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随着楚宁那一声“开城,出击!”的命令下达,镇南关那沉重的城门在绞盘刺耳的“嘎吱”声中缓缓打开,如同巨兽张开了吞噬生命的大口。
关内早已蓄势待发的楚军精锐,如同决堤的黑色洪流,在将领们的怒吼声中,汹涌而出!
战鼓雷动,号角长鸣!
几乎在楚军出关的同时,李敬也毫不犹豫地挥下了令旗。
严阵以待的唐军步兵方阵,踏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向前推进。
他们没有贸然冲锋,而是保持着紧密的阵型,盾牌层层叠加,长矛如林前指,展现出极高的训练素养。
刹那间,两支当世最强的陆军,在镇南关前这片并不算特别宽阔的原野上,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
“轰——!”
如同两股巨大的浪头迎头相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兵刃撞击的铿锵声、盾牌承受巨力的闷响声、利刃撕裂血肉的噗嗤声、垂死者的哀嚎、冲锋者的怒吼。
各种声音瞬间交织混杂,形成了一曲残酷而激昂的战争交响乐!
战场之上,尘土冲天而起,被马蹄和脚步践踏起的黄尘如同浓雾,遮蔽了部分视线,却又在刀光剑影的闪烁中,映照出一个个奋力搏杀的身影。
楚军凭借着一股被激怒的悍勇之气,攻势凌厉,试图凭借精锐的甲士撕开唐军的防线。
而唐军则依靠严密的阵型和顽强的意志,如同磐石般死死抵住,用长矛和弩箭收割着生命。
双方投入的兵力虽然都只是部分,但加起来也接近四万之众!这使得整个战场显得异常拥挤和混乱。
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鲜血的抛洒,倒下的尸体很快就被后续涌上的人流淹没或践踏。
旗帜在混乱中摇晃、倒下,又被重新竖起。军官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在巨大的喧嚣中显得微弱而遥远。
就在这正面战场杀得难分难解、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之际,战场的外围,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如同幽灵般悄然出现。
正是由赫连无咎亲自统领的三万金蝎部铁骑!
他们并未像通常的骑兵那样,寻找楚军阵型的薄弱处发动雷霆般的侧击。
而是游离在战场的边缘地带,保持着一种诡异的静默与距离。
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骑兵们冷漠地注视着核心战场的惨烈厮杀,仿佛一群等待猎物流尽鲜血的秃鹫。
赫连无咎端坐于他那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粗犷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闪烁着算计与冷酷的光芒。
他时不时抬头望一眼天色,又瞥向核心战场那胶着的态势,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关墙之上,楚宁和冯安国自然也注意到了这支游离在外的蝎族骑兵。
冯安国眉头紧锁,提醒道:“陛下,赫连无咎的三万骑兵按兵不动,恐怕是在等待我军久战疲敝,或者阵型出现混乱时,再发动致命一击!不可不防!”
楚宁目光冷峻,点了点头:“传令侧翼部队,保持警惕,加强防御纵深,谨防骑兵突袭。”
他也认为,这支骑兵是李敬预留的后手,是用来打破战场平衡的关键力量。
然而,无论是楚宁、冯安国,还是战场上正在浴血奋杀的楚军将士,都未能洞察李敬与赫连无咎真正的意图。
时间在血腥的厮杀中一点点流逝。
正面战场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谁也无法彻底击溃对方。
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战鼓号角声,所有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掩盖一切的巨大声浪,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就在这喧嚣达到顶点的时刻,一直静观其变的赫连无咎,嘴角忽然咧开一个残忍而满意的笑容。
他猛地一抬手,身后一名掌旗官立刻挥动了一面造型奇特的黑色蝎尾旗。
没有震天的呐喊,没有冲锋的号角。
三万金蝎部铁骑,在赫连无咎的带领下,突然动了!
但他们冲锋的方向,并非胶着的核心战场,也非楚军戒备的侧翼。
而是——沿着战场的外缘,向着西南方向,也就是落霞山所在的位置,开始加速!
铁蹄踏动大地,原本应该沉闷如雷的声音,此刻却被核心战场那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完美地掩盖、吞没了!
在漫天尘土和声浪的掩护下,这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如同汇入江河的支流,开始悄然脱离主战场。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唐军阵营的后方,一支约万人的唐军步兵,在副将张巡的率领下,也悄然离开了既定的阵位。
他们没有加入前方的混战,而是迅速向侧后方移动,与正在“迂回”的金蝎部骑兵汇合。
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发生在所有人注意力都被正面激战所吸引的时刻。
那震天的杀声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那飞扬的尘土遮蔽了他们离去的踪迹。
赫连无咎一马当先,感受着战马奔腾带来的疾风,回头望了一眼那依旧杀声震天、血肉横飞的镇南关战场,脸上露出了计谋得逞的狞笑。
李敬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果然妙极!
楚宁此刻,恐怕还在琢磨他赫连无咎的骑兵何时会投入战场吧?
“儿郎们!”
赫连无咎用蝎族语发出一声低吼:“加快速度!目标——落霞山!”
“让那些楚人在睡梦中,尝尝我们金蝎部铁蹄的滋味!”
“嗬!”三万骑兵发出低沉的应和,如同狼群在夜间的嗥叫。
四万大军,骑兵与步兵协同,借着主战场巨大声浪和混乱的完美掩护,彻底脱离了与楚军的接触。
他们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绕过山川,避开耳目,朝着毫无防备的落霞山楚军驻地,风驰电掣般奔袭而去!
而镇南关前的战斗,依旧在惨烈地进行着,无论是楚宁还是李敬,都心照不宣地将这场流血的“表演”继续了下去。
只是,一方在等待着预想中的骑兵突击,另一方则在为真正的杀招争取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东线战局的胜负手,已然不在镇南关下,而是转移到了数百里之外的落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