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老九有伸手找朝廷要过一分钱吗?

朱元璋闻言却是莫名其妙的笑了起来,让朱标一头雾水!

“咱之前已经写信跟老九商量过了!”

“老九也回复了,只要朝廷肯出钱,水泥这种东西,要多少他那边就能给多少,而且价格绝对便宜!”

“以国库如今的财力,修几条水泥路还是没有问题的!”

朱元璋看着朱标那疑惑的样子,更是笑着解释了起来。

“原来您早就跟老九商量好了?”

朱标闻言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老爷子这还没有去汉中呢,暗地里已经和老九时常联系了!

“不过就是来往了几封书信罢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说道。

“如果汉中那边能够供应足够的水泥,修路倒是没有问题,唯一要考虑的是如何说服户部把钱给掏出来了!”

朱标看着老爷子,缓缓地提醒道。

毕竟户部尚书张紞可是个出了名的铁公鸡,有些时候就算是朱元璋这个皇帝想要用钱,都还得张紞同意才行!

更别说修建水泥路的成本就算老九那边给一个便宜的价格,那也绝对是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绝对不会少的!

“张紞那边咱会亲自跟他说,这个水泥路,必须要修好!”

“另外除了修路之外,橡胶的产量必须要提升上来,以后不光要把所有官道铺设成水泥路,更重要的还是橡胶轮胎,至少朝廷和军队,必须要全部换上!”

朱元璋正色地说道,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件事情给扮成了!

至于橡胶种植的事情,朱元璋也去信和朱栎提过,想要扩大种植的规模,但是按照老九的回复,这玩意也只能在南方的热带地区才能进行种植!

朱元璋想要在大明各地推广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只能想办法在那边多种一点!

于是朱元璋干脆把琼州一岛都当成了橡胶树的种植基地,亲自下旨让琼州全岛主要负责种植橡胶树!

听到朱元璋已经有了主意,朱标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

他知道老爷子的决定没错,不管是修建水泥路还是推广橡胶,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不过目前看来,应该还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相信老爷子应该也是有分寸的!

最主要的是户部掌管着朝廷的钱袋子,老爷子即便是想要乱来,也不可能!

“对了爹,眼看就要入秋了,除了老九那边,边塞的几个藩王都送来了折子……”

朱标这时突然话锋一转,后面的话并没有说完,但他相信朱元璋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

每年到这个时候,边塞的几个藩王都会不约而同的给朝廷上折子,当然,老九那边是个例外!

因为大明秋收在即,再加上漠北的那些鞑子要面对入冬之后食物短缺的压力,所以总有一些不怕死的,头铁的鞑子成群结队的南下‘打草谷’!

虽然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队伍,人数多的数百,少的可能就几十人,但边境地区被这些鞑子给袭扰的村镇,可没那个能力抵御这些鞑子!

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或者藩王的军队站出来,收拾这些胆敢犯边的鞑子!

打仗肯定是要钱要粮的,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大部分边塞藩王都会跟朝廷哭穷,嚷嚷着让朝廷给钱给粮,才能应对漠北鞑子的威胁!

朱标一开口,朱元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或者说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按照老规矩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意思就是让朱标按照往年的惯例应付一下就是了!

实际上这些藩王真的差朝廷给的这点钱粮么?

不过就是这帮儿子们找的一个借口而已,就算是不给,同样也不会影响任何事情!

“额……其他的都好说,不过老四那边,今年要的有点多!”

朱标闻言,不由苦笑了起来。

“恩?”

“这小子开口要多少?”

朱元璋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

“说是要100万两银子和20万石粮草!”

朱标就把朱棣折子上申请的的数目直接报给了朱元璋。

“这个老四,真的当咱的钱粮都是大风刮来的?”

“100万两银子和20万石粮草,他还真的敢开口啊!”

朱元璋闻言,双眼立马就瞪圆了,显然也被朱棣突然的狮子大开口给气得不轻!

往年顶多也就是给个十万或者二十万银子当粮饷,十万两银子,都能给五万将士发几个月的粮饷了!

更何况朱棣本身的亲卫军也才一万多,其他的都是朝廷军队,粮饷也都是户部直接拨的!

“那咱直接按照去年的标准给他?”

朱标看着朱元璋生气的样子,苦笑着试探道。

“不给了!”

“今年所有藩王全都不给,咱有这些钱还

不如直接拿去修路呢!”

“老九同样养着那么多人,有那一次找咱伸手要过一两银子?他们怎么就不学学老九?”

朱元璋立马改变了主意,这下不光是朱棣的粮饷泡汤了,也让其他藩王的粮饷直接打了水漂!

而且这笔账,还得直接算在老四身上,让朱棣来背锅!

要怪就怪朱棣去吧!

“行吧,咱知道了!”

朱标无奈地叹了口气,心头也在疑惑,老四究竟是在抽什么疯呢?

你要说你准备打一场大的,要出动军队北伐之类的,要这么多钱粮还算是说得过去!

可即便是要北伐,那还得老爷子同意才行!

除非你老四能跟老九一样,不向老爷子要一分钱,就敢带着大军深入漠北!

寻常戍边防守,哪里用得着再补给这么多银子和粮草的?

至于不给粮饷之后,这些藩王是否还能守得住边境,这点朱标和朱元璋都不会太担心!

目前西北局势比较稳定,漠北鞑子也不敢随意南下大明西北地区,但草原局势错综复杂,依旧还会有一些小部落为了过冬铤而走险,从山西或者河北地区侵犯大明边境!

好在这些鞑子还知道分寸,只抢粮食,不敢乱杀人!

如果出现老百姓大量伤亡的情况,别的藩王不说,汉王肯定会追究到底的,他们肯定惹不起!

像是山西或者河北这边,也不会出现鞑子入村就搞屠杀的事情了!

朱棡和朱棣虽然成绩不如朱栎亮眼,但这些年也已经打出了威名,谁都不愿意把这两位藩王往死里得罪的!

当然,中小部落没有这个勇气,但如果是瓦剌或者鞑靼部集结大军,未必就不敢和晋王或者燕王碰一碰!

但这样的可能性也不高,如今的大明不深入漠北去揍他们,他们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所以说,这小小股南下的鞑子,基本上都算是投机倒把,成功了他们赚一大笔,如果失败了可能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一旦被大明军队给遇上,运气好逃掉了的部族,也会因为失去大量青壮年而迅速的没落,最后的下场也是拖家带口的直接并入其他的部族当中!

相比而言,还是西北那边的情况最让朱元璋放心!

西北之外,以哈密卫为据点,经常有边军小队的巡逻,基本上只要碰到鞑子的队伍,拿不出通关文牒或者商券通信证的,都不用上报,直接就能全砍了!

可一般的小部族,又怎么可能搞得到汉中的行商券?

就算伱有行商券,还得有商队和物资进行买卖交易才行!

就比如牛羊马匹之类的,这些牲畜的交易,也只有那些草原大部族才能拿得出多余的来变现!

否则这些鞑子都用不着南下铤而走险了!

像是这些小部落,没有肥沃的草原牧场,也基本没有多少牲畜,就算有,那也是留着过冬的,不可能拿出来卖给你!

这些小部族,也就只能跟大明的一些小村子搞事情,全靠着几十上百个青壮年支撑整个部落!

草原的土地,不宜耕种,底层的部落也一样和大明的小老百姓一般在艰难的生存着!

有行商券的部族,就更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了,只能得罪汉王!

所以这几年,大明边境的情况总体还算是比较稳定的,并不需要太多得军队来应对南下的鞑子,所以压根也不需要给这些藩王太多的钱粮!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如此生气的原因,真的是薅朝廷的羊毛薅上瘾了啊!

午膳的时候,朱元璋特意让王琛吩咐御膳房做了土豆粉条!

同时把户部尚书张紞也给召入了奉天殿当中!

既然决定了要修路,那肯定得把张紞这个户部尚书给搞定才行,管钱袋子的只要松了口,其他的一切也都好说了!

等土豆粉条端上来的时候,户部尚书张紞也已经到了奉天殿。

“张爱卿,陪咱一起用膳!”

“今天中午尝一尝这汉中过来的土豆粉条!”

朱元璋在君臣见礼之后,就招呼着张紞一起坐下吃饭。

张紞则是一脸的受宠若惊,能被朱元璋单独请到奉天殿一起用膳的绝对没几个,曾经或许有不少,但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反正他还是第一次单独被朱元璋召到奉天殿一起用膳的!

受宠若惊之余,心头也开始狐疑了起来。

直觉告诉他,皇帝肯定是要钱来了,否则根本没必要对自己如此的客气!

一向想到这里,张紞哪还有什么胃口啊?

作为户部尚书的张紞,掌管着整个大明的钱粮进出,压力也是可想而知,即便是皇帝要用钱,他也得精准的计算过后,权衡利弊才能答应!

看朱元璋这个架势,这次要用的钱肯定还不是个小数目啊!

虽说如今大明国库因为沾了汉王朱栎的光,比较起前几年充盈了许多,还能富余出至少

数百万两的银子,但在张紞看来这点富余还远远不够的,没准遇到什么大灾大难的,就得全部倒出去!

从这点上来说,张紞这个户部尚书,当得还是十分称职的!

朱元璋最近喜欢上了吃土豆粉条,基本上每天的都会让御膳房做一顿!

这种土豆粉条的做法其实也非常的简单,晒干制作,是老九为了能够长时间的储存土豆而专门弄出来的方法!

如今汉中的土豆粉条,也开始大量的生产对大明全国进行售卖了!

就连那些外邦商队,也是大批大批的下订单!

主要是因为价格不贵,老百姓都能吃得起,而且储存起来容易,也不怕会坏!

尤其是再配上汉中产的辣椒酱之后,更是让朱元璋尝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每天一碗都能吃得满嘴流油!

比起山珍海味,他还是更喜欢吃这种老百姓日常都能吃到的粮食!

朱元璋这边正捧着自己那碗土豆粉条大快朵颐呢,吃的也是比较的随意,嗦粉的动静有点大!

刚嗦了半碗粉,朱元璋的目光就不由落在了张紞的身上!

“张爱卿,这土豆粉条就得嗦着吃才香呢!”

“你多吃点啊!”

朱元璋看着还没怎么动筷子的张紞,不由提醒了一声!

张紞现在哪有胃口啊?

最近国库虽然充盈了,但是因为朱元璋想要扩大橡胶种植,已经拨了一大笔钱出去了,已经让他十分心疼了!

橡胶树也就罢了,大臣们也都支持大量种植,毕竟这玩意的确是好东西!

但朱元璋在想要在其他方面用钱,打心里说张紞是不情愿的!

当然,这也只是一方面!

没心思吃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吃面的动静实在是有点大了,这还让他哪有胃口?

而且他这个当臣子的,也没胆子敢管皇帝该怎么吃饭啊!

明朝和唐朝可不一样!

在唐朝的时候,有些文官甚至都能直接管到皇帝的私生活,就比如魏征和李世民这一对!

但是朱元璋不一样,他自身就是乞丐农民出身,向来也不在意儒家的这一套!

儒家有些东西可以学,可以用!

但儒家有些东西也是他朱元璋讨厌的,谁的话他听不顺耳一样不给面子!

“陛下,您慢点吃”

张紞刚想要动筷子,就听到朱元璋又开始嗦粉的声音,不由开口提醒了一句!

“没事,这样嗦粉才过瘾呢,全天下的老百姓,不也都是这么过日子的么?”

朱元璋说话间,一碗粉已经被他给嗦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