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爆款
当着所有人的面,赵大刚撕开封条,打开箱子。
一个箱子里,是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茶叶。另一个箱子里,是装着浓稠果浆的玻璃罐。
李子明拿起一撮茶叶,递到那位周工面前。“周工,您是专家,您看看。这是我们‘东方新茶’用的茶叶,春季采摘的特级烘青绿茶。我们是把茶叶萃取出原液,再调配制成。而不是用茶粉和香精。”
他又打开一罐果浆,一股纯正的水果香气立刻散发出来。
“这是我们‘甜心果汁’的原料,鲜果打浆,不加一滴水,不加一点色素。所以颜色才这么纯正。”
他看着周围的经销商,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发布会。
“我们的生产线,引进了德国最先进的uht瞬时灭菌技术。张援朝厂长带队攻关,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料的风味和营养。所以我们的豆奶没有蒸煮味,我们的果汁有鲜榨的口感。”
“我们的每一个批次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二十七道检测。从原料采购到成品罐装,所有数据全部存档。我今天带来的这些文件,就是我们部分产品的质检报告和原料采购合同。′齐¨盛.小,说?网, `追?最?新^章_节?大家都可以看。”
赵大刚立刻把怀里那厚厚一摞文件分发给靠得最近的记者和经销商。
人群安静地听着,翻看着。他们脸上的怀疑,逐渐变成了好奇,又从好奇,变成了震惊。
王建国看着这一幕,双拳在身侧不断攥紧又松开。他完全没有料到,对方的准备会如此充分。这不像是来应战的,倒像是早就准备好的一场表演。
一个小时后,质检办公室的门打开了。
周工拿着几份报告走了出来,他的表情比之前更加严肃。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检测结果出来了。”周工清了清嗓子,拿起第一份报告。“首先是两款玻璃瓶汽水的对比检测。”
“北冰洋汽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优良标准。主要甜味剂为蔗糖,混有部分糖精。”
“峰牌金典1984,各项指标……远超国家优良标准。甜味剂为百分之百一级白砂糖,无任何人工甜味剂。二氧化碳含量比标准值高出百分之十五。”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赵大刚的腰杆瞬间挺直了。
王建国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接下来,是果汁(果味)饮料的检测。-三^叶¢屋` *无?错~内-容·”周工拿起第二份报告。“根据国家标准,果汁饮料的原果汁含量应不低于百分之十。”
“北冰洋橘子汽水,检测出的原果汁含量为百分之十二,符合标准。”
“峰牌甜心果汁……”周工看着报告,停顿了一下,才继续念道,“检测出的原果汁含量为……百分之九十八。其余为少量稳定剂和天然蔗糖。”
百分之九十八!
这个数字一出来,整个走廊都炸了。
“我的天!这哪是果汁饮料,这根本就是纯果汁啊!”
“卖两块五,太值了!”
王建国的身体晃了一下,他旁边的手下赶紧扶住了他。
李子明依旧平静,他看着周工,等着最后的结果。
“最后,是关于‘东方新茶’的检测。”周工举起最后一份报告。“我们并未在其中检测出任何人工香精、茶粉或茶多酚替代成分。其主要成分,确实为天然茶叶萃取液。从成分看,这是一款全新的、高品质的即饮茶产品。”
周工放下报告,看向李子明,又看向王建国。
“结论很明确。峰牌食品厂送检的三款产品,品质优异,完全符合其宣传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和误导。尤其是甜心果汁和东方新茶,在用料和工艺上,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
“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
死寂。
长久的死寂之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经销商,所有被李子明刚才那番话打动的商人们,都在用力鼓掌。记者们的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王建国面如死灰。他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在绝对的事实面前,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他输了,输得体无完肤。
“王厂长,现在,你还觉得我们的产品有问题吗?”李子明走到他面前,平静地问。
王建国猛地推开身边的人,拨开人群,狼狈地向外挤去。
“李厂长!”一个记者把话筒举到李子明嘴边,“请问,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打压,您现在最想说什么?”
李子明接过周工递回来的检测报告,把它高高举起,面向所有人。
“我不想说什么打压,我只想说一件事。”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走廊。
“在食品行业,在京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花里胡哨的营销都没用,拉帮结派的打压也没用。品质,是唯一的通行证!”
话音落下,人群再次沸腾。
“李厂长说得好!”
“这才是做企业的良心!”
还没等记者继续提问,一个山西口音的经销商已经挤了过来,一把抓住李子明的手。
“李总!别说了!河南总代理,我要了!我先签!合同呢!”
“等等!我是江苏的!江苏市场更大!李总,先考虑我!”
“我们东北也要!冰红茶这东西,在东北肯定火!”
瞬间,李子明被狂热的经销商们团团围住。
赵大刚和队员们赶紧上来维持秩序,却根本挡不住。
李悦在展台那边已经听到了消息,她带着人冲过来支援,脸上是控制不住的狂喜。
办公室里的那场豪赌,在京城,在这小小的质检办公室门前,赢了。
赢得彻彻底底。
一个胖胖的经销商挤在最外面,急得满头大汗,他从包里掏出一个大哥大,对着里面吼道:“喂!财务吗!马上准备五十万!不!一百万!给我打到峰牌的账上!对!抢代理权!”
京城,友谊宾馆的套房里,气氛热烈得快要烧起来。
地上、桌上、沙发上,铺满了盖着红章的合同。王会计戴着他的老花镜,带着两个年轻的财务,正一张一张地清点,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三个人脑门上全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