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支教老师
“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们弄吃的。”
“孩子们,快带你们老师去宿舍。”
校长阿姨热情的招呼着他们。
孩子们纷纷上前帮忙她们提行李。
姜云筝在五六个小女孩儿簇拥下,走进了一间散发着霉味儿的土胚房里。
里面摆这一张简陋的木板床,霉味儿是从床上的被褥里散发出来的。
看来这里已经很久没人住了。
“老师,你长得真好看,你的衣服也好看。”
“老师,你真的会留下来教我们读书吗?”
“你会在这里待多久?”
孩子们围着她,七嘴八舌的追问着。
“你们学校就你们这几个女生吗?”
姜云筝没回答她们,而是把这些孩子拉到自己跟前,仔细认真的看着她们。
在她们中间寻找之前照片上见过的女孩儿。
她扫遍了屋里所有女孩儿的脸,也没能发现照片里那张脏兮兮的小脸。
“还有冬冬没来,她生病了请假了。”
有个十多岁的女孩儿回答了她的问题。
姜云筝心里咯噔一下,又故作漫不经心的问。
“是吗?冬冬几岁了?请了多久的假?她家在哪儿你们知道吗?”
姜云筝一边问,一边从包里掏出一些零食,一个一个分给了孩子们。
她很庆幸自己带了两大背包的零食来,即便不能给这些孩子当老师,也能用零食能给他们带来些许抚慰。
孩子们看到零食,两眼放光,馋的都快流口水了。
在这么资源贫瘠的山里,她们的零食只有山里的野果子。
这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见都没见过的零食。
“谢谢老师。”
“冬冬三天没来了。”
“校长奶奶说她还小,可以不用来学校。”
“可是她发烧了,她奶奶不给她请大夫。”
“她奶奶不喜欢女孩子,说女孩子不能给她们家传宗接代。”
“冬冬好可怜,她每天都吃不饱,都要到我家去捡我们家的剩饭吃。”
孩子一边开心的吃着零食,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简单的几句话,基本上把冬冬的情况说的差不多了。
如果这村里没有其他被拐卖来的孩子,那冬冬应该就是她要找的那个孩子了。
姜云筝想到那孩子每天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心口就一阵一阵揪着疼。
“冬冬没有爸爸妈妈吗?”她又问了一句。
“她爸爸是个傻子,妈妈是疯子,她还有一个弟弟,总从这个弟弟出生之后,她奶奶就不喜欢冬冬了。”
年纪大点的女孩儿用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回答了姜云筝的问题。
一边说着,一边把零食默默收进了口袋、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吃?”
“我叫小花,这些东西我妈妈一定没吃过,我想带回去给我妈妈尝一尝。”
小花懂事的笑容,让姜云筝十分心疼。
“小花,这里还有,你能带我去看看冬冬吗?”
“嗯。”
小花笃定的点头,然后喊着其他小朋友进教室了。
“好了,你们快去教室了上课了。作业做不完,你们别想回家。”
孩子们听到她这么说,一窝蜂冲回教室。
“都坐好了,不许乱动,不要吃东西,我会没收的。”
小花像个小大人一样,拿着一根小竹棍敲打着破旧的讲台。
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很快都安静下来,乖乖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刚联系上了那个私家侦探了,现在过去见他,你就在学校待着,哪儿也别去,等我回来。”
霍聿川准备走了,被校长阿姨叫住了。
她煮了一大锅面,还放了瘦肉,热情的招呼他们。
几个保镖面面相觑,看到大铁锅里煮着的一锅面,谁也没有食欲,小声嘀咕。
“这是人吃的吗?”
“我是吃不下这种东西。”
“你觉得霍总会吃吗?”
“要是霍总吃的话,你跟不吃?"
霍聿川转头跟姜云筝小声说了句。
“我带了自热米饭。”
“不用,我吃校长煮的面。”
姜云筝谢绝了她的好意,径直朝校长阿姨的厨房走去。
“不好意思,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
“这些很好了,我喜欢吃面。”
姜云筝自己拿了碗筷去锅里夹面条。
“校长您的这个咸菜做的真好吃。”
“难得你喜欢。姑娘,一看你就不是普通人,怎么会想到到我们这个深山老林来支教的?”
校长阿姨阅人无数,看她的穿着,样貌,气质就知道她身世不一般。
“我就是普通人,只不过五官稍微长得好看了点而已。”
姜云筝开玩笑的调侃着自己。
“那哪是好看了一点点,是好看了一亿点。”
校长被她逗笑了,也跟她开起了玩笑。
霍聿川见妆,也跟着走进去拿碗盛面条。
那四个保镖,无奈也只能跟着进去吃面条。
“我看出来了,你们俩是肯定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和小姐。他们是你们俩的跟班?”
校长见过很多来支教的,还没见过带这么多人来的。
“校长您真聪明。”
“他们今天可能回不去了,能不能帮忙找个地方住一晚。”
“可以,我这里还有一间宿舍空着。”
校长爽快答应,并没多想。
之后,大家又闲聊了 很多。
校长不是本地人。
她也是外面过来支教的。
三十五岁那年,她遭遇丈夫背叛,孩子意外去世的双重打击,逃到了这深山里。
转眼二十年过去,她也离不开这里了。
她舍不得这里那些可怜的孩子。
这二十年,她竭尽所能帮着几十个孩子走出了大山了。
她想用自己的剩下的一点余光,尽量多照亮一些孩子的前程。
姜云筝很同情她的遭遇,但更多的是敬重。
她五十五岁的年纪,愣是看上像六十五岁了。
这个村里的孩子们能遇到她,是她们的幸运,可她还是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句。
“校长,听说这个山里有人拐卖孩子,您知道吗?”
校长握着筷子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干燥,布满皱纹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你们这是从哪儿听来的,我在这里二十年,可是从没听说过有人做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这里的人很单纯,很善良,你对她们一分好,她们就想着用一百分,一千分的好来回报你。你们待久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