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朕没看错人

冉冥转向邓浩,沉声下令,声音如同金石交击,带着一股迫人的杀伐之气:

“李弼既已证明其心,本将也就无需在此地多做停留了!”

“传令下去!”

他声音陡然提高,如同炸雷般响彻大帐:

“全军即刻准备!用过战饭之后,拔营起寨,全军立即向东开拔!日夜兼程,赶往东线战场!”

“是!将军!”

帐外的亲兵和传令官齐声应诺,脚步声迅速远去,将命令传达至军营的每一个角落。

冉冥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嗅到了东方那片主战场上更加浓烈的硝烟与血腥气。

他拎起巨刀,大步走出营帐。

阳光照射在他玄色的甲胄和光亮头颅上,反射出冷硬的光芒。

东线,才是他这样的悍将真正的舞台!

那里有强大的对手——大唐军神李敬,有决定天下归属的终极决战!

停留在常安城监督一个已然“驯服”的降臣,对他而言,简直是浪费时间。

陛下将最精锐的骑兵交给他,是为了在关键战场上摧城拔寨,而不是在这里充当监军。

如今,李弼用他的行动换取了暂时的信任,也解放了他冉冥。

他要去与陛下汇合,要用手中的刀,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劈开一条血路!

常安城的喧嚣与权谋渐渐被抛在身后,冉冥的心中,只剩下对战斗的渴望和对功勋的追求。

铁骑即将东指,一场规模更大、更加惨烈的风暴,正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汇聚。

而他,楚宁麾下最锋利的战刃,必将在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浩大战役中,刻下属于自已的血腥印记。

两日之后,楚宁率领的庞大军队正在一条宽阔的官道上急速行进。

玄色旌旗遮天蔽日,铁甲铿锵,马蹄声、脚步声、车轮声汇成一股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如同移动的山脉,带着无可阻挡的气势向着东方压去。

中军位置,楚宁并未乘坐车驾,而是如同普通将领一般,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

他身姿挺拔,玄色披风在疾驰带起的风中猎猎作响,冷峻的面容上看不出太多表情,

只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不时掠过一丝对东线战局的思忖。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从队伍后方逆着人流,以极快的速度穿插而来,马蹄踏起滚滚烟尘。

来者正是锦衣卫千户沈炼。他显然经过了长途疾驰,脸上带着风尘之色,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靠近中军,利落地翻身下马,单膝跪在楚宁马前,双手高举一份小小的、插着羽毛的密信。

“陛下!冉冥将军自常安城发来飞鸽传书!”沈炼的声音在行军的嘈杂中依旧清晰。

楚宁勒住战马,抬起手,示意中军速度稍缓。

他身后的令旗官立刻打出旗语,庞大的军队如同精密的仪器,行进速度微微降低,但阵型丝毫不乱。

接过沈炼手中的密信,楚宁熟练地捏碎火漆,展开那薄如蝉翼的纸张。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其上由冉冥口述、书记官代笔的潦草字迹。

信中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常安城叛乱被迅速平定,首恶中山王刘胜、宣王刘贺已被当众处决。

以及李弼随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安抚民心、加强戒备、悬赏缉拿余孽,并再次表达了坚决执行新政、治理好汉地的决心。

看完之后,楚宁那古井无波的脸上,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近乎淡漠的满意。

他将信纸随手递给身旁的一名近侍,目光遥望前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关山,看到那座刚刚经历风波的古都。

“看来,朕没看错人。”

他淡淡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笃定。

“这李弼,倒也懂得审时度势,知道该如何做,才能保住他的地位和性命。”

他微微颔首,像是在对身边的近臣,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汉地新附,人心浮动,用李弼这等熟悉本地情势、又急于表现的降臣先行稳住局面,确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

“将汉地暂时交给他打理,看来是正确的决定。”

然而,帝王心术,深不可测。

信任,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尤其是对于李弼这样有前科的降臣。

短暂的停顿后,楚宁话锋一转,目光重新落到沈炼身上,语气变得审慎而周密:

“不过,治理一方,尤其是大汉这等疆域辽阔、世家盘根错节之地,绝非李弼一人,或仅靠他手下那批降臣便可胜任。”

“若完全倚仗他们,时日一久,难免尾大不掉,甚至再生异心。”

他的思维极其清晰,早已布下后手:“吏部尚书吕修文那边,可有回信?”

在离开常安城之前,楚宁便已未雨绸缪,秘密下令给留守楚国都城、执掌官员铨选调派的吏部尚书吕修文。

命其从楚国本土以及早已归附、经过考验的旧晋、旧周等地的官员中,遴选一批干练、忠诚之人。

火速派往汉地,充实各级官府,尤其是关键职位,以实现真正的渗透与控制。

沈炼显然对此事也极为关注,立刻回答道:“回陛下,吕大人已有回复。”

“他已遵照陛下密旨,紧急抽调了三百余名各级官员,由可靠将领护送,分作数批,正在前往汉地的路上。”

“按照行程估算,第一批官员,此刻应该已经抵达常安城附近,不日即可接手部分政务。”

听到这个消息,楚宁眼中才真正闪过一丝放松的神色。

这才是他掌控汉地的完整布局——以李弼等降臣为表象,暂时安抚地方,迅速推行关键政策。

同时,暗中调入大量忠于自已的基层和中层官员,逐步接管实际权力,形成监督与制衡,最终将汉地彻底消化,融入大楚的统治体系。

“很好。”

楚宁轻轻吐出两个字,这简单的评价,意味着他对吕修文办事效率的认可,也标志着他对于汉地后续安排的放心。

至此,来自后方的最大隐患似乎已经解除,至少短期内不会再牵扯他过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