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尊严

他站起身,对着刘师傅,也对着他的家人,郑重承诺。_a~i_h·a?o\x/i¢a~o`s_h^u,o!..c-o\m/

“刘师傅,您放心。”

“您说的每一位师傅,我都会亲自去请。不但要请,我还要给他们全市场最高的工资。我给他们解决养老,解决住房!”

“我李子明,要让所有为我们造出最好瓶子的老师傅,都能有尊严地工作,安心地生活!”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镇住了。

刘师傅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尊严。

这两个字,比任何金钱都更能打动这些老工匠的心。

“好!”他重重一点头,“我这条老命,就交给你了!”

气氛热烈到了顶点。

张援朝也被李子明的豪情感染,激动地拍着桌子。

然而,一片兴奋之中,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热度褪去几分。

他看向李子明,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子明,情绪归情绪。把老师傅们请回来,工资、住房、养老……这是一大笔钱。”

“还有,咱们盘下的那个老厂房,就是个空壳子。光是修复那座玻璃窑,恐怕就是个天文数字。”

张援朝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屋子的空气瞬间凝固。+小~说^宅! +首`发!

“这笔钱,从哪来?”

张援朝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屋子的空气瞬间凝固。

钱。

这个字,比任何劝阻都更有分量。

刚刚还热烈到沸腾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刘师傅眼中的光亮黯淡了下去,他老婆和儿子脸上露出了“看吧,我就知道”的复杂神情。

是啊,豪言壮语谁都会说。但修复一座德国老窑,养活几十个顶尖的老师傅,还要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这背后是如山一般沉重的资金压力。

刘小兵撇了撇嘴,没敢出声,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牛皮吹破了。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李子明的身上。

面对这足以压垮任何人的质问,李子明却笑了。

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反而十分从容地坐回到椅子上,给刘师傅和张援朝续上茶水。

“援朝哥,你问到点子上了。”

他的镇定,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屋子里凝固的空气,似乎又开始流通。

“如果光靠我们自己那点家底,别说修复炉子,请回老师傅们了,恐怕连买下厂房的资格都没有。”

这话一出,刘小兵的嘴角几乎要咧到耳根。e`z!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然而,李子明下一句话,就让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但是,谁说这件事,要我们自己掏钱了?”

李子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刘师傅,各位。我要做的,不是一桩亏本买卖,也不是什么慈善事业。”

他放下茶杯,环视一周,一字一句道:“我要做的,是一笔双赢的买卖。一笔我们和市政府,都稳赚不赔的买卖。”

市政府?

这三个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懵了。

一个开饮料厂的小老板,怎么跟市政府扯上关系了?还双赢?

张援朝也是一头雾水:“子明,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子明没有直接回答。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厚厚的、用牛皮纸封面精心装订好的文件。

“啪”的一声,文件被放在桌子中央。

封面上,一行黑体大字,触目惊心。

《关于盘活原国营红星玻璃厂资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打造江城特色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可行性报告》。

办公室里,只有粗重的呼吸声。

刘师傅颤抖着手,想要去拿,却又不敢。他当了一辈子工人,从未想过,自己命运的转折点,会以这样一份文件的形式,出现在眼前。

“在我们来找您之前,这份计划书,我已经熬了三个通宵,改了八遍。”

李子明把文件推到众人面前。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刘师傅您和各位老师傅,就是我们最需要的那阵东风。”

……

第二天,江城市政府办公楼。

李子明和张援朝坐在周书记办公室的沙发上,略显局促。

张援朝是第一次进这种地方,手心全是汗,坐姿僵硬。

李子明虽然也是第一次,但他的表现却截然不同。他腰杆挺直,神态自若,仿佛来这里不是求人办事,而是洽谈合作。

周书记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疲态。市里最近的担子很重,尤其是那几个半死不活的国营老厂,成了他心头最大的石头。

“小李老板,久仰大名啊。峰牌饮料,现在可是我们江城的明星产品。”周书记客气地开口,秘书立刻送上两杯热茶。

“周书记过奖了,我们只是想为江城做点实事。”李子明不卑不亢,顺势将那份计划书,双手递了过去。

“这是?”周书记有些意外。

“一份不成熟的想法,想请周书记斧正。”

周书记接过计划书,目光落在封面的标题上。

只一眼,他那略带疲惫的神情就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专注。

《关于盘活原国营红星玻璃厂资产……》

红星玻璃厂!

这正是压在他心头最重的那块石头!厂子倒闭好几年了,地皮荒着,设备烂着,几百号下岗工人三天两头来市里要说法,成了维稳的重大隐患。卖地皮?那些工人怎么办?不卖?市财政根本无力填这个窟窿。

简直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谁碰谁倒霉。

周书记打开计划书,一页一页地翻看。他的速度越来越快,呼吸也渐渐变得急促起来。

张援朝在一旁紧张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他看不懂计划书里那些复杂的数据和分析,但他能看懂周书记的反应。

那是一种发现了宝藏的反应!

“盘活不良国资……吸纳下岗工人……打造高端玻璃制造产业链……出口创汇……”

周书记嘴里喃喃念着计划书里的关键词,每念一个,他的眼睛就亮一分。

这份计划书,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它完美地解决了市政府最头疼的两个问题:如何处理不良国资,以及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的兜底,而是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