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难道不相信大王吗?

柳宁牵着爱驹走出兴庆城,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一炷香之前,将军将他叫到跟前,满脸严肃的说要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

起初,柳宁非常激动。

可是听完任务之后,内心的激动之色全然消散,转而满是疑惑。

将军让他去即刻赶去绵竹郡三里县。

到了三里县,什么别做,将所见所闻汇报回来即可。

柳宁不再多想,翻身上马,直奔绵竹郡而去。

而此时,三里县的民怨逐渐暴涨。

百姓只能领到少量能吃的救济粮,大量孤老饿死家中,无人问津。

绿柳村。

张老二将上山打猎得到的猎物交给寡嫂后,来到村中大堂。

这座大堂自修建以来,便成为村中老爷们聚会玩闹的场所。

每到读报日,全村男女老少就会汇聚在此听读报人转读《秦蜀时报》。

刚从山上回来时,看到一群人聚在村口,过去打听一番才知晓。

村中读报人周宣走在路上被人打了。

若不是路过村口及时发现昏死的周宣,怕是早就归西了。

“周士子怎么就被人打了?”

张老二来到大堂,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便快步走过去。

众人摇着头,都说不知道。

只有一名黝黑的年轻汉子拿出一份报纸。

“怕是因为这个。”

张老大瞪大眼睛:“新发的《秦蜀时报》?”

黝黑汉子点头:“我送周士子回家后,他在昏迷前跟我说,官府刊发了新的报纸,然后县府以抗旱为由不让读报人宣读报纸。”

闻言,众人脸色一变。

张老二更是怒骂道:“定是那狗官遣人殴打周士子。”

一名汉子连忙制止张老二,然后其他人问道:“周士子可曾说报纸上刊登的内容?”

黝黑汉子摇头道:“只听到官府说要迁民,便昏死过去。”

众人唉声叹气。

他们都是粗人,大字不识一个。

新刊发的报纸就摆在眼前,却无济于事。

年老的村正走进大堂,说道:“周士子去了。”

众人连忙扛着村正一路狂奔来到周宣家中。

周宣家中,其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身穿粗麻布服,跪在床前,大声哭诉着。

绿柳村村民来不及伤感,连忙张罗着为周宣办理后事。

两天后,绿柳村村民从县城回来。

队伍之中,唯独少了张老二。

今日去县城领取救济粮,并打探消息。

可以确定的是官府准备迁民。

受灾百姓将在一个半月内陆续迁往扶风郡和广卫郡,具体迁移时间待官府通知。

最令绿柳村百姓愤怒的是,今日发放的救济粮依旧是长满霉斑的陈粮。

但由于旱情一直在持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领取救济粮。

回村的路上,绿柳村民神情肃穆。

因为张老二提着一袋粮食离开时,说了一句。

“他要去讨个公道。”

众人猜测张老二要去郡城。

只是前往郡城路途遥远,且正值大旱,路途更加艰难。

若是张老二出了意外……

想到这里,村民们心情愈发沉重。

三里县,县府。

卢丰看着桌上的政令,满面愁容。

灵州府的政令前几日便已经传达。

为了应对大旱,大王下令迁徙九峰、绵竹以及临泉三郡的所有灾民。

受灾最为严重的九峰以及临泉郡率先迁徙,其后便是绵竹郡。

按照灵州府制定的迁移计划,最迟在七月下旬,所有受灾百姓就必须全部迁移离开。

三里县百姓迁移时间暂定为七月初十,距今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卢丰看着疾步走进厅堂的洪文,叹气道:“洪东家,你我之间的合作要暂停了。迁民一事,本官无法反抗。

若是一直给百姓发放发霉的陈粮,迁移之时极易被察觉。故而明日开始,救济粮改为两年内的陈粮。”

洪文脸色一变,连忙上前将一个信封塞到卢丰手中。

这一次,卢丰没有收起信封。

“洪东家,以前的心意本官不退回,这份心意本官不收,你我往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切莫自误。”

洪文苦笑一声,只得应下。

走出县府,洪文匆忙走进马车。

“陈统领,卢丰指望不上了。”

陈全坐在马车中,面露冷笑。

“如今已经由不得他了。”

洪文面露疑色。

片刻后,便听到外面传来慌乱之声。

“卢县令,不好了,不好了,粮库走水了……”

洪文惊恐的看向陈全,后者平静道:“三里县必须乱起来,陈粮备好了吗?”

洪文咽了咽口水,道:“已经备好。”

陈全眼神闪过一丝狠厉:“只有死上足够多的人,才能激发灾民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

洪文说道:“陈统领,想必卢丰很快便会找到我,在下先行离开。”

陈全点了下头:“洪东家,此次行动能否成功,便看你了。”

“陈统领宽心,必定不辱使命。”

洪文离开后,车夫将马车驶入一处巷子。

“统领,刚收到消息,黑冰台或已盯上我们。”

陈全冷笑道:“终究还是来了。别犹豫了,灾民没有暴乱之前,绝不能走漏消息。”

“领命。”

三里县粮库走水失火,不仅吸引了城中百姓,更吸引了两名黑冰台士卒。

两人奉命来三里县追踪墨斋楼暗探。

看着冲天的熊熊大火,两人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脸上的惊愕之色。

三里县要大乱了!

“必须立即上报三里县的相关情报。”

“你立刻去传递情报,我来追踪黑冰台的探子。”

两人刚交谈结束,便发觉不对劲。

刚才楼下还在狂吠不止的野狗,竟没了动静。

下一刻,房门被踹开,一群黑衣人冲了进来。

县府门口,洪文心满意足的走出来。

粮库失火,都督府衙及灵州府下拨的所有救济粮毁于一旦。

卢丰别无选择,只能再度收下洪文准备的心意,继续与洪文合作。

荒凉的官道上。

柳宁骑着马快速前进着。

忽然,一名满是伤痕的汉子从路边密林中冲出来,并从土坎上跌落在地上。

见状,柳宁连忙停下上前将汉子扶起,并且面色凝重。

汉子身上的伤口皆是刀伤。

“娘的,这个王八犊子跑这么快。”

“他绝对跑不远,快追。”

“……”

不多时,两道人影扒开灌木,出现在土坎上。

柳宁看到两人,神色大变。

两人身上穿的是武卫府制服。

两人喘着气,举起佩刀指着柳宁。

“嘿,小子,滚远点。”

“对,别多管闲事,我等正在追缉凶犯,小心惹火上身。”

柳宁强压着怒火,沉声道:“你们说此人是凶犯,可有官府开局的追凶令?”

两人顿时怒了,从土坎上跳下来,向着柳宁逼近。

“嘿,你小子不见棺材不落泪。”

“还敢质疑武卫官兵,找打。”

柳宁没有迟疑,快步上前,三下两除二便将两人缴械放倒。

“放肆,你竟敢……”

没等两人说完,拳头直接呼在脸上。

“我问,你们答,若是有半句假话……”

柳宁将其中一人的佩刀猛地插在地上。

两名武卫官兵顿时吓得大声应好。

不消片刻,两人便一五一十的交代了。

两人乃是三里县武卫府编外士卒。

旱情发生后,两人花钱找关系进入武卫府。

地上昏死之人乃是三里县绿柳村的村民,意欲前往郡城上访。

两人听从三里县令卢丰之令,在官道上设卡,拦截灾民。

柳宁怒火中烧,问道:“三里县县尉是何人?”

两人神色疑惑地看着柳宁,不知他为何会询问这个。

“不说?!”

柳宁举起佩刀。

“我们说,我们说。”

“县尉前段时间便卧病在床,武卫府由县令老爷直接代管。”

柳宁当即取出炭笔和纸张。

两声哨响,一只迅鹰出现并落在柳宁跟前。

三里县绝对出问题了。

柳宁孤身一人,即便闯入三里县,也难以成事,故而必须求援。

柳宁将目光落在两名武卫官兵身上,又看了眼昏死的张老二。

很快,柳宁就做出了决定。

他将两名武卫官兵吊绑在密林之中,然后安静的等待张老二苏醒。

“狗官!”

不知过了多久,张老二怒骂一声,从地上惊醒坐起。

柳宁快步上前。

“这位小兄弟,你终于醒了。”

张老二一脸茫然的看着周围,在柳宁解释之下,才逐渐回过神。

而后,柳宁取出腰牌。

“某乃是武卫总府校尉,奉命来三里县巡视。”

看到腰牌那一刻,吊在树上的两人直接吓得屎尿失禁。

张老二则是跪倒在地,不停的磕着头,哭诉着乱七八糟的说了一通。

柳宁凭借多年断案经验,迅速提取了关键信息。

都督府衙和灵州府衙下拨的救济粮被调包。

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柳宁深吸一口气,扶起张老二。

“三里县的情况,某已经了解,即刻便会上报。别怕,大王在新丰城,任何魑魅魍魉皆无处遁形。

三里县百姓蒙受的冤屈会被洗刷,遭遇的苦难会被清除。”

张老二纵泪横流。

随后,柳宁亦没有耽误时间,带着张老二启程前往三里县。

至于两名武卫官兵则是被留在密林中,任其自生自灭。

……

三里县,绿柳村。

一群村民急匆匆的跑到村正家中。

“村正,死人了,村里死人了。”

“吴娃儿一家老少全死了。”

“徐三娃全家也死了,口吐白沫。”

“他们都吃了发霉的救济粮,都死了。”

“……”

紧接着,又一个黝黑汉子冲进来。

“隔壁吴家坳也死人了,而且坳子的老郎中说官府发的救济粮泡了砒霜。”

黝黑汉子的话宛若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

绿柳村村民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临近三里县城的一处庄子。

庄子中的百姓手持农具汇聚在一起,朝着三里县走去。

前方一名中年汉子高声喊道:“狗官残暴,戕害我等,誓要讨个公道。”

“讨公道!讨公道!”

在墨斋楼暗谍的怂恿以及煽动之下,沿途村庄百姓心中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亦手持农具跟在后面。

而此时,柳宁带着张老二刚刚抵达绿柳村。

在绿柳村中了解了一番情况后,柳宁脸色愈发阴沉。

若是再持续下去,三里县必定爆发民乱。

张老二匆忙跑来。

“柳大哥,刚听同村的人说,有几个村子的人已经去现场讨要公道了。”

闻言,柳宁翻身上马,朝着三里县疾驰而去。

三里县城。

武卫官兵远远的便发现有大量百姓冲来。

见状,亦不敢大意,迅速关闭城门。

县府。

卢丰还在午睡小憩。

郡丞冲进廨房,将卢丰叫醒。

“卢县令,大事不好了,百姓手持农具聚集在城外,大喊着要讨回公道。”

卢丰神色先是由暴怒转为惊恐。

“快,快让武卫府拦住百姓。”

说话间,卢丰穿戴整齐,刚出门就看到一名吏员冲来。

“县令,灾民好似被一人拦住了。”

卢丰和郡丞瞪大双眸。

被一人拦住?

卢丰犹豫片刻,看向郡丞:“你去城头了解情况,本官坐镇县衙,有情况及时汇报。”

郡丞脸色发苦,只得应下。

灾民的确被人拦住了,而且还是柳宁。

他骑在战马之上,一人挡在灾民面前,高举着武卫总府腰牌。

“乡亲们,某乃武卫总府校尉,奉王令巡视三里县,王军马上抵达。尔等冤屈困苦,即刻便会消除。”

柳宁的出现,以及他说的话,直接让隐藏在人群中的墨斋楼暗探感到措手不及。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谁知道你和狗县令是不是狼狈为奸。”

“没错,你就是在拖延时间,为狗县令争取逃跑时间。”

“乡亲们,忘了惨死的亲人吗?”

“讨回公道,我们要讨回公道!”

“……”

在墨斋楼暗谍的怂恿之下,灾民的情绪再度涌上来,高声大喊着“讨公道”。

柳宁知晓当前处境,却只能硬着头皮拦在灾民之前。

“某手上是货真价实的武卫总府腰牌。你们不相信城中的狗县令,难道还信不过大王吗?”

最后这句话,柳宁几乎嘶吼着说出来。

故而,灾民们的情绪再次下降。

因为,秦王是百姓心中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