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我们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高

苏小婉正指挥着几个帮厨,将一大盆刚出锅的红烧肉端上窗口。^k_a!n¨s\h?u\z¢h¨u-s/h.o,u~.*c′o^m?

工人们正陆续走进来,排队打饭,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意。

整个食堂窗明几净,热闹却不混乱。

刘健愣住了。

他去过太多工厂,工人的午餐,要么是自带的冷饭,要么是收费的、菜色寡淡的大锅饭。

像峰牌这样,免费提供一荤一素一汤,而且看起来如此可口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摄影师下意识地举起了相机,拍下了工人们打饭时满足的表情。

“李厂长,你们的伙食标准,很高啊。”

刘健由衷地感叹。

“工人们干的是体力活,吃不好,哪来的力气。我们把他们当自家人,在家里吃饭,总不能还收钱。”

李子明说得云淡风轻。

刘健没再说话,但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丝触动。

离开食堂,他们走向工厂深处。

一间挂着“质量检测部”牌子的房间,引起了刘健的注意。

推开门,张援朝正和几个技术员围着一台崭新的、造型精密的仪器在调试。

“这是我们刚从德国买回来的高效液相色谱仪。_l!o*v!e*y!u?e¨d?u.._n!e.t¨”

张援朝扶了扶眼镜,向他介绍。

“可以精确分析出饮料里的各种成分含量,比如维生素C,或者糖分的具体种类。”

“就为了检测一瓶汽水?”

刘健有些无法理解。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张援朝拿起桌上那本蓝色的手册。

“我们厂里出去的每一瓶饮料,从原料到成品,都要经过三十多道检测。所有的数据,都要符合这本手册上的标准。”

“我们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出百分之三十。”

刘健接过那本厚厚的手册,翻看着里面密密麻麻的图表和参数。

他感受到了那里面蕴含的一种严谨到近乎固执的力量。

最后,他们才回到李子明的办公室。

刘健拿出了采访本,但他发现,自己准备的那些关于劳资关系、产品质量的尖锐问题,似乎都失去了意义。

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

“李厂长,能跟我讲讲,您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个工厂吗?”

他换了一个问题。

李子明笑了。

他没有讲什么宏大的理想。`1′4~k¢a·n¨s~h!u!.,n+e!t·

他讲了自己下岗后的迷茫,讲了和赵大刚、张援朝凑钱买下小作坊的窘迫。

他讲了赵大刚为了一个订单,陪人喝到胃出血。

他讲了张援朝为了一个配方,在实验室里睡了一个星期。

他也讲了为了给工人一个家,顶着财务主管和副厂长的反对,坚持办食堂、盖宿舍的决定。

他的叙述很平实,没有渲染,没有拔高,只是在讲述一段经历。

刘健的笔在采访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他几乎忘了自己是在采访。

他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这是一个关于普通人,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一份对品质的坚守,闯出一片天的故事。

采访结束时,刘健站起身,郑重地对李子明说。

“李厂长,谢谢你。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写这篇报道了。”

两天后,《海城日报》的经济版,用一整个版面,刊登了一篇深度报道。

标题是:《峰牌启示录:一瓶汽水背后的良心与梦想》。

报道里,有食堂里热气腾腾的红烧肉,有质检室里严谨的德国仪器,更有李子明、赵大刚、张援朝三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这篇文章,在海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峰牌汽水,不再仅仅是一种好喝的饮料。

它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本土企业拼搏精神和良心品质的符号。

厂里的电话,再一次被打爆了。

这一次,打来的不光是订货的,还有市里其他企业的厂长,想来学习经验。甚至还有外市的报社,想要转载这篇报道。

李子明拿着那份报纸,心里清楚,峰牌的品牌护城河,已经开始真正筑起了。

赵大刚一脚踹开办公室的门,手里的报纸被他捏得变了形。

“老李,你看看这写的什么狗屁东西!”

他把那张印刷粗糙的《海城商报》拍在李子明的办公桌上。报纸的头条用夸张的字体写着:《揭秘峰牌汽水发家史:是创业神话还是带血的资本?》。

文章内容极尽抹黑,把峰牌汽的成功归结为投机倒把,把高薪福利歪曲成收买人心的手段,字里行间暗示他们的产品质量存在巨大隐患。

李子明拿过报纸,一字一句地看完了。他没说话,只是把报纸整齐地叠好,放在一边。

“妈的,这帮写字的,给钱就什么都敢编!”赵大刚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兽。“我现在就带人去报社,非把他们编辑的嘴撕了不可!”

“坐下。”李子明开口了。

赵大刚一愣,还是气冲冲地坐回沙发上。

“你去找他,然后呢?打一架?我们是占理,可闹大了,别人只会说我们仗势欺人。”李子明把桌上的茶杯推到他面前。“他骂我们,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式骂回去。”

“那怎么办?就让这盆脏水泼我们身上?”赵大刚不服气。

李子明拿起那份报纸,在手里掂了掂。“他不是说我们是带血的资本,说我们没有良心吗?”

他把报纸扔进垃圾桶。“那我们就做一件有良心的事给全海城看看。”

赵大刚没明白他的意思。

李子明拿起电话,拨了内线。“钱厂长,老张,都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几分钟后,钱卫和张援朝也到了。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他们都看到了赵大刚的脸色。

李子明直接开口:“我准备以公司和我们几个创始人的名义,给市福利院捐一批物资。另外,我想设立一个‘峰牌助学金’,专门资助海城的贫困学生。”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什么?”赵大刚第一个跳起来。“老李你疯了?那边刚骂我们,我们这边就去捐钱?别人会怎么想?会说我们心虚了,花钱买名声!这是作秀!”

钱卫也扶了扶眼镜,谨慎地说道:“李厂长,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时机不对。现在做这件事,很容易被人误解动机。而且,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刚上了新设备,财务压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