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李承乾合作!
看到李承乾来,豫章公主愣了一下。
“阿兄?”
之前李承乾来过,但是次数少。
张锦禾和张二丫都快忘记了,只是听到豫章公主喊阿兄,就不敢轻视。
这也是一个皇子!
李承乾笑了笑,先去李渊和萧皇后那边行个晚辈礼。
萧钰跑去另一本叫萧然和李丽质来。
看到是李承乾,李丽质都愣了一下。
萧然也快忘记这个人了,来的太少。
“小郎君,五娘...”李承乾笑了笑。
“大郎!”萧然喊的很随意。
喊李恪李泰也是三郎四郎,这样喊李承乾也无可厚非。
萧然年纪比李承乾大些。
“阿兄,难得有空来一趟啊!”李丽质笑了笑。
“实在走不开...”
张二丫端着茶盘轻手轻脚走进来,茶杯放在李承乾和萧然面前时,指尖还带着点紧张的微颤。
毕竟眼前是太子,她没敢多停留,只低声说了句“慢用”,便退了出去,客厅里只剩萧然、李承乾,还有坐在侧边的李丽质。
李承乾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先飘向窗外的玻璃作坊,笑着开口:“前几天在宫里,见阿娘用着张大郎烧的琉璃灯,透亮得能照见灯芯,阿娘还跟我说‘这手艺真是少见’。”
“之前听说,小郎君弄这个琉璃,是为了千里眼,现在还是不行吗?”
“千里眼对琉璃质量要求高,现在还是差点意思,刚能稳定烧出透亮的玻璃坯,磨镜片还得慢慢来。”
萧然语气很平和,“很多东西我们都不懂,得慢慢来...”
“是这样的,好手艺都得磨。”
李承乾点点头,话头又转了方向,“还有印刷术,上次阿爷跟我聊起,说你们印的农书,字比手抄的清楚,速度还快....”
印刷术的重要性,李承乾是知道的。
所以李泰愿意一直在栲栳村,这让李承乾一点忌惮。
李承乾和萧然确实不熟悉,但是现在就像是老朋友一样。
栲栳村的事情,李承乾比较感兴趣,一直聊了很久。
感觉差不多,李承乾这才说道:“小郎君,我也想做点什么,不知道可有合适的...”
李承乾说的很直白。
李承乾可以不赚钱,就想和萧然走近一点。
李承乾说完那句“想做点什么”,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杯沿,目光落在杯底的浅纹上。
看似在等萧然回应,心里却已飞快转开了念头,每一个盘算都绕着“拉拢萧然”这根弦。
他先想起阿爷对萧然的看重。
上次在立政殿,阿耶拿着丽质的书信,提起萧然一年前就断定纵囚归狱,语气里的欣赏藏都藏不住。
再往下想,便是萧然手里的那些“宝贝”。
琉璃能做灯,奢侈品价值连城,还能琢磨“千里眼”,真要是成了,不管是宫里用还是军中用,都是大用处。
更别说印刷术,阿爷提过好几次,说这东西能让农书、律法传遍天下,让百姓都识字懂理。
李泰在栲栳村待了那么久,不就是盯着这些么?
自己要是能参与进来——不用多,哪怕只是帮着协调长安的纸墨、工匠,或是把印好的农书送到各州府,这份功劳就落不到别人头上。
还有李泰那层隐忧。
他知道李泰跟萧然、丽质走得近,上次李泰还从栲栳村带了本印刷的《千字文》回东宫,语气里满是得意。
李泰有才干,阿爷也疼他,要是让李泰借着萧然的本事攒起声望,对他这个太子绝非好事。
萧然这人看着随性,不攀附权贵。
对李泰是这样,对自己也是这样,刚才喊“大郎”时的随意,倒让李承乾松了口气。
这样的人,只要你真心跟他处,不摆太子架子,他不会轻易偏帮谁。
自己主动来谈“想做点什么”,就是想先把这层联系搭起来,往后栲栳村有动静,他能第一时间知道,也能让萧然觉得“太子是真心想做事”,而不是为了争权。
想着这些,李承乾抬眼看向萧然,语气比刚才更诚恳了些,刻意避开了“合作”“利益”这些字眼。
“我也想搭把手,别总在东宫待着,跟个只懂读书的呆子似的。”
李承乾说这话时,眼底带着点刻意放软的亲近。
既没摆太子的谱,也没露拉拢的急功近利,只像个想做点实事的皇子。
心里却清楚:只要萧然点个头,这第一步就算踏出去了。
跟萧然熟了,不管是阿爷那边的好感,还是对李泰的制衡,甚至是将来朝堂上的助力,都能慢慢攒起来。
萧然没立刻应声,只是端着茶杯看了他一眼。李承乾心里略紧了紧,却没再急着说。
他知道萧然不吃“逼”的那套,得等他自己想通。
而他心里早已拿定主意:哪怕这次不成,下次也得再来,萧然这块“宝”,他这个太子,绝不能放给别人。
“大郎,忙得过来吗?”萧然笑了笑。
“确实是有点忙的,但是时间还是抽得出来的。”
“那一起合作做个生意吧!”萧然刚好想到一个。
李承乾听到“一起合作做个生意”,手里的茶杯“嗒”地轻磕在桌沿,原本带着几分试探的眼神瞬间亮了。
像是没想到萧然会这么干脆,连“搭把手”都直接升级成“合作”,嘴角的笑意都比刚才真切了几分,连忙追问:
“做什么生意?”
他身子微微前倾,指尖下意识按在桌角,连之前那点“太子该有的稳重”都淡了些。
毕竟他本就想借由做事拉近关系,萧然主动提合作,哪还能按捺住期待。
萧然放下茶杯,“大唐的盐差点意思,提纯出细盐来。”
旁边的李丽质立刻凑过来,眼里满是好奇:
“提纯粗盐?难道是能把这种又涩又糙的粗盐,变成咱们现在吃的、入口不苦的细盐?”
她平时帮着张二丫打理家务,家里用的细盐李丽质是知道的。
质量比皇宫用的还好,就是数量一直不多。
之前萧然也忘记了,把这件事做大点。
“正是。”
“粗盐里的杂质能去掉,提出来的盐又细又白,味道也纯,比不上家里的,但是也比之前的强很多。”
李承乾原本还带着笑意的脸瞬间沉了沉——不是不悦,是震惊。
呼吸都慢了半拍,指尖不自觉攥紧了茶杯。
之前就知道萧然质量饭菜比尚食局御膳好吃,不仅仅是炒菜技术,主要还是调味品。
细盐技术其中一样。
“细盐质量,在长安城能卖出天价来,就是不知道难不难!”李承乾看着萧然。
自己来是对的,李承乾现在后悔自己来晚了,应该早点的。
萧然摆了摆手,笑着把流程拆得更明白,语气依旧轻松,像在说怎么打理菜园子:
“不难,就是多两道过滤的功夫,看一遍就能摸透。”
“第一步先处理粗盐里的泥沙——把粗盐倒进大陶缸,加足量温水搅和,等盐粒全化在水里。”
“就找块密点的细麻布,蒙在另一个陶瓮口上,把盐水慢慢倒过去。”
“麻布能把没化开的泥沙、小石子全滤下来,瓮里剩下的就是没渣的盐水,这一步能先除了‘糙’的根儿。”
“想要更好的盐,可以多过滤两次。”
萧然顿了顿,指尖点了点桌角,接着说:“第二步要除盐水里的苦碱——就是让粗盐吃着发涩的东西。”
“往滤好的盐水里兑点老卤水,搅匀了搁半个时辰,那些苦碱就会结成小絮絮沉到缸底,跟盐水分开。”
“这一步得等,急不得,得让卤水把苦碱全‘抓’出来。”
“等絮絮沉底了,再换块新的细麻布,把上层干净的盐水再滤一遍——这次滤掉的是沉底的苦碱絮,漏进瓮里的就是没渣没苦碱的纯盐水了。”
最后一步他说得更简单:“把纯盐水倒进大铁锅,架上温火慢慢熬,不用猛烧,就盯着锅边,等水一点点蒸发,锅底就会结出白生生的盐粒,刮下来就是细盐。”
“要是想更匀净,凉透了用石臼碾两下,得到的就是雪白的细盐了。”
话刚落,李承乾眼神里的震惊比刚才更甚,连声音都带着点急切:
“卤水真能把苦碱除干净?再滤两遍,那盐水里就只剩盐了?”
他之前只知道细盐金贵,却没想过提纯的关键竟在“两次过滤”,而且用的全是农家常见的陶缸、麻布,连特别的工具都不用。
“要是按这法子,一个作坊一天能滤多少盐水?熬多少细盐?”
他越想越明白——这么简单的流程,根本不用靠“稀有物件”,只要有工匠、有铁锅,就能批量做!
到时候运去长安,别说天价,就是按一半的价卖,也能让整个长安的盐市动起来。
旁边的李丽质倒没那么激动,只是轻轻拍了下桌沿,心里喃喃自语:
“我就知道,萧然说的‘不难’,肯定又是这种‘看着简单,偏没人想到’的法子。”
“之前洗煤是,印刷术,烧琉璃技术,制冰技术,这次提纯盐又是‘两次过滤’,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这种‘过日子的巧劲’?”
她侧头看向萧然,眼底没了惊讶,只剩习以为常的无奈。
萧然看着两人的反应:“本来就是顺着‘除杂质’的念头想的,没什么复杂的。”
“批量做的话,找几个手脚麻利的村民,搭几个陶缸、几口铁锅,很快就能出细盐。”
这个法子能赚很多钱,这一点李承乾和李丽质都能想到。
“小郎君,怎么分利合适呢?”李承乾连忙询问。
萧然听“分利”二字,先是愣了愣,随即摆着手笑了,语气轻得像在说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分利就不用了,我这儿钱够花——家里日常用度不费什么,村里印刷、琉璃作坊也能有进项,再多也用不上。”
“这细盐的法子,大郎你要是能做成,赚多少钱都是你的。”
萧然家里开销,基本上都是李世民他们送来的。
家里人多是没错,但是家里住这些人,都没有白住,动不动就送一批东西来。
李丽质知道,萧然说的是实话。
李承乾却没顺着这话接,反而坐直了身子,语气瞬间郑重起来,连之前的亲近都多了几分严肃:
“小郎君这可不行!这细盐的法子是你想的,没有你,我就是有再多工匠、再多陶缸,也做不出细盐来——利怎么能不分?”
他往前凑了凑,眼神里带着不容拒绝的认真:“我知道你不在乎钱,但这不是‘够不够花’的事,是‘做事的规矩’。”
“咱们一起合作,你出根本的法子,我出人手、出物资,利就该一起分,不然我成了什么?”
“成了占你便宜的人!传出去,别说阿爷会说我不懂事,我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他没说自己需要钱拉拢人,却暗暗把“绑定关系”的意思点透。
他清楚,只有让萧然收下这份利,两人的合作才不算“单方面求助”,才能真的把关系拉近。
“这样!”李承乾干脆拍了板:“细盐作坊的事情,我来安排,小郎君只用偶尔去作坊看看,指点下工匠就行。”
“等赚了利,咱们五五分,我知道小郎君不缺钱,但这利,必须收!”
萧然看着李承乾执拗的样子,又看了眼旁边笑着点头的李丽质,无奈地笑了:
“行吧,听你的。”
李承乾见他松口,脸上才重新露出笑意,心里那块“拉拢”的石头也落了大半。
他知道,这“五五分利”一敲定,他和萧然的关系,才算真的从“客气的朋友”,变成了“能一起做事的伙伴”。
这一次李承乾也是见识了萧然的‘能量’了。
自己阿爷如此重视,是有道理的。
随便给点东西,就能帮大忙。
应该早点来的!
自己来太晚了!
李承乾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这个。
之前是怕李世民生气,萧然是李世民发现的‘宝藏’。
之前李承乾还去找长孙皇后说了一下,长孙皇后表示李世民不会怪罪,李承乾这才敢来。
怕李世民多想,怕李世民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