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围(二合一)

黄丹在之后几天里,围绕着太湖湖畔划了一圈的船,发现除了个别几处不好行走的地方,四面八方都有人活动。}e

这些人来自于太湖周围的城镇,苏州城、吴县、木渎镇、望亭镇、无锡城、宜兴城、张渚镇、湖洑镇、水口镇、长兴城、湖州城……

黄丹从这些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此时的金军,已经渡过了长江,并且直奔建戛纳(现南京)而去。

看样子,那些金军也认为,整个长江以南最适合当做皇都的,便是这建戛纳了。

但宋廷显然是提前想到了这一步,因此他们暂时居于杭州。

只是金军这一次南下,带上了许多北宋旧臣,有这些北宋旧臣帮助收集与分析信息,他们也很快知道了赵构他们不在建戛纳。

可当时金军已经兵临建戛纳,想要直接全军南下,也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了。

由于有长江的阻隔,他们这支金军就等于是孤军无援,如果被人断掉后路,是真的会被困死在这片土地上的。

因此,他们需要留有一条后路,建戛纳这个临江大城,便是他们的好选择。

不是说其他沿江城市不行,主要还是他们被固有的信息欺骗了,一头撞上了建戛纳。

他们此时撤退,如果被建戛纳的士兵纠缠,从而拖到其他几路宋军的到来。

没有地利优势的情况下,金军也会是很头疼的。

谁叫这长江以南,可以说是丘陵遍地,不象是华北平原一样,适合金军的骑兵发威。

本身宋、金两方的军力,就是宋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金军则是骑兵强大。

但长江以南的局域,不是丘陵就是发达的水脉,从而将大地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让骑兵无法发挥出他们最擅长的优势来。

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是废掉了金军的一臂,之所以这种情况下,金军依旧所向披靡。

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气势上,金军常战常胜,自信心已经上来了。

宋军则是连连失守,以至于远远见到了金军的身影,那些士兵就已经开始思考等下怎么样才能逃走了。

一方想着怎么杀人,另一方则是想着怎么逃跑,结果就是金军打到哪里,宋军就退到哪里。

宋军在撤退的过程中,数量自然是越来越少,少的那一部分,真正被金军杀掉的并不多,也就占据两、三成,剩下有五、六成主动逃走的。

宋军的构成,大体有两个部分,为禁军和厢军。

厢军就是此时各州镇兵,名为常备军,其实就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

这些杂兵的主要来源是招募饥民,以及部分来自流配服役的罪犯。

所谓的贼配军,便是指的那部分脸上刺字,被发配到军中充当杂役的罪犯。

这些人原本就是罪犯,又是被迫充军,自然不会有什么作战意志。

这些贼配军的数量占比,在整个厢军中并不算多,平时因为被周围士兵看管,也不可能做些什么。

但是到了金军南下的时候,整个宋军都在逃跑,自然就没有人再盯着他们这些贼配军了。

趁此机会,这些人就在逃跑中,故意与大部队分离,跑到荒郊野外之中。

之所以金军每次南下,沿途的局域就会出现大量强盗劫匪,实际上就是这些从军队里逃走的贼配军重操旧业了。

开始的时候,主动逃跑的还主要是贼配军,可随着宋廷丢失的土地越来越多,那些主动当兵的人也开始逃跑了,最终大多都选择了落草为寇。

远的不说,单是这太湖周围,黄丹就看到了不下五波,身上穿着宋军服饰之人。

这些人抱团取暖,与之前那些匪徒团伙达成了某种默契,各自占据了湖畔不小的一块局域,并主动向周围逃难之人下手,劫掠他们的物资。

太湖毕竟占地面积极大,这些人为了安全又要抱团。

这就导致黄丹只要愿意,还是能够找到安全上岸的位置。

可让黄丹难受的是,他上岸没有一段时间,就会有附近的匪徒前来查探情况。

这些人都是带着长刀长枪的,黄丹只能选择避开。

如此一来,他每天能够搜索到的资源数量是越来越少,除了木柴还能够保证获取,这打猎已经成看天吃饭了。

如果运气好,黄丹还能够在那些人靠近之前,打到一两只野味。

运气不好的话,他连续三天什么野物也没有碰到。

毕竟那些人也是要吃饭的,随着他们对于太湖周围野物的狩猎,黄丹所能收获的数量自然会减少。

对于这一情况,黄丹虽然担心,可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倒不是说黄丹真的对那些人没有办法,黄丹通过观察与几次简单的照面。

判断出了这些人的实力,都属于那种学习了最基础的招式,可体内没有丝毫内力的。

内力与招式之间的关系,在黄丹看来就象是子弹与枪。

没有内力,就好象是枪没有了子弹。

虽然也能当成烧火棍打人,可终究发挥不了其真正的威力。\求!书?帮_ ·最,新-章.节·更/新¢快^

而内力,只要配合上招式,哪怕是最粗浅的招式,也是能够发挥出远超常人所能抗衡的威力来。

只是这内力与枪中的子弹一样,都是有数的,威力虽然大,可一旦用完了,就又变成了烧火棍。

黄丹现在面对那些湖畔的匪徒,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凭借他的实力,可以轻松在七、八人的包围中杀死两、三个人,可之后就会陷入剩下之人的围攻。

黄丹倒是可以借助轻功逃走,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黄父在还在湖中岛上呢。

他自己或许能够逃走,可之后只要在太湖上出现,便必然会被那些人盯上。

太湖之上没有什么太多的视线遮掩,只要有心是很轻易就能发现他们藏在那座岛上的。

届时,便是悲剧降临的时候。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考量,黄丹才处处躲避,每每都会在那些前来搜索他的匪徒靠近前就离开。

可他的躲避,现在却是变得越发困难。

一方面是太湖湖畔逐渐被那些匪徒清占,近处的资源都被他们清理干净。

黄丹如果想要有所收获,便必须要深入湖畔林地更远的距离。

如此一来走的路程更远,花费的时间更多,便必须缩短自己探索的时间。

同时因为在湖畔上深入的距离更远,被人堵住的可能也更大,便必须要行动的更加小心,分散掉的精力也更多。

黄丹有一次就差点,被十几人从两个方向共同围堵在陆地上。

正是有了这一次的经历,黄丹才在之后的行动中,愈发小心,收获也是愈发的少。

黄丹正与黄父一起,围坐在小岛上的火堆旁,手中木棍有一下没一下地捅着火焰下的木柴。

黄丹此时已经有三天时间没有撑船出湖了,只偶尔会在附近水域里抓一些河鲜。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些匪徒,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将手伸向了太湖之上。

黄丹所处的湖中心并没有多少船只,可靠外一些的位置,隔个几百上千米就能看到一艘小船。

这个距离,在陆地上凭借着树木、山石之类的遮掩,还是有可能躲避的。

可在这平静的水面上,根本就无法躲避掉那些人的视线。

为了不将那些人引到这里,黄丹才一直蹲在这湖中岛上。

黄丹也知道如此行为,其实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而只是在逃避问题。

可他现在也实在是做不了什么,每日除了修炼就是修炼。

黄父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除了叹气什么也没有说。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十馀日,这天下午的时候,三五只竹筏靠近到了黄丹父子所在小岛。

那些人靠近的方向,正好是背风位置,因此黄丹并没有提前发觉。

当那些人围上来的时候,距离小岛位置已经不足四十米。

此时岛上的竹棚,已经在父子两人的努力下,变成了一座小竹屋,黄丹正在屋里打坐。

在打坐的过程中,黄丹九成的意识都沉浸在自己体内,随着内力的流传而时刻感受自己身体的情况。

仅剩下的那一成意识,无意识地接收到了外界的声音。

耳朵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微微向后拉伸,以探寻声音的来源。

本身便是逆风,又有屋子的阻隔,黄丹根本无法进行仔细分辨。

可也将他从打坐中唤醒,睁开了自己的双眼。

“谁?”

黄丹下意识地问了一声,可紧接着就察觉到了不对,整个人好似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

两步便从竹屋内跨出,看到黄父正在竹屋前的鱼笼处忙碌。

黄丹刚要放下心来,却又觉察出不对。

黄父每天都会来此处查看鱼笼,可这并不会将黄丹从打坐中唤醒。

他当即就是一个闪身,从地面跳到了竹屋屋顶,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看到那几艘向着小岛而来的小船和竹筏。

‘坏了!’

“爹,快进屋里拿上家伙,有人过来了!”

黄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黄丹说的是什么,直到转过身来看到黄丹正半蹲在屋顶,向着小岛后方位置探望的模样。

他才将这句话与之联系起来,并快速向着屋子里跑去,将黄丹之前制作的简易弩翻找出来。

弓与弩,并不是拿起来就能用的,平日里为了保证其不损坏,是要将弓弦卸下来的,只有在要用的时候才会上弦。

而黄丹制作的这个弩,从制作出来之后,一次都没有用过,因此这弓弦也一直都没有上。

黄父在给弩上弦的时候,黄丹也没有闲着,从屋顶跳下,跑到竹屋侧面,去拿那些制作好的木头鱼叉。

黄丹虽然有一手铜钱镖的暗器手法,可暗器在于暗,而不是在于杀伤力。

是在追求不被敌人发觉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威力。

但现在的情况是,外面那些拿刀拿叉的人,明显不需要黄丹使用什么隐蔽手法,而是应该使用省力且威力大的手段。

被人摸到了老巢,黄丹知道此事必然不可能善了。

一共七只鱼叉,六枝背在背上,一支拿在手中,他再一次跳上了屋顶。

等待着那些人靠的更近一些,手中的鱼叉直接被黄丹投掷了出去,正中其中一个竹筏上撑杆之人的胸口。

强大的力量,不仅让鱼叉轻易刺穿那人的胸口,更是撞得那人一个后仰,就直接倒栽到了太湖之中。

突如其来的攻击,甚至都没有让那人反应过来疼痛。

可落水后的肺部呛水,连带剧烈挣扎引动的伤口撕裂,却是让那疼痛感重新浮现了上来。

“什么?快上岛!”

六艘小船一共十四个人,见到自己的同伴受击落水,其中一人最先反应过来,并向着黄丹的方向喊了一声。

随着此人的呼喊,除了撑杆人落水的竹筏外,剩下五艘小船全都加快了向小岛行进的速度。

剩下那个竹筏上的人,则是将手伸向落水的同伴,想要将之从水中拉起。

可不想对方挣扎的太过剧烈,竟然拉的竹筏倾斜,让他的同伴也一起落了水。

听到身后同伴落水的呼喊,那些人都下意识回头查看。

黄丹趁着他们回头的这个时机,再次丢出了一支鱼叉,目标正是之前开口的男子。

这些人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逃兵,穿的都是制式的绛红色军袍。

宋军着甲率是很高的,但这些除了那个开口男子之人外,剩下之人都没有着甲,外加他们刻意用红布遮掩住了额头部分,显然都是贼配军。

那个开口男子,外面罩了一件红色的军袍,但因为回头的动作牵动了上半身的活动,露出了内里的铁甲。

见到铁甲反射光芒的瞬间,黄丹就知道不好。

‘这一鱼叉丢过去,怕是不能破了对方的甲。’

生出了这个想法的瞬间,黄丹便尽力调动内力,可那鱼叉已然是处于即将脱手的瞬间,此时补救是来不及了。

果不其然,这鱼叉并没能刺穿开口男子的胸膛,仅仅是将对方撞翻后,就贴着甲片划了出去。

本就不大的小船,因为此人的翻到,直接打了一个摆子。

跟他同船的两人,一个被晃下了船,另一个则是倒在了开口男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