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9章 进展顺利

两日时光,在常安城前所未有的喧嚣与躁动中飞速流逝。

那场由募兵令引发的狂热并未消退,反而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涟漪不断向外扩散。

李弼府邸的书房内,气氛相较于两日前,少了几分绝望的阴霾,多了几分事务性的繁忙与谨慎的乐观。

李弼正伏案查阅着各地送来的、关于田亩初步统计的文书,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这时,书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随即是管家的通报:“老爷,张韬张大人求见。”

“快请!”李弼放下手中的文书,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张韬大步走入书房,他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虽面带疲惫,但眼神炯炯,透着一股干练与兴奋。

与两日前那个愤怒而略显焦躁的武将相比,此刻的他更多了几分掌控局面的从容。

“李公!”

张韬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募兵之事,已有初步成效,特来向李公禀报!”

“哦?张大人请讲,情况如何?”

李弼立刻提起了精神,身体微微前倾,这是目前他最关心的要务之一。

张韬脸上难掩得色,朗声道:“回李公,自告示张贴至今,不过两日,仅在常安城内设立的三个主要募兵点,已登记造册、初步筛选合格者,已达五千三百余人!”

“而且,前来应募者依旧络绎不绝,依我看,照此趋势,旬日之内,招募万人亦非难事!”

“五千余人?”

李弼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

这个数字,远超他最初的预期。

有了这五千人,再加上原有的一万楚军,常安城的防卫力量和他们的底气,都将大大增强。

张韬继续汇报,语气中带着更深的意味:“不仅如此,李公,募兵与均田的消息,传播极快,如今已不止局限于常安城。”

“周边郡县的百姓,闻风而动,多有青壮主动前来常安打探消息,甚至直接要求参军!”

“更有无数乡民翘首以盼,急切希望朝廷的均田使者能早日抵达他们那里,推行新政!”

他顿了顿,强调道:“民心可用啊,李公!百姓们或许不懂什么王朝更迭、忠君爱国。”

“但他们懂得谁能让自家有田种,有饭吃,能减免赋税!陛下此策,确是抓住了根本!”

李弼缓缓点头,张韬带来的消息,无疑是雪中送炭,极大地缓解了他因那封威胁信而产生的焦虑。

手中有了兵,心中才有了底。

“好!张大辛苦了!”

李弼赞许道:“这招募来的五千余人,便全权交由张大人你负责编练、操演!”

“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他们明号令,知进退,形成战力!所需军械,我会协调尽快拨付。”

“李公放心!练兵之事,乃张某本分,定不辱命!”

张韬慨然应诺,随即话锋一转,问道:“那……关于均田之事,是否要加快进度,向周边郡县铺开?”

“如今民意如此汹涌,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

提到均田的推行范围,李弼脸上的喜色收敛了几分,重新浮现出谨慎与忧虑。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沉吟道:“加快进度……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他停下脚步,看向张韬,目光深邃:“张大人,非是我不愿尽快推行陛下新政。”

“只是……那暗处的大汉余孽,至今仍未揪出。”

“他们如同毒蛇潜伏,我们若贸然将力量分散至各处,常安根本之地难免空虚。”

“万一彼等趁虚而入,或在地方上煽动叛乱,破坏均田,届时我们首尾难顾,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前朝余孽不除,我这心中,实在难以安定啊。”

想起那封神鬼莫测的威胁信,李弼依旧心有余悸。

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张韬并非莽夫,闻言也冷静下来,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李公所虑极是。是张某有些心急了。”

他思忖片刻,提出一个更稳妥的方案:“既然如此,不如我们稳扎稳打。”

“先集中力量,将常安城以及周边毗邻、易于控制的几个县作为试点,将均田制彻底落实下去。”

“将此区域打造成一个样板,让其他郡县的百姓亲眼看到均田带来的好处。”

“届时,民心所向,我们再推行至更远之地,必然事半功倍,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以此树立榜样……”

李弼重复着这句话,眼中渐渐亮起光芒:“好!张大人此议甚妥!就依此计!”

“我们先着力经营好常安及周边,打造一个铁桶般的根基,再图后续!”

方针既定,李弼感到肩上的压力似乎轻了一些。

他走回书案前,目光落在了一封已经写好大半、墨迹已干的奏章上。这是准备呈送给皇帝楚宁的汇报。

“不过,此事……”

张韬指了指那封奏章,提醒道:“李大人还需尽快向陛下禀明才是。”

“募兵、均田,皆是国之大事,需得让陛下知晓我等在此地的努力与进展。”

李弼抚摸着下巴的短须,点了点头:“这是自然,奏章我已准备多时,只等张大人的具体募兵数据。”

这么重要的消息,怎么可能不让楚宁知道!

毕竟,他还希望通过此事彻底在楚国官场站稳脚跟呢!

他拿起笔,蘸饱了墨,在那份详细汇报了常安现状、推行均田决心以及遭遇匿名威胁的奏章末尾。

郑重地添上了“现已招募新兵五千余众,正加紧操练,以固城防,并备不时之需”的字句。

写罢,他吹干墨迹,仔细检查一遍,然后装入特制的信筒,用火漆封好,盖上自已的印信。

“来人!”

一名亲信侍卫应声而入。

“将此信,以最快速度,飞鸽传书,呈报陛下!”李弼将信筒递过去,语气严肃。

“是!”侍卫双手接过,转身快步离去。

就在李弼的信使放出信鸽一日之后,楚宁接到了这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