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黑山归心·纳降扩土(下)
一、 分流转运,秩序井然
黑山军民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各个山口涌出,规模远超最初预估,连带家眷竟接近二十万众。若放任自流,必将对地方造成巨大冲击。所幸幽州方面早有预案。
在关羽的坐镇指挥和张辽、徐庶的细致调度下,整个分流过程展现出极高的组织度。在太行山麓预先设立的数个大型临时营地,成为了第一道枢纽。
· 登记甄别:所有下山人员,无论兵民,首先进行严格登记。姓名、原属山头、家庭成员、有何特长等,一一记录在册。由徐庶带来的文吏和军中司马负责,过程公开,杜绝欺瞒。
· 初步分流:登记后,立即进行分流。
· 精锐青壮:约五万被判定为可战之兵者,由张辽派出的军官引导,进入专门的军管营地,开始初步的整训和纪律灌输。他们被要求上交大部分重型或制式军械,只允许保留短兵刃防身。
· 壮丁及家眷:约十万壮丁和近十万老弱妇孺,则按照籍贯(若能查明)或随机分配的原则,由程昱调派的民政官员接手,编成大队,在军队护送下,前往预先划定的巨鹿、赵郡、常山等地的屯田区。′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路上设立补给点,提供稀粥饮水,虽不丰盛,但能保证不饿死人。
· 伤病老弱:单独设立营区,由随军医官和招募的民间郎中集中诊治、照料。
整个过程虽然繁忙,却有条不紊。幽州军士兵纪律严明,对待这些新降之人,态度不卑不亢,既无歧视,也无过分热情,一切按章程办事。这种高效和秩序,本身就对散漫惯了的黑山军民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廖化、裴元绍、周仓等中层头领,被要求协助维持秩序,他们亲眼目睹幽州军强大的组织能力,心中那点残存的侥幸或傲气,也渐渐消散。
二、 蓟城会晤,恩威并施
张燕在处理完初步下山事宜后,带着孙轻、王当等少数核心头领,在赵云率领的一队白马义从“护送”下,前往蓟城觐见刘乾。一路上,赵云虽礼节周到,但那支精锐骑兵无形中散发的压力,让张燕等人真切感受到了双方实力的差距。
州牧府内,刘乾设下了一场比接待庞统时更为正式的宴会。出席者除核心谋士外,还有关羽、张辽等大将,场面宏大,礼仪周全。这既是对张燕的重视,也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张燕进入大厅,见刘乾高踞主位,气度威严,两侧文武济济一堂,人人气度不凡,心中不由一凛,之前那点“山大王”的心态彻底收敛。他上前一步,依足礼数,单膝跪地:“降将张燕,拜见刘幽州!”
刘乾并未立刻让他起身,目光如炬,审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张将军请起。¢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将军深明大义,使数十万生灵免遭涂炭,此功不小。”
张燕起身,谦逊道:“燕等久居草莽,实因生计所迫。今得明公收容,己是感激不尽,岂敢言功。”
刘乾示意他入座,道:“我幽州规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将军既来,便是我麾下之臣。过往之事,既往不咎。然,从今日起,需恪守我幽州法度军规,若有违犯,与众人同罪,将军可知?”
这话既是承诺,也是警告。张燕连忙躬身:“燕明白!定当谨遵号令,约束部众!”
刘乾脸色稍霁,露出笑容:“如此甚好。我己表奏朝廷,授你平难中郎将之职。你旧部中,孙轻、王当等,亦各有封赏。至于军务……”他看向关羽,“云长,后续整编事宜,你与张将军详细商议,务必要使黑山弟兄,尽快融入我军,形成战力。”
关羽沉声应诺。张燕知道,这是要正式开始消化他的部队了,心中虽有些不是滋味,但也知道这是必然结果,只得点头称是。
宴会气氛逐渐缓和。刘乾问起太行山中风土人情,张燕一一作答。郭嘉、贾诩等人也不时插话,言语间既肯定了黑山军往日的艰难,也指出了其不足,更描绘了融入幽州后的美好前景。这番恩威并施、软硬兼的手段,让张燕彻底认清现实,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在新环境中立足。
三、 整编磨合,挑战重重
大规模的整编在冀州几个大营同时展开。过程远非一帆风顺。
军纪冲突:黑山军自由散漫惯了,对幽州军严格的作息、操练、内务条例极不适应。起初几日,酗酒、斗殴、顶撞军官之事时有发生。负责整编的张辽展现出极大的耐心和铁腕,一方面重申军纪,对违令者严惩不贷,当众执行军棍,毫不留情;另一方面,则让幽州老兵与新降者同吃同住,以身作则,并改善伙食,按时发放饷银,让其感受到正规军的待遇。
编制打散:将黑山军打散混编入各军,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许多黑山士兵只认原来的头领,对陌生军官心存排斥。幽州军官则采取怀柔策略,在训练中公平对待,在生活中关心士卒,并不断宣扬幽州的共同目标和荣誉感。同时,将廖化、周仓等表现较好的原头领,提拔为基层校尉、都尉,给予一定职位,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黑山营”的建立:对于精选出的五千擅长山地作战的士兵,单独成立“黑山营”,由张燕遥领(人留在蓟城),实际由王当担任副将负责日常管理,并配备幽州派的军官负责战术指导和纪律监督。这支部队作为特殊力量保留了下来,但核心己被掌控。
西、 屯田安民,根基初奠
与此同时,庞大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划定的屯田区,早己有官吏和先期到达的民工搭建好了简易窝棚,划分了地块。壮丁们领取到崭新的农具和饱满的粮种时,许多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对他们来说,拥有自己的土地,安稳度日,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州府派来的农官指导他们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头一年,赋税全免,州府还提供口粮接济。虽然生活依旧清苦,但希望就在眼前。以往山寨中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维系新归附民心最重要的基石。
五、 隐忧潜藏,未来可期
当然,隐患并未完全消除。部分黑山旧部对失去自主权仍心存芥蒂;张燕在蓟城虽受礼遇,实同软禁,其旧部中难免有人念念不忘;彻底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更需要时间的磨合。
但总体而言,黑山军的归降与消化,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幽州兵不血刃,消除了侧翼威胁,获得了数万有生兵源和大量劳动力,版图和控制力深入太行山区。更重要的是,此举向天下昭示了刘乾集团不仅有能力武力征服,更有胸襟和手段容纳、改造西方势力。
当第一批完成基础整训的黑山军士兵,穿着幽州军制服,昂首挺胸地走上训练场;当第一批黑山移民开垦的荒地上长出绿油油的禾苗时,意味着这股曾经搅动河北的庞大力量,己然开始融入幽州这台强大的战争机器,并为即将到来的并州之战,乃至更广阔的争霸事业,注入新的血液。纳降扩土,黑山归心,幽州的根基,愈发深厚雄浑。
(第二百八十六章 黑山归心·纳降扩土(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