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燧发枪试射,终结骑兵时代的利器!
听到昔日对自己十分恭敬的故友之子,如今语气当中的疏离,还带着一丝淡淡地嘲讽,方孝孺心头也是一颤!
他能明显感受到李忠对自己的态度变化!
转念一想,他就反应了过来!
当初的他,不也是和李忠这般一根筋么?
也正是因为他进了汉王府,跟随在朱栎身边之后,思想方面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手捧着所谓的圣贤书,骂着当朝者,表现出一副不畏强权,大义凛然的模样!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初那偏执的想法,又是何等的可笑?
如今再看李忠,就好像是看到了当初的自己一般!
自己比李忠运气好,至少自己还有汉王朱栎愿意给他机会,但李忠呢?
若不是自己去向朱栎讨了一个人情,怕是他也活不了太久了吧?
“当年,老夫也跟你有一样的想法!”
“但是这几年,老夫想明白了,也看透了一些事情!”
“贤侄,朝廷改革大势已成,你又何必如此固执?”
方孝孺看着李忠一脸疯狂的偏执模样,不由长叹了口气,开始循循善诱地劝说了起来。
“固执么?”
“为人臣子者,勇于劝诫君王,本就是作为臣子应尽的本分!”
“当朝者不公,衮衮诸公离心离德,尽做些违背祖宗之事,我辈自当抨击,又有什么错?即便是一死又能有何惧呢?”
李忠闻言,却是不以为然地冷哼道,语气当中满是大义凛然!
“你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重了,你是个刚正的人,敢说话,也敢违抗圣上,敢抨击朝中阁老,但这不能说明你就是对的!”
“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知府芝麻官而已,你说的话,谁又会真的放在心上?”
方孝孺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啊,我不过就是个小小的芝麻官,所以我说的话根本就没人在乎!”
“可那么多老百姓的看法,当朝者难道能不在乎么?”
李忠闻言,更是不以为然地冷笑道。
“所以你觉得伱岳父是对的?听从了他的蛊惑,就开始煽动普通老百姓进行民变?”
“你糊涂啊!”
“你在开封府的所作所为,已经震惊了朝廷,那也是因为你背后之人,你的岳父吴由想要朝廷震惊!”
“你饱读诗书,难道就看不出来,从头到尾,吴由不过就是在利用你么?”
方孝孺一脸的痛心疾首!
“无所谓利不利用!”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我跟岳父乃是一路人,我们的想法,自然也不是方大人能够理解的!”
“当今皇上、太子以及阁臣都执意改革,还要修建什么铁路,乃是劳民伤财之举,必然也要有人敢于站出来说真话!”
“我们也是为了大明朝,为了圣上,我们问心无愧!”
李忠闻言,却是不屑地轻哼道。
“愚昧,无知!”
“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方孝孺闻言,更是心痛,他没想到李忠居然已经偏执到了这個程度!
“那是!方大人果然看得通透!”
“也对,如今您可是当今陛下任命的都督佥事,正二品!”
“由此可见,人都是会争的,这世上也没有所谓的圣人,只要是人,都会无所不争!”
“名也好,利也好,权也罢,方大人想必也应该看得很通透了对吧?”
李忠看着方孝孺那怒其不争的样子,却是苦笑出声。
方孝孺听得出来,李忠就是在嘲讽他而已!
如今的方孝孺,也是朝廷命官,所谓的命官,就是皇帝任命!
虽然他已经是正二品,但仅仅只是个虚衔,并没有实际的什么权利,不过就是汉王府当中的一个教谕而已!
以前的他,也会觉得到朝者不公,理当抨击!
可现在的他却明白,皇帝要用的,你推不倒!
皇帝不用的,你也保不住!
若是李忠仅仅只是敢说话,敢抨击,也未必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他之所以出现在锦衣卫的昭狱当中,完全是因为选择了一个不该有的斗争方式,或者说完全错误的方式,这已经触及到了朝廷的底线!
就比如朝堂上,还是有一部分大臣不支持改革的,但不一样还活得好好的么?
他们或许已经被边缘化,或许不会再被重用,但至少不会落到身在锦衣卫昭狱的下场啊!
从这点上说,朝廷依旧还是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的,只不过你不认同我,那我不用你了总行吧?
这也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
“罢了,你听着,老夫有办法保下你,等你出来之后,官是肯定当不了了,以后就跟在老夫身边吧!”
方孝孺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要说服
李忠回心转意,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不过他如今过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保住李忠这条小命再说!
先把人救出去,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我还能出去?”
李忠闻言,却是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原本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
但是如今方孝孺居然说,他还能再出去,这让他如死灰一般的心境,再次掀起了波澜!
方孝孺现在也只是个二品官,汉王府的一个教书的,能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
“你等着消息就成!”
方孝孺也没有多说什么,还不等李忠再开口,就转身直接离开了。
现在多说无益,况且锦衣卫昭狱,也不是说这些事情的地方!
……
皇宫,奉天殿。
朱元璋也看到了朱栎的来信,内容也就一个,那就是给方孝孺讨个人情,先把李忠从开封府的事情当中摘出来!
当然,怎么摘出来,是有说法的!
李忠这条命或许能保住,但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对外公布,毕竟朝廷需要公信力,不能说参与了开封府案的官员这么多,其他人全都伏法了,就一个李忠被赦免对吧?
这会让其他大臣怎么看?
所以即便是饶了李忠,肯定也是暗中动作,即便是从昭狱里出来了,今后也得改头换面,隐姓埋名的过日子了!
至于对外怎么公布,那就再简单不过了!
直接说李忠在狱中畏罪自杀了,就能够糊弄过去!
“这个老九,啥时候变得这么心软了?”
看完朱栎的来信之后,朱元璋不由得笑骂了一句。
实际上李忠死不死,根本无关紧要,朱元璋也不会因为一个李忠而有什么想法。
“老九是想收买人心而已,毕竟这也是方孝孺第一次求老九办事,这个人情得给!”
朱标在一旁笑着说道。
“恩,那这件事情你看着办吧。”
“让这小子从昭狱当中消失!”
朱元璋想了想,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事情好办,直接让蒋瓛处理一下就行了!”
“眼下倒是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应该尽快提上日程了!”
朱标这时话锋一转地提醒道。
“你说的是报纸的事情?”
朱元璋挑起了眉毛,明白了朱标的意思。
“没错!”
“这一次开封府的事情,也给朝廷敲响了警钟!”
“那帮官员和读书人,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的煽动那些老百姓,无非也是因为老百姓消息闭塞,根本没有其他的渠道能够了解朝廷的政策!”
“大明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改革,如果朝廷的消息不能准确的传到老百姓耳朵当中,就很可能会被有心人给利用!”
“所以推行报纸势在必行!”
朱标就把发行报纸的必要性,和这次开封府的事情联系了起来!
“恩,你说的不错,这件事情抽空得跟老九商量一下,尽快确定下来!”
朱元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不光是朱标在考虑,他也同样想到了这方面的事情,只能说父子俩这次又想到一起去了!
“等抽出空,让老九来一趟西安府,或者咱直接去一趟汉中也行!”
朱标这边点了点头。
……
汉中,汉王府。
方孝孺第二天就从西安府回来了,并没有在西安府停留多久。
“本王已经给老爷子那边写了封信,那个李忠很快就会给你送来!”
“人本王可以捞出来给你,但今后该如何约束,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朱栎再见到方孝孺之后,直接开口提醒道。
“下官多谢殿下恩典!”
方孝孺闻言,更是一脸感激地点头答应道。
“恩,你忙你的吧,本王还要去一趟军营!”
朱栎摆了摆手,随即骑着自己的追风神驹,就直接离开了汉王府。
不多时,朱栎就出现在了军营当中。
今天特意跑到汉中军大营当中,只因为第一批燧发枪已经做出来了,朱栎准备去看一看效果!
燧发枪,和如今大明的火铳比起来,强了可不止一星半点!
历史上,燧发枪的出现,也彻底终结了骑兵称霸的时代,也是冷兵器时代的终结!
在原本的历史上,洪武时期的燧发枪其实还不如传统的弓箭来得更加实用!
只不过弓箭手对臂力要求高,所以数量也不多而已,火铳但凡是个人,都能用!
永乐时期,朱棣还发明了什么三眼火铳,只不过这玩意就是一次性用品,射击完了之后,基本上的作用就和烧火棍差不多了!
而燧发枪就不一样了!
这玩意只要你足够的
熟练,一分钟能发射3次左右,平均20秒一发子弹!
这可比传统火铳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射程更远,威力也会更大!
有了燧发枪之后,就能直接实现对于骑兵的火力覆盖,更重要的是即便是骑兵在马背上,同样也能够轻松使用!
面对燧发枪阵容,敌人基本上也就是成片成片的倒下!
对于燧发枪,朱栎还是相当重视的!
目前这第一批燧发枪也就只有三千支左右,而研制的工作,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进行了!
也就是第一次穿越回来的时候,燧发枪就已经开始进入研制当中了!
到了现在,如今才出了三千支成品,准确的说应该是样品而已!
而燧发枪的出现,也意味着骑兵称王的时代马上就要终结了!
大明今后的军队发展方向,也会重点放在军人素质和火器的研究之上,完成从冷兵器时代到火器时代的转变!
很快,朱栎就来到了军营当中,看到了刚刚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燧发枪!
这第一批燧发枪的做工,算不上精良,甚至某些细节方面,能够用粗糙来形容!
但是在关键的技术上,是完全达标的,细节上的完善,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当然,这也仅仅是外观,至于新能方面,那得亲自试射之后才知道!
朱栎虽然也是第一次试射燧发枪,但却打出了一分钟射出4发子弹的速度!
而且百米之外的靶心命中率乃是百分之百!
一方面是测试射击速度极限,另一方面也是测试射程和威力!
普通的士兵,能够做到一分钟3发子弹的射击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另外在百米左右,这燧发枪的精准度还是很不错的,只要瞄准了弹道,击中靶心基本不是问题!
而这把燧发枪的射程还能达到150米到200米左右,只不过到了那个距离,精准度就会大幅度下降!
当然,如果是在火力覆盖的情况下,同样也能做到200米左右射杀敌人!
如果达到三四百米,依旧还会有杀伤力,但也只能称之为流弹了!
至于威力,在百米之内肯定是最强的,即便是穿着铠甲,同样也能给你打穿了!
超过两百米范围,即便是射中了目标,是否能够击穿铠甲,或者重伤敌人就得看运气了!
总的来说,这一次试射,朱栎还是相当满意的!
“取出一百支燧发枪,直接送去西安府给蓝玉他们看一下,就当是给朝廷的样品了!”
朱栎在试射完成之后,就对着身旁的耿青淡淡地吩咐道。
之所以给朝廷那边送这批燧发枪过去,也是为了能够让朝廷那边拨款,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也只有这些将领都见识到了燧发枪的威力,朱元璋再下令大量采购燧发枪,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就目前的大明工业水平而言,燧发枪这种火器只要装备到了军队之后,至少还能用几十年的时间!
期间燧发枪也会进行更新换代,但是几十年之后,像是手枪和步枪说不定也研制出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