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我只要结果
“能不能打出去,就得看你的本事了。”
林凡看着他,笑眯眯地说道,“怎么样?我给你设计的这个新玩具,有趣吧?”
“有趣?!”张铁山差点跳起来,他指着图纸上炮管材质那一栏,那“特种合金钢”几个字旁边,还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欲哭无泪地嚷嚷道:
“师傅!您这是有趣吗?您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特种合金钢?!您知道这玩意儿有多难弄吗?
咱们现在能稳定炼出来的,也就是百炼钢!还得是运气好的时候!
您这倒好,张嘴就要‘特种’的!还要优先!您告诉我,我去哪儿给您弄去?”
他又指着炮管内壁的加工要求:“还有这内壁!要求光滑同心!师傅,您看看咱们带来的那些车床!水力驱动的!那精度……能造出个差不多的圆筒来,都得谢天谢地了!您这要求……简直是强人所难啊!”
张铁山越说越激动,唾沫横飞,仿佛下一秒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林凡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他表演。
等他终于抱怨完了,林凡才慢悠悠地开口:“说完了?”
“说……说完了……”张铁山喘着粗气,梗着脖子。
“说完了,就给我听好了。”
林凡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变得不容置疑,“我知道难。我要是能自己造出来,还要你这个‘钢铁之父’干什么?”
“特种钢难弄,那就先用你能找到的、最好的精炼高碳钢!给我反复锻打!用上你吃奶的力气,把里面的杂质都给我敲出来!强度不够,那就把炮管做厚一点!重一点没关系,初期版本,咱们先不追求极致的轻便!”
“加工精度不够,那就用最笨的办法!水磨!给我找最好的工匠,用最细的沙,一点一点地磨!一天不行就十天!十天不行就一个月!我只要结果!”
林凡看着张铁山那张由激动转为呆滞的脸,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张啊,这东西,名叫‘迫击炮’。是我为未来攻打倭国,专门设计的‘杀手锏’!它的重要性,不亚于水泥,不亚于钢铁!”
“我知道这很难,甚至可以说是……挑战极限。但这,也是为师给你的‘期末大考’。能不能过关,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师傅……”张铁山被林凡这番话,说得是热血沸腾,又压力山大。
他看着图纸上那尊造型奇特的“迫击炮”,咬了咬牙,最终用力地点了点头,“行!师傅!您就把心放肚子里!这活儿,我接了!三个月!不,两个月!我保证给您把这炮管,给捣鼓出来!就算是用牙啃,我也给它啃出来!”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林凡满意地笑了。
搞定了炮管这个最大的难题,林凡便不再停留,将图纸留给了张铁山,自己则翻身上马,直奔下一个目的地——火神营。
他要去见那个能将这“迫击炮”真正赋予灵魂的人——邓健。
……
火神营的临时驻地,设在城东一处废弃的军械库附近。
这里,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过,与张铁山那边尘土飞扬的工地不同,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充满了技术含量的忙碌。
几十名从原泉州水师和皇家科学院抽调来的匠官、老兵,正围着几张巨大的图纸,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不远处的空地上,几座新搭起来的炉子正冒着青烟,隐约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邓健并没有像张铁山那样,亲自下场干活。
他只是背着手,如同一个严厉的教官,在各个工位之间来回巡视,时不时地停下来,指出某个零件加工的错误,或者解答匠官们提出的疑问。
他话不多,但每一句都直指要害,充满了专业性。
看到林凡的到来,邓健立刻停下了脚步,快步迎了上来。
“大人。”他依旧是那副言简意赅、沉稳可靠的模样。
“邓健,干得不错嘛。这么快就把架子搭起来了。”林凡笑着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另一卷图纸递了过去,“看看这个,给你也找了点新活儿。”
邓健疑惑地接过图纸,缓缓展开。
他的反应,与张铁山截然不同。
他没有惊呼,也没有抱怨,只是眉头微蹙,眼神专注地,一寸一寸地,仔细研究着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手指,不时地在炮管、炮架、特别是那个纺锤形的炮弹和引信结构上,轻轻划过。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他才缓缓地抬起头,看向林凡,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兴奋”与“凝重”交织的复杂光芒。
“大人……这……这便是您说过的……曲射火器?”邓健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作为一名真正的火炮专家,他几乎是在看到图纸的第一眼,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划时代意义!
高抛的弹道!
可以越过障碍物,直接打击后方的目标!
轻便的结构!
可以由步兵携带,随时随地提供火力支援!
这……这简直就是为了山地、丛林、甚至是巷战而生的神器!
如果……如果真的能造出来,那未来攻打倭国,无论是滩头登陆,还是围攻城池,都将无往而不利!
“没错。”林凡点了点头,“我叫它‘迫击炮’。邓健,以你的专业眼光来看,这东西,能造出来吗?”
邓健再次低头,仔细看了看图纸,特别是炮弹和引信的部分。
他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开口,语气无比凝重:“大人,此炮……设计之精妙,构思之大胆,健……闻所未闻!”
“其炮管与炮架,虽有难度,但以张部长之能,假以时日,或可克服。”
“然……”他话锋一转,指着炮弹和引信的部分,眉头紧锁,“此炮弹之设计,为保飞行稳定,增设尾翼,此乃神来之笔!但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弹道不稳。”
“而这引信……结构更是精巧!尤其是这落地触发之机簧……健……从未见过。想要稳定可靠地造出来,怕是……难于登天!”
邓健的评价,客观而又精准,直指要害。
林凡点了点头,对于邓健的专业判断,他毫不意外。