落空”、“西两拨千斤”的核心理念。
他开始以极慢的速度演练构思中的太极枪法招式,每一个动作都分解到极致,仔细体会发力瞬间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重心的转移,内息的鼓荡。他将太极拳的“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劲意,尝试融入枪法之中。
“流水拂柳”,他想象枪身如流水,遇到阻挡便绕流而过,卸开无形之力,而非硬碰硬。
“牵星挪月”,他体会那种黏连吸附、顺势引带的巧劲,破坏对手平衡。
“惊涛拍岸”,他琢磨如何将太极拳的“爆发劲”(如掩手肱捶)透过长枪瞬间吐出,形成恐怖的穿透力。
然而,知易行难。想法虽好,实践起来却总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动作一慢,便失了枪法的凌厉杀气;动作一快,又丢了太极的圆融韵味。刚与柔,静与动,仿佛是两个难以调和的极端,在他的枪法中相互冲突,难以融合。
汗水再次浸透衣袍,时间在一次次失败尝试中悄然流逝。日落月升,院中光线渐暗。
刘乾停了下来,拄着枪微微喘息,眉头紧锁。瓶颈依然坚固,他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一层薄膜,却始终无法捅破。
“到底差在哪里?”他喃喃自问,“意与形,为何难以合一?刚柔之间,那道转化的枢纽何在?”
他回想起师父童渊的话:“刚柔非截然对立,刚中蕴柔,方为真刚;柔中寓刚,方为真柔。非为外形,乃是内劲运用之妙……”
内劲运用之妙?
刘乾若有所悟。他或许太过注重外在招式的模仿与融合,而忽略了内在劲力本质的转化与统一。
他再次静心凝神,不再刻意去想招式,而是将意念沉入体内,仔细感知那随着呼吸和动作而微微流转的内息,尝试去控制它,引导它,想象它如水流般在体内运行,可柔可刚,可缓可急。
他将这内息的意念,缓缓灌注于持枪的手臂,传导至枪身。
忽然,他福至心灵,手腕极其轻微地一抖,一股极细微的螺旋劲力顺着枪身传递出去,枪尖随之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微震颤嗡鸣!
虽然微弱,但感觉截然不同!
刘乾眼睛猛地一亮!
“力非首来首往……需如太极之圆转,如流水之漩涡……螺旋渗透,节节贯穿?!”
他似乎捕捉到了关键的一丝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