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暗流
时间进入六月,联军与秦军之间的战斗愈发的焦灼。¢衫`叶`屋· ~已¨发?布`最?薪′蟑.结′
并州和豫州更是接连不断地往前线运送粮草军械。
只是,在联军的强攻之下,广卫郡城、椿林郡城和古道郡城,依旧屹立不倒。
而此时,豫州郑氏的使者韩辉波已经抵达了廪丘城。
接见韩辉波的是崔瑜。
今年上元节刚过,崔氏族长崔群林就宣布隐居,成立兖州都督府。
紧接着,崔立中也决定隐居。
崔氏的一应事务,都交给了家中年轻一辈。
两人会面之后,韩辉波直接说明了来意。
“句容县子,近些时日常有风言风语传出,说是兖州崔氏不顾世家情义,决定趁火打劫攻打恒州。”
崔瑜脸上笑意不断,给韩辉波倒了杯茶水。
“韩先生难道还在乎这些风言风语?崔氏与郑氏之间,何止百年情谊。既然崔氏答应不会趁火打劫,就一定会信守承诺。”
韩辉波神色放松下来。
崔瑜转而问道:“韩先生,是幽云坐立不安了吗?”
韩辉波面无表情,道:“县子多虑了。幽云如今是联军一员,既然崔氏答应了郑氏,那么幽云岂会坐立不安?”
崔瑜笑而不语,没有拆穿韩辉波的谎言。
崔瑜说道:“韩先生,兖州募兵的消息并未隐瞒任何人,而兖州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以及补充去年消耗的士卒。
去年,兖州与豫州之间有点小矛盾,加之与幽云争夺恒州,兵力消耗巨大。若是兖州真的想要攻打恒州,何必正大光明的募兵,暗中募兵才最佳选择。”
韩辉波微微颔首。
郑氏与崔氏之间的情谊就是坚不可摧的诺言。
崔瑜与韩辉波会谈一个时辰后,韩辉波就告退了。
韩辉波与崔瑜告别后,坐上马车。
帘子放下那一刻,韩辉波脸上的笑容消散不见,转而浮现一抹疑惑。
“卢辰统领,还望夜雨能够盯紧兖州。”
外面传来车夫的声音:“韩先生与崔瑜会谈,难道有所发现?”
韩辉波摇头:“没有发现,所以才有所怀疑和担心。虽说崔瑜信誓旦旦,但我们不可大意。前线联军攻秦,本就陷入僵局之中。
若是兖州崔氏突然发难攻打恒州或徐州,联军必定土崩瓦解。”
“明白了。”卢辰说道,“我会安排手下盯紧兖州崔氏。”
“有劳卢统领了。”
“韩先生言重了,职责所在。”
崔府。
崔瑜来到后院。.第*一,看.书\惘^ !蕪,错-内~容~
崔氏长子崔熠正在与张乾阳下棋对弈。
“韩先生走了?”
崔熠没有抬头。
崔瑜坐在一旁,颔首道:“已经离开了,他应该有所怀疑,这个人不好糊弄。”
崔熠平淡道:“只要找不到证据,他也只能怀疑。”
崔瑜说道:“据黑羽卫来报,今日是夜雨统领卢辰为韩辉波充当车夫,我怀疑韩辉波会要求夜雨追查。”
崔熠放下棋子,道:“张老先生有何见解?”
张乾阳乃是两人父亲的老友,更是一名比肩姚邈的文士。
张乾阳目光盯着棋盘,道:“是否万事俱备了?”
崔瑜回道:“只要还要筹划一个月,才算是万事俱备。”
张乾阳说道:“既如此,那就让夜雨去追查。藏着掖着,反而令人注意。”
崔熠说道:“让黑羽卫设个局,该放出去的消息,就放出去吧,等待时机到来。”
“我这就让人去安排。”
张乾阳起身,“两位公子,老夫乏了,去小憩稍许。”
“张老先生请慢走。”
待到张乾阳离开,崔瑜皱眉道:“大兄,真的要对恒州动兵吗?”
崔熠说道:“自然。”
崔瑜内心一叹。
去年父亲还未隐退时,决定今年休养生息,并答应豫州郑氏,不会插手联军攻秦。
只是父亲隐退之后,大兄就决定在今年下半年攻打恒州,意欲收复整个恒州。
为此,大兄请示了退隐的父亲。
父亲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而这个模糊的态度就已经足够了。
大兄接连几日召集族人和兖州文武大臣商讨此事。
最终决定出兵攻打恒州。
之所以大家都同意攻打恒州,是因为恒州对兖州太过于重要。
若是恒州落入幽云之手,那么登州岌岌可危。
登州再失,兖州就彻底失去了逐鹿天下的底气。
崔熠看着棋局,说道:“不止是今年,明年也要出兵攻打恒州。今年若是能够收复整个恒州,自然最佳。若是无法收复,亦要从幽云手中夺回两至三个郡。”
崔瑜说道:“大兄,出兵攻打恒州,将彻底得罪豫州郑氏。我担心幽云和豫州会联合攻打兖州。”
崔熠笑了笑,取出一封书信。
“这是肃王的亲笔书信,今日刚送来。+墈,书¨君? .最¨芯*璋*结-庚,鑫.快,”
闻言,崔瑜连忙接过信件。
不多时,崔瑜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肃王愿与兖州结盟。
并且,为了彰显诚意肃王直接告知荆州下一步动作。
攻打邓州。
邓州七郡,荆州占其三,豫州占其三,崔牧占其一。
荆州出兵攻打邓州,必然会牵扯豫州精力,况且西北还有秦州这个庞然大物在一旁虎视眈眈。
如此一来,豫州分身乏力,自然无法与幽云结盟。
崔瑜说道:“大兄,若是能够与秦州达成结盟,就更佳了。”
崔熠说道:“我与张老先生、荀先生他们讨论过,已经向秦王送去了书信。但是依秦王的性子,怕是不会与兖州结盟。”
崔熠接着道:“当年黑羽卫的暗子吴春花刺杀秦王,直接惹怒了秦州官员,据闻魏廷云破口大骂兖州乃小人也。
况且,结盟的前提是有利可图,我们对秦州而言,没有利益可以供给。于情于理,秦州都不会与我们结盟。
不过,可以尝试一番,若是无果,亦无碍。”
崔瑜点着头。
崔熠喝了口茶水,道:“我准备让你去一趟宣州,与二弟谈一谈。”
崔瑜神色一滞:“二哥对我们是否有芥蒂?”
崔熠说道:“若是有芥蒂,他就不会向家族求援了。二弟在宣州立业,也符合家族的利益。另外,你南下去宣州也是为了混淆视听。
二弟向家族求援,自然瞒不过豫州和幽云。你去宣州,正好可以吸引豫州和幽云的注意。”
崔瑜颔首道:“我过几日便启程南下。”
“无需隐瞒行踪,也不能刻意放出消息,顺其自然即可。”
“我明白。”
崔瑜离开后,崔熠一个人坐在石桌旁,盯着棋局。
父亲隐退之后,家族的担子就压在了他的肩头之上。
他必须更加锐意进取,才能率领家族和兖州在混轮之中崛起。
恒州必须要收复,才能增强兖州的竞争力。
至于世家情谊,在乱世之中更像是笑话。
豫州,洛阳。
都督府,议事厅。
豫州一众大臣汇聚一堂。
郑承旭放下手中的密报。
“这份密报想必诸位都看了,最迟一个月荆州就能够吞并梁金,周文和已经潜逃不知所踪。”
廖方远说道:“从荆州的部署来看,下一步是攻占邓州。”
顿了下后,廖方远继而道:“前些时日,长孙将军再度送回军报,希望增兵并抽调更多的火器。联军攻秦战事不顺,秦军非常顽抗且反击凌厉。
此外,秦军改良的火器碎天雷,名副其实,确有碎天之威。”
廖方远说了这么多,是为了告诉众人,当前的局势非常不妙。
去年并州与豫州会谈结盟时,曾畅想过能够在三个月内攻破秦军防线。
即便不能一举夺下庆州,但也能攻破一道口子。
只是战事持续到现在,广卫、椿林、古道三郡屹立不倒。
联军拿秦军根本束手无策。
议事厅中陷入沉寂。
片刻后,于玄开口道:“下官认为是时候考虑攻秦是否值当了。攻秦是为了扼制秦州的崛起,从而袭扰图谋陇州。
秦州崛起已是不争事实,且今年攻秦已经打乱了秦州崛起的节奏。即便今年没有攻陷庆州,但秦军的伤亡和粮草军械亦是非常巨大,近一两年内
定然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争。”
于玄表达的意思很明白。
联军攻秦的目的已经已经达到了。
孙南寻当即出列,道:“在下认为于长史考虑欠妥了。从夜雨探查的情报可以得知,秦州从去年攻占庆州之后便在筹备建国。
自一千五百年赵王一统天下以来,朝代更迭、乱世争霸期间,凡是建国者必定会发动一场战争,以此来昭告世人,鼓舞国内士气。
故而,明年若是秦州建国,一两年内秦州必将出兵。是否攻打陇州还是凉州,相比诸位心中已经有了结论。”
议事厅再度陷入沉寂,就连于玄亦是眉头紧锁,找不到反驳孙南寻的话语。
在座的,哪一位不是饱读史书。
封国必见血,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
于玄问道:“不知孙先生有何高见?”
孙南寻说道:“高见不敢当。攻秦和邓州之间,只能二择一。若是继续攻秦,那么邓州防线就要收缩,且做好死守的准备。
若是放弃攻秦,那么便立即回撤部分大军,将战场转移至南方的邓州。在下倾向于前者,因为荆州的威力不比秦州,邓州守得住。”
不少人颔首。
这话在理。
豫州和荆州交手过多次,也与秦州交手过。
扪心自问,的确是秦州更加难以对付。
仅仅是秦州的火器,就不是豫州能够招架的。
反观荆州,其一直在大力钻研火器,却与豫州相差不大。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防守邓州更合适。
只是若是继续攻秦,那么豫州大部分人力、物力都需要倾注在攻秦之上。
邓州能否守住,谁也不敢保证。
所以孙南寻才说,攻秦和邓州只能二择一。
这就很好理解了。
这时,郑冠清开口道:“难道以当前豫州的实力无法兼顾攻秦及邓州吗?”
廖方远和于玄当即脸色一变。
前者连忙道:“二公子,为了攻秦,豫州已经耗费了海量钱粮。若是兼顾攻秦及邓州,钱粮怕是支撑不住。”
郑承旭皱眉道:“都督府如此缺钱粮?”
廖方远正色道:“长公子,春耕刚过,今年是否风调雨顺尚未可知。为了豫岐陇三州百姓考虑,有些仓库中的钱粮万万不可触动啊。”
闻言,郑承旭眉头舒展开来。
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
他看向郑冠清,道:“二弟,我们需要为三州百姓考虑,不可鲁莽。”
郑冠清苦笑道:“是我考虑不周了。”
郑承旭颔首,转而看向一众大臣,问道:“诸位可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众人低声议论了片刻后,简纪元出声道:“长公子,在下赞成从庆州撤兵。”
众人当即看向他。
“两害取其轻。”简纪元说道,“从前线传回的军报可知,联军恐无法攻破椿林郡城。既如此,执着于攻秦只会将豫州拖入泥潭之中。
况且,幽云已经动摇,联盟内部已经出现裂缝。一旦出现变故,幽云撤兵,那么我军想要抽身怕是来不及了。”
经过简纪元这么一说,不少人都赞成从庆州撤军。
只是撤军会面临很多麻烦。
一是如何向并州和幽云解释,二是如何向前线的长孙飞雄解释。
一旦豫州撤兵,就代表着联军攻秦结束,并州和幽云只能跟着撤兵。
届时,并州和幽云必定会派遣使者来问责,而豫州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定会下降。
其次便是长孙飞雄可能会反对撤兵。
突然撤兵,虽是为了大局着想,却在一定程度表明前线将士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战果。
长孙飞雄身为主帅,不仅要为他自己考虑,更要为麾下将士考虑。
困难重重。
所以众人争吵了半天,依旧没有得到结果。
集议散去之后,郑承旭找到了廖方远。
“廖府令,不知你有何想法?”
廖方远说道:“在下倾向于从庆州撤兵,只是我军不能先撤。”
郑承旭神色一滞:“你的意思是让幽云先撤兵?”
廖方远说道:“兖州崔氏蠢蠢欲动,幽云能坐得住?幽云郡主是什么性子,想必你比我更加清楚了解。”
郑承
旭不由得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