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6章 从天而降
傅红玉恨恨道:“你宁可陪王嫣然逛街,都不愿陪我片刻,是不是把我给彻底忘记了。”
何强鸣冤道:“我俩不是周末才一起吃饭的吗?怎么说我忘记了你?”
傅红玉委屈地说:“这两晚,你为什么不能挤出一晚时间陪我?你跟罗洁英姐妹又没谈恋爱,为什么要跟她们睡在一起?”
何强变色道:“你胡说什么?我跟她们什么时候睡在一起了?这话要是被人听到,岂不是败坏了她们的名誉?”
傅红玉停顿顿片刻,说:“你们住在一栋别墅里,怎么不叫睡在一起?我又没说你们睡在一张床上。”
何强觉得对方的话不无道理,也就不再追究。说:“好了,要是没什么事,电话就挂了,免得影响我开车。”
傅红玉犹豫了一下,说:“你答应我,如果你跟王嫣然真的成了,不能疏远我。”
何强认真地说:“这是肯定的。不管何时,我都不会疏远姐。”
傅红玉笑了起来,说:“这样说,我心里好过多了。做不了你妻子,就做你情人。好吧,亲爱的小老公,小心开车,注意安全。”
挂断电话后,何强一下子陷入了沉思。他目前尽管没有在谈恋爱,可是早晚要结婚,到时自己的几个红颜知己怎么处置,确实是个令他头痛的事。要是断绝关系,他内心舍不得;可是保持关系,又对不起妻子。
就在这纠结之中,何强突然发现天空暗了下来。他有点后悔,这几天忘记看天气预报了,如果知道下午有大雨,早上就应该回来,这样还能避免被傅红玉碰到。
还没等到何强考虑太多,天空开始电闪雷鸣,那炸雷仿佛就在车顶炸响,令何强心惊肉跳,生怕那炸雷突然落到自己车上,那就凶多吉少了。
又向前开出去十来公里,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大雨点砸在车身上,很快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水借助狂风,几乎要把前挡玻璃击碎,一时间路面无法看清。为了防止追尾事故,何强不敢停车,打开双闪,放慢车速,有如蜗牛前行。
何强原本以为这场暴雨最多半个小时,谁知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下个不停,他甚至怀疑这雨水是追着他的车而来。
何强一心只想把车开进高速服务区,停车休息,可是一直没有看到服务区的指示牌,却看到了河东出口。他叹了一口气,暗道:人不留人,天留人,看来今晚只好住在河东家里了。
直到进了河东市区,雨水仍未变小,道路积水严重。天空阴沉沉的,一时半会雨还停不了。何强这时不作他想,直接将车开进自家院中,后来又将车开进车库。
何强走进客厅,这时才顾得上看时间。下午六点出头,刚刚过了下班时间,要是没下雨,太阳还没落山。现在家里不开灯,根本看不清。
何强在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因为担心这场罕见的暴雨造成损失,何强特地打电话到宁港县委办公室,了解宁港有没有灾情。秘书俞锦胜反映,宁港中午下了一场二十分钟的暴雨,现在雨早已停了,没有听说有什么灾情。何强听到情况汇报,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雨终于停了。何强走出家门,看到小区里汪洋一片,到处积水,忍不住给郑颖打电话,询问灾情。郑颖听了何强的电话,大为惊讶,说:“我们这里刚刚停雨,你就打来电话,难道你还能掐会算不成?”
何强调侃道:“能掐会算谈不上,你就告诉我河东有没有灾情。”
郑颖心情沉重地说:“灾情是肯定有的,至于情况究竟怎样,严重与否,现在两办正在统计,一时我也不太清楚。”
何强缓缓地说:“根据我的经验,像洋心镇那样地势较低的地方,遇到今天这样的长时间暴雨,很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农田被淹。如果真的这样,就得要求当地镇政府立即组织救灾,尽量减少牲畜和庄稼损失。”
郑颖点头说:“哥,你提醒得好,谢谢你。我马上跟徐丽丽说一声,让她布置一下。你人在哪里?”
何强故意说:“我在宁港啊。”
郑颖没有多想,说:“你们那里情况怎样?”
何强轻松地说:“只是中午下了一场暴雨,没有造成什么损坏,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郑颖哼了一声,说:“算你们运气好。刚才的风雨也太猛了,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但愿没有人员伤亡。”
何强说:“这个你且放心,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很低,你不必为此担心。只是被淹的大棚和庄稼地,要尽快处理,不然会造成较大损失。”
郑颖连忙说:“好吧,不跟你多说了,我得赶紧跟徐丽丽通气。”说完,不等何强反应过来,立即挂断电话。
何强结束通话之后,开始考虑晚餐,他涉水走出小区,想在附近的小饭馆里简单处理。可是还没等到他坐下点菜,手机却先响了。何强看到是徐丽丽的来电,心里不由得有些紧张。果然,徐丽丽开口就问:“你是不是在家里?”
何强故意打马虎眼。“我在宁港宿舍。”
徐丽丽冷笑道:“别骗我了!电话里传来的路人声音已经暴露出真相。你就在河东,对不对?”
何强犹豫了一下,说:“你管我在哪里干什么?你还是把精力放在排涝抗灾上吧。”
徐丽丽淡然一笑,说:“这雨水来得快,也会退得快。目前海边几个闸口全部打开,用不了一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积水都会被排入大海,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何强点头说:“这样只是一个方面。有些地势低洼的乡镇,还是要安排人工排涝。”
徐丽丽得意地说:“这个也已经在安排了,政府都有人值班。如今我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你是不是在家里?我现在就过去。”
何强连忙说:“我真的不在家里。”徐丽丽疑惑道:“不在家里,又能在哪里?在饭店吗?”
何强觉得再隐瞒下去没有必要,说:“我在小区门口的胖子饭店。”
徐丽丽嘻嘻笑道:“这还差不多。你先把菜点好,我十分钟后到。”
何强叹了一口气,说:“你这样不对。大家都在为排涝忙碌,你却要来找我吃饭……”
徐丽丽没有听完何强的话,直接就挂断了电话。
何强只好对着手机苦笑。
何强本来就想在大厅随便吃点,因为徐丽丽要过来,他只好要了一个小包间。菜他先点了两荤两素,两瓶啤酒。等到他做完这些,徐丽丽便一阵风似的进来,背对着包厢门,笑吟吟地坐在了何强对面。
何强好奇地问:“来得很快,怎么来的?”
徐丽丽说:“让司机送过来的。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不肯告诉我?”
何强摇头说:“我是到江州有事,回来时遇到大雨,不得已才留下的。要不是这场雨,我早就到宁港了。”
徐丽丽愣了一下,问:“你到宁港有什么事吗?”
何强淡淡地说:“就是参加一个同学聚会而已。”
徐丽丽目光炯炯地盯着何强说:“你过来也瞒着郑颖?”
何强苦笑道:“我并不是有意要瞒着你们,主要是今天情况特殊,我怕打搅了你们工作。”
徐丽丽笑道:“这次灾情并不严重,又不是龙卷风或者台风,只是一场大暴雨,损失有限。所以,事情只要布置下去,有人去做,就OK了。”
何强微微一笑,说:“你过来怎么没有叫上郑颖?”
徐丽丽轻轻说:“我这不是想跟你单独多待一会吗?”
何强老脸发红,说:“要是让她知道这事,她会怎么想?”
徐丽丽噗嗤一乐,说:“到时我就说是你不让我告诉的,她怪不到我的头上。”
何强瞪了对方一眼,说:“你好坏啊!没你这样做姐姐的。”
徐丽丽呵呵笑道:“有些事还是自私点好。这你应该懂的。”
何强喝斥道:“懂个毛线!我现在点了两荤两素,两瓶啤酒,你看要不要加点什么菜?”
徐丽丽说:“我们先吃吧,等会再加菜。”
两人边吃边聊。吃饭期间,徐丽丽接了两个电话,听取了灾情及处理措施,她当即果断作出指示。
看着徐丽丽能干的样子,何强仿佛又回到两人在洋心镇搭班的日子,心里充满异样的情愫。
饭后,徐丽丽跟随何强来到别墅。何强说:“你现在还是回自己宿舍吧,要是郑颖查点到你,而你不在,你说不清。”
徐丽丽大大咧咧地坐到客厅沙发上,说:“没关系的。她要是查点到我,我就说在办公室。”
何强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他给徐丽丽倒了一杯热茶,两人又谈了一些机关人事。
后来何强看到时间不早了,就催促对方回去,结果她非但不听,还坐到了何强腿上。何强动手拒绝,可是她根本不予理睬。
何强经过一番挣扎,最后还是败下阵来,一边后悔,一边放纵……
也不知过了多久,徐丽丽的手机响了。她很不情愿地拿起床头手机,看到是郑颖的电话,吓了一跳,也顾不上赤身裸体,一下子便坐了起来。
“丽丽,你在哪里?”电话里传来郑颖亲切的声音。
徐丽丽刚想回答自己在宿舍睡觉,可是一想,万一郑颖就站在她宿舍门前,谎言岂不是分分钟就会被揭穿?她不敢直接回答。“深更半夜了,找我有什么事吗?”
郑颖歉意地说:“我回宿舍后,一直没看到你宿舍亮灯,你是不是还在办公室啊?”
徐丽丽愣了一下,说:“我中途回去过,后来不放心又回到办公室。你在哪里?”
郑颖说:“我在宿舍。我有点担心水灾,一直睡不着。现在情况怎样?”
徐丽丽说:“现在全县河水的水位已经下降很多。你放心,天亮后就能恢复正常。”
郑颖高兴地说:“既然这样,你也别太辛苦了,现在已经快要到夜里十一点了,早点回宿舍休息。”
徐丽丽松了一口气,说:“谢谢你的关心。我过一会儿就回去。”
郑颖缓缓地说:“你要是愿意,就回来陪陪我,这样我容易睡着。”
徐丽丽吓了一跳,尽管不情愿,却又不能拒绝,说:“好吧,我马上回去。”
挂断电话后,徐丽丽坐在床头愣了片刻,无奈之下,只好亲了一口何强,然后穿衣下床。何强也跟着坐起来,说:“你现在怎么回去?又没有车,要不我送你?”
徐丽丽叹了一口气,说:“好吧,那就辛苦你了。”
何强快速穿好衣服,先下楼将车子开出车库。等到徐丽丽简单洗漱打扮,上了汽车后,何强立即开车将她送到机关小区。为了防止被人认出车牌,何强没敢将车开进小区,只是让徐丽丽自己走进去。
徐丽丽下车后,想到两人之前的荒唐,脸上不由自主地感到火烧火燎。她先回到自己宿舍,快速冲澡,仔细检查身体,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后,这才来到郑颖宿舍。
郑颖看到她到来,歉意地说:“这么晚了,还叫你来,真有点过意不去。”
徐丽丽故作镇定地说:“没关系的。今晚被大雨这番折腾,我现在感觉既疲倦无力又无没有睡意,情况估计跟你差不多。”
郑颖点头说:“是的。我就是这样的。刚才跟你通了电话后,我打电话给了办公室,他们说,洋心镇今天的灾情确实比较严重,很多庄稼都被水淹没。幸好我听了何强的话,及时提醒你,否则,一旦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何强名字从郑颖口中刚一说出,就把徐丽丽吓了一大跳。徐丽丽做贼心虚地瞥了郑颖一眼,没有发现异常,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掉下一半。“是啊,何强土生土长,又在洋心镇待过好几年,对那里的情况比我还要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