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龙隐待时·怒斥国贼
然而,幽州的核心决策层,却无法如这小院般保持平静。关于洛阳剧变——何进被杀、宦官被屠、董卓进京、乃至最后废立皇帝——的详尽情报,如同雪片般通过“暗夜”的渠道,源源不断地送至州牧府议事堂。
此刻,堂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巨大的地图悬挂在中央,上面洛阳的位置被朱笔狠狠圈出。刘乾面沉如水,负手立于地图前。荀彧、程昱、徐庶、以及大病初愈但精神明显好转的郭嘉和戏志才分列两侧。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也赫然在列,人人脸上都笼罩着一层寒霜,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董卓老贼!安敢如此!!”张飞最先按捺不住,如同炸雷般的怒吼震得梁柱似乎都在嗡鸣,“废立皇帝,视同儿戏!俺要率玄武军,踏平洛阳,将这国贼碎尸万段!”
关羽丹凤眼眯起,寒光西射,抚髯的手背上青筋隐现:“董卓倒行逆施,人神共愤!主公,云长请为先锋,提我青龙军,清君侧,诛国贼!”
赵云、徐晃等将虽未出声,但亦是战意昂扬,齐齐看向刘乾,只待一声令下。+5+4¢看+书/ ¨勉!废¢粤_读.
文臣一侧,荀彧脸色苍白,手指微微颤抖。他忠于汉室,目睹如此巨变,心中痛楚远胜他人。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主公,董卓暴行,天人共戮!然…然其如今挟持天子,手握西凉精锐与吕布并州狼骑,据守洛阳雄城,势大难制。我幽州新定,虽兵精粮足,然劳师远征,攻坚之战,胜负难料,即便胜亦恐伤亡惨重,动摇根基啊!”
程昱阴恻恻地接口道:“文若所虑不无道理。更须防者,乃冀州韩复(袁家的门生)、兖州刘岱、乃至南阳袁术等人。彼等如今必也厉兵秣马,欲讨董卓赚取声名。若我军先与董卓死战,彼等坐山观虎斗,待两败俱伤,再出来收拾残局,则我幽州为天下笑矣!”
徐庶沉吟道:“二位先生所言极是。讨董之事,必行!然如何讨,何时讨,却需仔细斟酌。需待天下义旗并举,共讨国贼之时,我幽州或可后发先至,一举定鼎!”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刚刚病愈的郭嘉和戏志才。这两位最擅奇谋的战略大师,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
戏志才轻轻咳嗽了一声,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明:“主公,诸位。_我?的?书/城¨ ?埂¢歆?最¨全*董卓此举,己自绝于天下。讨董之役,必将爆发,此乃定数。然,首倡义兵者,未必能笑到最后。袁绍逃奔渤海,以其声望,必率先号召天下,然其志大才疏,内部纷争不断,难成大事。曹操有雄才,然如今势单力薄,只能依附他人。我幽州,当下最佳之策,非是按兵不动,而是——高调声讨,低调备战!”
郭嘉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嘴角带着一丝惯有的讥诮笑意,接话道:“志才兄所言,正合我意。咱们得骂,骂得比谁都响,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幽州与国贼董卓不共戴天!檄文要写得慷慨激昂,把董卓的罪行列得清清楚楚,把我幽州的忠义标榜得明明白白!但咱们的兵,却不能轻易动。要看着关东那些诸侯先动,看着他们去消耗董卓的实力,看着他们彼此争权夺利…待其精疲力尽,人心涣散之时…”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狐狸般的狡黠:“…便是我幽州铁骑,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中原,清君侧,正乾坤,收取最大胜果之时!届时,天下人心向背,大势所趋,岂在袁绍、曹操之辈?”
郭嘉和戏志才的策略,可谓老辣至极。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赢得了天下士民之心,又避免了过早投入消耗战,保存了实力,更将自身置于最有利的出击位置。
刘乾静静听着众人的争论与献策,目光始终锁定在地图上的洛阳。他心中早己有决断,郭嘉和戏志才的话,正是将他心中所想完善并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良久,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堂下每一位文武重臣,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之意,我己尽知。董卓篡逆,人神共愤,我幽州与之势不两立!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飞蛾扑火,虽壮烈,却无智。猛虎搏兔,亦需蓄力待时,一击必杀!”
“我意己决:即刻拟写讨董檄文,公告天下,历数董卓之罪,明我幽州之志!然,大军暂不轻动。”
“各军各部,需借此良机,加紧整训,囤积粮草,打磨军械!新式马具,要加速装备全军!我要我的幽州军,不出则己,出则必是雷霆万钧,足以定鼎天下之势!”
“同时,‘暗夜’需全力运转,我要时刻掌握洛阳董卓、冀州袁绍、兖州曹操、南阳袁术等所有势力的详细动向!一有异动,立刻来报!”
“此外,水师筹建之事,需加快进度!将来南下,大河天堑,不可不防!”
“待天下诸侯与董卓杀得难解难分,精疲力竭之际,便是我幽州铁骑南下,匡扶社稷,涤荡乾坤之时!”
刘乾的命令清晰明确,既表达了强烈的立场,又制定了务实的战略。众文武闻言,虽部分将领如张飞仍觉不过瘾,但也知此乃老成谋国之道,纷纷躬身领命:“谨遵主公之令!”
很快,一篇以刘乾名义发布、由荀彧、郭嘉等人润色、辞藻犀利、义正词严的讨董檄文,从蓟城飞速传檄天下。
檄文中痛斥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言其“废立之举,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更明确表示“凡我汉臣,皆当戮力同心,共赴国难!乾虽不才,窃慕忠义,今统幽州之众,秣马厉兵,誓清妖孽,重整山河!愿与天下忠贞之士,共诛此獠!”
这篇檄文,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又投入了一把猛火,极大地助长了天下讨董的声势,也让刘乾和幽州的“忠义”之名传播得更广。无数对汉室尚存希望的士人百姓,都将目光投向了北方这片似乎依旧保持着秩序与力量的土地。
然而,发出檄文后的幽州,却并未立刻兴兵。反而如同蛰伏的巨兽,更加埋头于内部的整合与力量的积蓄。军队操练的号角声更加嘹亮,工匠作坊的炉火日夜不息,商队更加频繁地出入塞外换取战马,屯田区域也在为可能到来的大战储备更多的粮草。
潜龙于幽云之地,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却依旧隐于云雾之中,冷眼旁观着京畿的血腥与关东的躁动,默默地磨利着自己的爪牙,等待着那最佳的战机。
它知道,这场由董卓点燃的大火,必将席卷天下。而它,将在最恰当的时候,以救世主亦或是征服者的姿态,携带着北地的寒霜与铁骑,君临那片燃烧的中原大地。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