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夺嫡,这江山朕不坐不问岁月任风歌
第1945章 陷入两难
信中厉声斥责他李弼卖主求荣,助纣为虐,是汉室江山的千古罪人。
随后,话锋直指楚宁留下的命令——严令他不得执行所谓的“田地均分”之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拖延、阻挠,甚至暗中破坏。
若他胆敢遵从楚宁之命,损害汉地世家及百姓的利益,那么,信中明确警告——他李弼满门上下,男女老幼,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其手段之酷烈,将远超他的想象!
而更让李弼心惊肉跳、几乎握不住信纸的,是信件末尾的落款处。
那里,并非人名,而是盖着一个他无比熟悉的印玺图案!
那是大汉王朝皇室宗亲特有的印玺纹样!
虽然写信之人刻意用手段模糊了具体归属的姓名或爵位,但那独特的龙纹和规制,他绝不会认错!
“噗通”一声,李弼双腿一软,瘫坐在了身后的太师椅上,手中的信纸飘然滑落。
他双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额头上冷汗涔涔。
他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这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寻常的恐吓。
这是那些在常安城清洗中侥幸逃脱、或原本就不在城中的大汉王朝宗室成员,在暗中行动了!
他们如同潜伏在阴影中的毒蛇,并未因皇族的覆灭而彻底消亡,反而在楚宁率主力离开、常安空虚之际,开始露出了獠牙!
他们不甘心江山易主,他们要复辟,至少要搅乱楚国的统治!
而自己这个被楚宁委以重任的卖国贼,无疑成为了他们首要的威胁和目标。
如今,楚宁大军已奔赴东线,与大唐激战正酣,短时间内绝无回援的可能。
常安城内,自己手中仅有一万兵马,既要维稳,又要推行注定会激起强烈反弹的田地政策。
而暗处,则是不知数量、不知藏身何处、却拥有皇室名分号召力的大汉余孽!
怎么办?
到底该怎么办?!
是屈服于这死亡的威胁,阳奉阴违,拖延甚至破坏田地均分,以求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
可如此一来,一旦事情败露,或者东线楚宁获胜归来,发现自己未能完成任务,甚至暗中作梗,那等待自己的,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楚宁的雷霆之怒!
以那位皇帝的酷烈手段,自己同样会死无葬身之地!
还是……硬着头皮,坚决执行楚宁的命令,顶着这来自暗处的致命威胁,强行推行新政?
可那样,自己和家人,随时可能被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宗室余孽刺杀或灭门!
那一万兵马,能防得住无孔不入的暗杀吗?
能剿灭得了那些如同鬼魅般潜伏的敌人吗?
向左是万丈深渊,向右是刀山火海。
李弼瘫在椅子里,面色灰败,眼神空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恐惧和艰难的抉择之中。
他明白,一旦行差踏错,自己和家人必将粉身碎骨。
书房内,只剩下他粗重而绝望的喘息声。
那封掉落在地的信,如同一个催命符,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气息。
李弼独自瘫坐在太师椅上,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
书房里门窗紧闭,光线昏暗,更添了几分压抑。
那封来自前朝宗室的威胁信,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头,让他坐立难安,冷汗一阵接一阵地冒出,浸湿了内衫。
他的思绪如同乱麻,在两种极端的选择之间疯狂摇摆,每一种都通向可怕的深渊。
一边是楚宁那冰冷而充满威压的面容。
那位年轻的皇帝,手段酷烈,赏罚分明。
他将汉地这最棘手的摊子交给自己,是莫大的信任,更是严峻的考验。
若自己能顶住压力,将田地均分之事办得漂亮,无疑将成为新朝最炙手可热的功臣,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可若是办砸了,甚至阳奉阴违……李弼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想起了悬挂在城门上的那些世家家主头颅,想起了西市口堆积如山的皇族尸骸。
楚宁的字典里,绝无“宽恕”二字。失去他的信任,下场只会比那些被清洗的人更惨。
届时,别说荣华富贵,恐怕想求一个痛快的死法都是奢望。
另一边,是那封信件上冰冷的文字和那枚象征着前朝法统的模糊印玺。
这些隐藏在暗处的大汉余孽,如同潜伏在阴影里的毒蛇,不知数量,不晓藏身之处,却拥有着宗室的名分和复辟的执念。
他们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信送到自己书房,其渗透能力和隐藏的势力,绝对不容小觑。
若自己不顾警告,坚决执行楚宁的命令,无疑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他们或许无法正面抗衡一万楚军,但针对自己和自己家人的暗杀、报复,却是防不胜防。
一想到妻儿老小可能因自己而遭遇不测,李弼就感到一阵窒息般的恐惧。
“执行,家族危矣,不执行,自身难保!”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绝望。这两种念头在他脑中激烈交锋,撕扯着他的神经。
他试图找出一个两全之策,却发现眼前只有两条布满荆棘的死路。
时间在煎熬中一点点流逝。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书房内愈发昏暗。
李弼依旧僵坐在那里,脸色灰败,眼神涣散,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他知道,无论选择哪一边,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都可能万劫不复。
最终,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独自承受这份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了。
他需要有人分担,需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和他一样,是投诚而来,如今同样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同僚。
人多力量大,或许……或许能商议出一个应对之策?
这个念头一起,他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因为动作太急,眼前甚至黑了一下。
他稳了稳心神,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一些,朝着门外喊道:
“来人!”
一直守在远处,心中同样忐忑不安的管家李福闻声,立刻小跑着来到书房门外:
“老爷,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