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炮弹设计(上)
邓健的火神营,正在按照他给的图纸,尝试着制造更先进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前装滑膛炮。那是未来海战称雄的基础。
但林凡知道,那还不够。
面对未来可能的海上霸权争夺,面对那个隔海相望、野心勃勃的蕞尔小国潜在的威胁,尤其是考虑到未来不可避免的登陆作战和复杂的攻城拔寨……他需要一种更灵活、更致命、更能适应复杂地形作战的“杀手锏”。
一种……可以跨越障碍,将死亡从天而降的“战争之神”。
林凡猛地睁开了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走到书案前提起了笔。
铺纸、研墨……
熟悉的动作,行云流水。与平日里处理公文时的随意不同,此刻的他,神情无比专注,仿佛即将进行的,是一项神圣的仪式。
很快,一张洁白的宣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由各种精准的线条和神秘的符号组成的草图轮廓。
那是一个……炮管粗短,底座由一块厚重的圆形钢板和两根可以调节角度的支架组成,炮口以一个诡异的角度高高扬起的……管状物。
旁边,还画着一个纺锤形的、带着尾翼的物体草图。
迫击炮!
这种在前世的战场上,从一战的堑壕到现代的山地丛林,几乎无处不在,被誉为“步兵的伴侣”、“堑壕的噩梦”、“穷人的原子弹”……
以其简单的结构、便捷的移动性、以及那刁钻的曲射弹道而闻名于世的大杀器,正是林凡为未来那场不可避免的“复仇之战”,所准备的秘密武器!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手中的狼毫笔,在他的操控下,时而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勾勒出炮管内壁那为了增加射程和精度而设计的、浅浅的膛线,虽然以目前的工艺很难实现,但不妨碍先画出来;
时而又如同大写意的画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飞快地写下一连串在这个世界无人能懂的公式和符号,推演着不同角度下炮弹的飞行轨迹、最大射高和落点范围……
他画得很细致,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从炮管的材质选择——必须选用韧性与强度兼备的特种钢材,以承受反复发射带来的巨大膛压,看来老张那边的钢铁厂,技术还得再突破几轮才行。
到炮架的结构设计——底座必须稳固,能够吸收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
支架必须灵活可靠,能够快速、精确地调整射角和方向,最好能刻上度数标尺。
整体重量还不能太重,要保证步兵能够扛着走。
再到炮弹的设计——纺锤形的弹体是为了减少风阻,增加射程;尾翼是为了保证飞行稳定;最关键的,是引信!
林凡在引信的设计上,耗费了最多的心神。
他画了两种方案:一种是简单的触发引信,落地即炸,适用于杀伤开阔地带的集群目标;另一种,则是相对复杂的延时引信,可以设定几息之后再爆炸,适用于攻击藏在掩体或建筑物后的敌人,甚至……空炸!
想象一下,一颗颗从天而降的“铁疙瘩”,在敌军头顶轰然炸开,无数的弹片如同死神的镰刀般横扫而过……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为了确保这些超越时代的设计,能够被这个时代的工匠所理解和制造出来,他还“贴心”地,
在图纸的每一个关键部位旁边,都用这个时代工匠能看懂的语言和极其形象的立体图示,详细标注出了各个部件的制造要点、公差范围和组装顺序。
时间,在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天色,早已暗了下来。
书房内的油灯,被悄无声息地点亮,又被添了好几次灯油。
林凡却浑然不觉。
他完全沉浸在了这件“大杀器”的设计之中,那专注的神情,那眼中闪烁的光芒,与当年在地球的出租屋里,捣鼓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黑科技”时,别无二致。
只是,这一次,他手中诞生的,不再是满足个人兴趣的玩具。
而是一件,足以改变未来战争形态,捍卫家国尊严,更能为无数冤魂复仇的……利器!
当最后一笔落下,看着图纸上那尊结构简洁却又充满了暴力美学的迫击炮设计图,以及旁边那枚线条流畅、仿佛下一秒就要呼啸而出的炮弹,林凡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的眼中,没有兴奋,只有一种冰冷的平静,以及一种……如释重负。
“小日子……”
他拿起图纸,对着跳动的灯火,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杀意。
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森然的弧度。
“等着吧。”
“等我把这‘意大利炮’……哦不,是‘大周神威曲射炮’给捣鼓出来。”
“下一次,就该轮到你们,尝尝被炮弹洗地的滋味了。”
夜,已经深了。
书房内的灯火,将林凡专注的身影,拉长,又缩短,映照在身后的书架之上,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剪影。
他手中的狼毫笔,终于停止了游走。
面前那张铺满了复杂线条与神秘符号的宣纸上,一尊造型奇特、却又充满了某种暴力美学的“大杀器”——大周神威曲射炮,也就是林凡心中的迫击炮,已经初具雏形。
林凡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带着一种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般的满足感,缓缓直起了有些僵硬的腰。
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又捏了捏眉心,这才感觉到了一丝疲惫。
从午后到现在,他几乎是滴水未进,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这项跨越时空的设计之中。
“呼……”他对着图纸,轻轻吹了吹尚未完全干透的墨迹,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成了!
虽然只是第一版的草图,但迫击炮的核心结构、关键部件以及大致的原理,都已经被他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在了这张纸上。
然而,设计的完成,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纸面上的“神物”,变成现实中能够量产、能够稳定发射、能够精准杀敌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